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常态下农民工体面就业评价体系及实现机制研究/新时代三农问题研究书系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460966
  • 作      者:
    作者:陈静|责编:杨婧颖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于如何解决农民工体面就业的现实问题,对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体面就业状况展开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本书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计量分析法,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前因变量和后效变量。笔者研究发现,构建多方合作型农民工体面就业实现机制新模式是提升农民工工作与生活质量、组织绩效和有效构建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较佳途径。通过理论构思,本书构建了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八个相关理论研究假设,从理论视角构建了农民工体面就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关性和隶属度分析方法对理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权重赋值体现各评价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故本书提取权重赋值前10位评价因素进行排序;本书把最终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成问卷,并采用同度量化方法把调查问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同度量化处理,构建了农民工体面就业指数评价结构模型,计算出各种条件下的农民工体面就业指数;采用相关性和边际效应分析法对前述八个相关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所有理论假设均得到验证。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计量分析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1 理论创新
1.5.2 应用创新
2 体面就业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体面就业的理论基础
2.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2.1.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1.3 非正式经济理论
2.1.4 制度边缘理论
2.1.5 生存经济理论
2.1.6 公平正义理论
2.1.7 人力资本理论
2.1.8 社会资本理论
2.2 理论基础述评
2.3 相关概念
2.3.1 新常态
2.3.2 农民工及研究对象
2.3.3 体面就业的定义、内涵及特征
2.4 小结
3 农民工就业保障的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
3.1 就业保障的内涵
3.2 农民工的产生背景及就业特征
3.2.1 劳动力各产业间分布不均、农村非农产业滞后
3.2.2 农民工在较为复杂的劳动力组成结构中的占比较大
3.2.3 现阶段农民工总量还呈增加态势,但增速开始趋缓
3.2.4 流动性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特征,东部地区仍然是其就业的主要流入地
3.2.5 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就业水平增速逐年提高,且就业行业呈现集中趋势
3.2.6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特征
3.3 农民工就业保障的历史演进及现状分析
3.3.1 第一阶段:1978—2002年,初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阶段及现状分析
3.3.2 第二阶段:2003年至今,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阶段及现状分析
3.4 小结
4 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假设、后效变量研究及理论模型的构建
4.1 农民工体面就业的影响因素及研究假设
4.1.1 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因素对实现体面就业的影响
4.1.2 企业组织因素对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影响
4.1.3 地域经济因素对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影响
4.1.4 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影响
4.1.5 政府职能及运行效率对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影响
4.2 农民工体面就业的后效变量研究
4.2.1 农民工体面就业对其工作与生活质量提升的影响
4.2.2 农民工体面就业对组织绩效提升的影响
4.2.3 农民工体面就业对社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影响
4.3 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理论模型构建
4.4 小结
5 农民工体面就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农民工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国家制度层面的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献综述
5.1.2 宏观、中观、微观多层级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献综述
5.1.3 个体多维度层面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献综述
5.1.4 国内外学者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综合述评
5.1.5 农民工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6 农民工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理论遴选
5.1.7 农民工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筛选
5.1.8 农民工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5.1.9 根据权重判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前10位排序
5.2 农民工工作与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4 社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5 小结
6 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
6.1 调查问卷与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6.1.1 问卷设计
6.1.2 样本容量分析
6.1.3 问卷调查的农民工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6.2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6.2.1 信度检验
6.2.2 效度检验
6.3 农民工体面就业指数测算
6.3.1 评价因素的同度量化处理
6.3.2 农民工体面就业评价结构模型的构建
6.3.3 农民工体面就业综合指数水平的计算
6.4 农民工体面就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4.1 农民工体面就业与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6.4.2 农民工体面就业整体水平堪忧
6.5 农民工体面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5.1 个体因素对农民工体面就业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6.5.2 组织因素对农民工体面就业影响的方差分析
6.5.3 地域经济因素对农民工体面就业影响的方差分析
6.5.4 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体面就业影响的方差分析
6.5.5 政府职能与运行效率对农民工体面就业影响的边际效应分析
6.6 农民工体面就业对其后效变量的影响分析
6.6.1 农民工体面就业对工作与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6.6.2 农民工体面就业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6.6.3 农民工体面就业对社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6.7 小结
7 经济新常态下各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民工体面就业水平的作用机理及多方合作型模式的构建
7.1 经济新常态对农民工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