导论
第一节 论题的研究现状
一 关于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研究
二 关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阐述的研究
三 关于马克思技术与资本互动理论的研究
四 评析
第二节 论题研究的意义
一 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二 为我国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先机提供决策参考
三 有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第三节 研究进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上篇 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论述
第一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技术
一 技术表现为各种实用的技艺
二 技术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中介
三 技术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
第二节 技术创新
一 技术创新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二 技术创新是将技艺首次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三 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和测量器
第三节 资本
一 资本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二 资本的物质躯壳和生产关系本质
三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人格化为资本家
第四节 资本逻辑
一 资本逻辑是资本运动的内在秩序和规律
二 资本逻辑是表征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运动方式
三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是剥削性生产关系的物化表现
第五节 结构化
一 结构与结构化
二 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
第二章 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论述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时代际遇
一 资本逐利逻辑日渐主导并统治社会
二 技术创新沦为资本逐利逻辑的手段
三 各种危机频繁发生
四 工人不断加剧的穷困生活
第二节 思想养分
一 经济学各流派对资本及其增殖秘密的探讨
二 两大阵营关于经济危机是否不可避免的争论
三 启蒙运动关于理性的追问及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四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
第三节 主观条件
一 锲而不舍地为人类谋幸福的社会责任感
二 敢于质疑批判的创新精神
三 百折不挠的革命实践经历
四 与挚友的共同奋斗
第三章 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论述的理路
第一节 从关注到勾勒草图
一 研究兴趣的转向
二 勾勒草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二节 从论战性概述到纲领性论述
一 哲学革命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二 论战性概述:《哲学的贫困》
三 初步阐发:《雇佣劳动与资本》
四 纲领性阐述:《共产党宣言》
第三节 从系统论证到补充完善
一 系统性论证的准备:系列手稿
二 系统论证:《资本论》
三 补充和完善:《法兰西内战》与《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
第四章 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论述的重要观点
第一节 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机制及表现
一 技术创新为确立与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打下技术基础
二 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奠定物质基础
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温床
四 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表现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二重性影响
一 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文明作用
二 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历史限度
一 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内在矛盾
二 资本逻辑存在的理由
三 扬弃资本逻辑的路径
下篇 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论述的当代价值
第五章 洞悉我国面临复杂国际形势的方法论指针
第一节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 老牌强国发展态势颓萎
二 世界经济增长极和创新中心的转移
三 美中大国关系转向竞争
四 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深刻变革
第二节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上升
一 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
二 文明冲突与文明优越论沉渣泛起
三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
四 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第三节 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根本原因
一 资本逻辑运动的痼疾频发使老牌强国发展态势颓萎
二 资本逻辑刺激技术创新助推经济增长极和创新中心向亚洲转移
三 美国试图维护技术创新链的垄断地位使美中关系转向竞争
四 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矛盾是逆全球化的深层根源
五 文明冲突与文明优越论的真实目的是巩固资本逻辑统治地位
第六章 科技创新驱动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行动指南
第一节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战略与时俱进的新调整
一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