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糖尿病概论
第一节 糖尿病流行病学
1. 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如何?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 4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 0.67%增加到 11.2%。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 20~ 79岁人群中有 5.37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 2030年与 2045年,将分别达到 6.43亿与 7.83亿。全球糖尿病患者中 1.409亿来自中国,中国是成人糖尿病人数*多的国家。
2. 我国糖尿病发病有何特点?
(1)患者多、增长快:糖尿病患者总数居世界第一。新版 IDF地图数据显示,过去的 10年间( 2011~ 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 9000万增加至 1.409亿,增幅达 56%。
(2)未诊断比例高: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我国约 7283万名糖尿病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 51.70%。
(3)庞大的后备军:糖尿病“后备军”指糖尿病前期患者。据*新统计,中国成年人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 35.20%。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这些人很快会发展为糖尿病。
(4)发病年轻化:近年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 2型糖尿病发病亦呈低龄化趋势,很多青年人甚至儿童都加入了 2型糖尿病队伍中。
3. 超重或肥胖人群为什么容易患糖尿病?
超重或肥胖是 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2DM患者常伴有超重或肥胖。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降糖作用。这就需要胰岛 β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长期的“过度负荷”会进一步导致 β细胞功能的缺陷,从而引发 T2DM。
因此,体重管理不仅是 T2DM治疗的重要环节,还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前期向 T2DM进展。建议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一定要减轻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4. 为什么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
近 40年来,我国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种流行病,糖尿病的患病率从 1980年的 0.67%飙升至 2017年的 11.2%。导致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因素有:
①城市化。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②老龄化。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在 2013年、2015至 2017年的调查中 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均在 20%以上。③超重、肥胖患病率增加。肥胖与 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 12.8%和18.5%。④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中国人群中存在多个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在不同程度上增加 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第二节 糖尿病诊断及分型
5. 什么是血糖?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常情况下,我们进食的食物在体内*终会转化成葡萄糖,进而进入全身各组织细胞产生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如果摄入食物过多,未被及时利用的葡萄糖就会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中储存起来,以备空腹或大量运动时利用。如果血糖仍有剩余,一部分还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3糖尿病知识问答
其实,血糖的平衡调节非常复杂,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使血糖值维持在一个特定范围,即血糖稳态,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胰岛素。
6.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人体胰腺的胰岛 β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一种能直接降低血糖的物质。人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胰岛素就像一把“金钥匙”,它能打开细胞的大门,使葡萄糖顺利进入细胞内,只有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使人体具有各种正常的生理功能。
7.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肝脏、肌肉及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正常情况下,细胞表面有多个胰岛素受体——“门”,进食后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胰岛素——“金钥匙”,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相结合,即在“金钥匙”作用下,细胞表面的“门”被打开,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使血糖下降。当“金钥匙”的量不变,甚至增加,但是“钥匙坏了”或者细胞的“门少了”的时候,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就会减少,血糖下降的幅度也会变小,即所谓的胰岛素作用减弱,这就提示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导致2型糖尿病
8.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我国*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烦渴之意。完整地讲,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引起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发生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9.糖尿病是怎样发生的?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糖尿病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类型中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包括某些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和饮食等。这些因素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胰岛 β细胞的破坏和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行性加重,*终导致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于年龄增长、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早期胰岛 β细胞可以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从而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但胰岛 β细胞代偿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病情进展导致胰岛 β细胞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时,则会出现糖尿病。
10.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不管 1型还是 2型糖尿病均与遗传因素有关。需要注意的是,遗传的只是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也就是说,父母或祖父母等有糖尿病的,其后代更容易发生糖尿病,但并不足以致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还需具备另一个条件,就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如肥胖、特殊病毒感染、长期的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比喻,那就是:遗传因素将“子弹上膛”,环境因素“扣动扳机”。
11.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病史的,这些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比一般没有家族史的人高出 2倍以上。
(2)超重或肥胖,尤其那些“大肚子、细腿”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3)年龄 ≥ 45岁的中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自 45岁后明显上升。
(4)不明原因容易疲劳的人。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
(5)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持续紧张者。
(6)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或早发冠心病者(男性 55岁、女性 65岁之前发病)。
(7)长期使用一些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8)以往妊娠时曾有过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体重 4千克以上)的女性。
(9)空腹血糖异常者或葡萄糖耐量减低者。
12.糖尿病“三多一少”指什么?
严重高血糖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尿得多、喝得多、吃得多及体重下降。
原因是血糖明显升高后,尿糖排出增多致渗透性利尿而引起多尿;多尿导致体内水分丢失,就会出现口渴及多饮。由于尿糖增多,体内的糖未能充分利用产生能量,再加上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患者食欲亢进,易有饥饿感及进食增多。一少,指的是体重减轻或体力下降。尽管吃得不少,但身体葡萄糖利用障碍,导致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增加,再加上多尿失水,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或感到疲乏无力。儿童生长发育可受到影响。
13.糖尿病除了“三多一少”,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可能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引人注意”,因为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特别是 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开始没有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或进行其他相关检查时发现血糖高。当有下列症状时,应注意监测血糖。①乏力、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多见于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多有肥胖,若治疗不及时,体重会逐渐下降。还有些人吃的不少,但自己会感觉体力下降。②皮肤瘙痒、餐前低血糖反应(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