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22-202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0.00     定价 ¥ 7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436693
  • 作      者:
    编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责编:高悦//张磊
  • 出 版 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报告延续了历年报告的主体框架,即:最新进展、认识与思考、方法与技术、实践与探索,以及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1)最新进展篇,主要阐述2022~2023年度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情况。(2)认识与思考篇,以新发展阶段的深度城镇化新特征为背景,系统梳理深度城镇化的拐点和策略,基于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和市政多个板块的路径探索,形成“双碳”战略方式方法,并通过思考的智慧城市设计让城市“聪明”起来。(3)方法与技术篇,本篇以“双碳”为目标,系统性地介绍了城市更新行动、社区生活韧性构建城中村发展提升、城市碳中和路径方法、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建筑与电网互动技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筑领域能碳平台以及国际碳排放信用市场等。(4)实践与探索篇,立足于城市的实践经验与探索创新,基于低碳、零碳、韧性案例对国家低碳试点建设进展与对策进行了阐述。(5)自2011年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UELDI,简称“优地指数”)开始评估以来,已连续评估12年。2022年度的优地指数研究,更新了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评估结果,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人口动态和人口吸引力;同时,用优地指数对各类城市的碳排放现状特征及减排潜力进行评估。 本书是从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最新进展
1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22-2023》概览
1.1 编制背景
1.2 框架结构
1.3 《报告2022-2023》热点
2 2021-2023年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动态
2.1 宏观动态:共商气候变化行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2 政策动态:落实气候投资
2.3 实践动态:重新定义城市
3 2021-2023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3.1 政策指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3.2 学术支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3 技术发展:加快绿色转型
3.4 实践探索:示范节能减排建设
4 实施挑战与发展趋势
4.1 实施挑战
4.2 发展趋势
第二篇 认识与思考
1 深度城镇化的城市发展趋势
1.1 新发展阶段的城镇化新特征
1.2 深度城镇化需要密切关注12个拐点
1.3 深度城镇化的12个主要策略
2 “双碳”战略设计与路径规划
2.1 城市发展必须走绿色低碳道路
2.2 推进以城市碳中和为主体的五大良性变革
2.3 城市碳中和的理想路线图
2.4 “双碳”战略设计要避免六大误区与五大对策
3 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智慧城市设计
3.1 辨识城建误区,需让城市“聪明”起来
3.2 智慧城市设计之困与生成机制——兼论三种系统论
3.3 城市信息系统的“生成”与“构成”
3.4 智慧城市公共品的构成应聚焦“四梁八柱”
3.5 智慧城市的三大机制
第三篇 方法与技术
1 “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行动
1.1 战略与背景
1.2 现实与问题
1.3 趋势与方向
1.4 目标与体系
1.5 路径与行动
2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展望
2.1 中国可再生能源从市场规模到制造能力领跑全球
2.2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3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2.4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议
3 面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建筑与电网互动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3.1 建筑与电网互动政策背景
3.2 建筑与电网互动驱动力
3.3 建筑与电网互动实践
3.4 建筑柔性调节能力评价
3.5 建筑与电网互动的问题与挑战
3.6 建筑与电网互动的机遇与展望
4 建筑能碳平台助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
4.1 背景和意义
4.2 建筑行业碳达峰的关键问题
4.3 建筑能碳平台的关键技术
4.4 平台应用场景
4.5 平台用户对象
4.6 结语
5 社区生活韧性的认知框架与规划策略
5.1 韧性城市与社区生活韧性研究
5.2 社区生活韧性的认知框架
5.3 社区生活韧性的规划策略
5.4 结语
6 基于核算模型的城市碳中和路径研究方法构建——以成都市为例
6.1 文献综述
6.2 城市碳中和路径研究方法构建
6.3 成都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分析
6.4 成都市能源系统碳中和路径探究
6.5 结论与展望
7 基于空间时效的城中村发展提升研究——以深圳国际低碳城片区为例
7.1 深圳的城与村
7.2 设计战略与研究介入
7.3 四个城-村场景
7.4 结语:从共创、共识到共享
8 国际自愿减排碳信用交易市场
8.1 引言
8.2 国际自愿减排碳信用市场
8.3 国际自愿减排碳信用市场发展趋势
8.4 绿色建筑进入自愿减排碳信用市场
第四篇 实践与探索
1 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进展与对策建议
1.1 低碳试点城市总休进展
1.2 具体任务落实情况
1.3 下一步工作建议
2 低碳发展综合示范案例
2.1 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进展
2.2 嘉兴高铁新城规划碳排放评估及减碳路径实践
3 绿色繁荣社区(零碳韧性社区):顶层设计与中国实践
3.1 背景介绍
3.2 两大支柱性目标
3.3 十大模块
3.4 建设路径与原则
4零碳乡村实践与探索
4.1 嘉兴市嘉善县:三生融合的竹小汇零碳聚落实践
4.2 芮城县庄上村:采用“光储直柔”系统的零碳村
第五篇 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22-2023年)
1 研究进展与要点回顾
1.1 方法概要
1.2 应用框架
2 2021-2023年城市评估
2.1 中国城市总体分布(2019-2023年)
2.2 区域差异与协同
2.3 优地指数城市特征
3 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