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与广义马克思主义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03862
  • 作      者:
    作者:苗启明|责编:孙萍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苗启明,河南济源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过去主要研究美学、原始思维、辩证思维方式、思维哲学、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在这些方面皆有一定建树。退休后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提出了对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人类学唯物主义、人类学社会主义和人类学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解,并初步构建了相应理论体系。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提出对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和双重理论构建的理解,具体研究了马克思在经济、政治、哲学方面的双重理论开辟,并归结为以阶级性为根基、以经济学为理据的、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狭义马克思主义,以及以人类性为根基、以人类学为理据的、为全人类解放的广义马克思主义,即人类学马克思主义。作者重点强调后者是以人类学哲学和人类学价值精神对人类生存合理性的研究,它的当代任务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东方马克思主义构建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与广义马克思主义》:
  人是一种精神的、有观念、会思想的存在物。人的一切社会存在,除了潜意识之外,都会反映在思想意识之中,成为人的特定的精神存在。而人的一切要求,也都会反映为精神意识的、思想情感的要求。即使是生理的要求,物质的要求,也都会反映为精神的要求。所以,无论是个体还是共同体,实质上都是精神的存在体,由精神规范确定的存在体。
  那么,人作为精神的存在体,他的最根本的要求是什么呢?
  人的生命,如马克思所说,既有主动性,又有被动性,被动性在于他是一种对象性存在,是以其他存在物的存在为前提的存在。而人的生命就是在种种前提性中展开自己和发展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这种积极主动性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推动实践力量,就是人的意志。意志的本性在于它是人的生存发展的主观动力,它积极推动主体自觉自为地追求自我实现,这就是自由。但是,在社会的约束下,在生存的逼迫下,意志也会不情愿地放弃自身要求,放弃自由。这从人的孩提时代就可以看出来,小孩最初萌生的意志就是希望超越长辈的约束,但又不能不受长辈的限制。长大之后,人希望自由实现自己的种种愿望,但又不能不受各种关系和条件的制约,他的意志在各种关系和条件的边界都要发生“碰触禁制”,比如说违法的、违反道德的事他不愿或不敢去做。但是,在他个人的与社会的各种发展方面,他自己所从事的任何事业,他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行动,他的思想所向,等等,作为有利于他和共同体的合理生存与健康发展的价值方向的,他都会以其强力的意志去推行,因为意志就是精神的实践力量。意志自由是任何个体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他的社会价值发挥的前提。
  表面上看,人的意志自由只存在于个人内心,统治阶级无法限制。但是,如果个人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生存发展的条件,意志自由也就无从产生。在奴隶制、农奴制时代,在工人阶级一天要劳动十几个小时的时代,它们为了果腹是无所谓意志自由的。意志自由是物质解放、社会解放的结果,也是一切解放的动力前提。
  任何意志都是实践的行动的意志,意志的目的就在于行动。行动自由,是意志自由的实现。但是,人的行动自由不能不受物质支持力度的限制,也不能不受他所依赖的生存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限制。不过,在有的社会里,个人因为户口关系被约束在特定的城市里、土地上、单位里、集体里,被约束在他特定的社会角色里,特别是城乡二元体制、单位福利体制、户口控制体制等,个人的行动自由就受到了体制的约束,即使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人一旦进入特定的角色,“先天”上已动弹不得,只能在特定的“晶格”里活动,其结果,就是人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无以展现,人民群众的“人的本质力量”被严重压抑。这样一来,受害的不仅仅是相关个体,更是社会共同体。封建社会发展缓慢,这不能不是重要原因之一。
  人是既在行动中产生自己的精神,又在精神的支配下产生行动的存在物。因此,人的行动自由以人的精神自由为前提。人的精神自由,是人的自由和人的发展的真正实现形式,它主要体现为思想自由和思想解放。人的思想自由和思想解放,这是近现代社会的主题,也是历史发展日益人本化、合理化的体现。
  所谓思想解放,主要就是从传统观念和政治限制中解放出来。在传统观念的精神统治下,思想再自由也越不出雷池一步。人人都可以指出人类历史中几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它不是创造了元典文化,就是为社会大转折、大发展在思想上精神上打开了局面。思想的本性虽然在于自由探索,但是,只有在人的思想不受某种观念的框架约束和强制后,才会有自由探索和创新的出现。一旦社会出了某种重大的理论与实际的矛盾时,思想就会产生对传统观念的怀疑,“怀疑”是“自由探索”或自由思想的启动力量,而“自由探索”就会形成新的观念或真理。因此,任何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都有赖于对于政治限制力量的突破。思想在自由探索中有所突破,乃是发现真理的必由途径。值得称道的是,在这方面,思想的自由甚至以不惜牺牲其主体的生命为代价。这是由于,思想就其本性来说就是自由的,特别是为真理、为正义的思想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生命力。因此,一个社会害怕真理,害怕不同的声音,进行思想压制,是放弃全体成员的合理生存和共同体的健康发展这种重大利益的没有远见的自戕行为。
  ……
展开
目录
导论 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双重理论视野与双重理论构建
第一节 马克思的“时代迫切问题”:历史基本问题与现实迫切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双重理论视野与双重理论构建的形成
第三节 马克思双重理论构建与双重理论逻辑的形成
第四节 21世纪:弘扬马克思的广义理论视野和广义理论构建

第一篇 马克思在双重理论视野下广泛的双重理论构建
第一章 马克思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双重理论构建
第一节 狭义生产论与广义生产论
第二节 “异化劳动论”与“剩余价值”
第三节 “公有制论”与“社会所有制论”(共有制论)
第四节 政治革命论与经济成长论
第二章 马克思在社会政治领域的双重理论构建
第一节 “阶级性”理论与“人类性”理论
第二节 “暴力革命论”与“和平手段论”
第三节 狭义社会主义与广义社会主义
第四节 “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
第三章 马克思在哲学方面的双重理论构建
第一节 唯物论的双重理论构建:物质生产的唯物论与人类学唯物论
第二节 辩证法的双重理论构建:生产力的辩证法与人类学辩证法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论的双重理论构建:生活实践论与人类学实践论
第四节 历史观的双重理论构建:生产力历史观与人类学历史观
第四章 马克思狭义理论构建:以经济学逻辑为根基的狭义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的物质生产本体论:经济学哲学的本体论
第二节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学说: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价值分配不公论)
第三节 马克思的基于经济学逻辑的社会发展变革理论
第四节 以经济学逻辑为根基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狭义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马克思的广义理论构建:以人类学逻辑为根基的广义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批判构建:以社会人为根基的批判构建
第二节 马克思对人的个体生命存在本体论和人类学世界观的构建
第三节 从个体生命存在本体论到人类学哲学、生存人类学和人类学共产主义的构建
第四节 以人类学逻辑为根基的全人类解放思想和广义马克思主义的开创

第六章 双重理论的互根互张性:狭义理论与广义理论的理论互补与理论分施
……

第二篇 广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哲学精神与价值追求

结语 广义理论的当代发展与东方广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附录 马克思的和谐生态学思想与生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