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707878
  • 作      者:
    编者:钟志凌|责编:段小佳
  • 出 版 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设计》直面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以专题来布局,在每个专题内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层层展开阐释,同时辅以大量具有时代性的案例,着力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既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还深入探讨基本原理成立的缘由,基本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和我们如何用基本原理去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设计》:
  在各种唯物主义有关物质的概念,尤其是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初步概括基础上,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①
  列宁的物质概念从四个方面强调了物质的特性,最为重要的就是列宁强调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认识。
  列宁的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精准概括,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哲学基本问题,从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及其回答来分析列宁的物质概念。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对何者为本原的回答用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方面是对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回答用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列宁的物质概念共分为四句话,从意义来分析:第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就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强调了列宁的物质观念是基于物质第一性做出的概括;第二,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这句话强调的是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感知的,也就是回答了世界可否认知的问题,列宁的物质概念坚持的是可知论;第三,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这句话说明物质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无论我们是否感知到它的存在,它都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强调的还是物质的客观性,也就是对唯物主义的坚守;第四,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们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时,可以通过感觉对客观存在进行就像复写、摄影和反映那样的呈现过程,这强调的还是物质的可知性。因此,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列宁的物质概念坚持了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高度统一,正面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列宁对于物质概念强调了唯物主义的一元性,因为物质是可以被感知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感知;强调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认为物质是可以被认知的;强调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既强调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又做到了将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有联系地区分开来;强调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自然和社会都具有物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
  如何认识物质的存在形态?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质,知道了哲学发展史上对于物质概念的演进历程,接下来要了解一下物质的存在形态,这就涉及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时空的问题。
  首先,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这两句话就指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任何运动都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这句话相对比较好理解一点,强调了任何物质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强调任何运动都离不开物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思维的运动算运动吗?如果算,其物质载体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思考:第一,思维的运动离不开一个物质载体,那就是人的大脑;第二,思维的运动不是凭空产生的,任何思维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思维的运动肯定和客观存在的运动密不可分。所以,即使是思维的运动,也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存在。
  其次,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强调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强调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静止指的是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没有发生变化的特殊状态。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不但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连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不可能,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前者看到了物质的变化性,强调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后者虽然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却忽略了相对静止的存在,这样的观点会导致不可知论。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从什么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其三个组成部分是何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三、参考资料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如何理解物质与意识及其关系
(三)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三、参考资料

专题三 唯物辩证法的特征与规律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有哪些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三)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参考资料

专题四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人的认识从哪里来
(二)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
(三)认识运动为什么是曲折和反复的
三、参考资料

专题五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为什么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二)如何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三)如何实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三、参考资料

专题六 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人类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吗
(二)人类社会发展有哪些规律
(三)社会动力系统如何运作
三、参考资料

专题七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谁是“历史创造者”
(二)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是人民群众
(三)人民群众如何创造历史
三、参考资料

专题八 价值的源泉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吗
(二)所有人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吗
三、参考资料

专题九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吗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现象减轻了吗
(三)福利社会建设改变了剩余价值分配的实质吗
三、参考资料

专题十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垄断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现状怎么样
(三)垄断资本主义将走向何方
三、参考资料

专题十一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二)经济危机的形式有什么新变化
(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四)社会主义有经济危机吗
三、参考资料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社会主义发展至今为何有500年的历史
(二)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
(三)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成功与挫折
三、参考资料

专题十三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有何优越性
(三)资本主义将最终与社会主义趋同吗
三、参考资料

专题十四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导读
二、教学详案
(一)共产主义是空想还是理想
(二)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必然,为什么还要为之奋斗
(三)为什么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又要坚持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
三、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