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春秋渡
0.00     定价 ¥ 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4900301
  • 作      者:
    作者:翰儒|责编:黎萍//夏显夫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翰儒(本名彭汉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中国作家》《花城》《青年文学》《作品》《长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近两百篇。出版长篇小说《归宿》《流年河》、中篇小说集《家园》、散文集《远去的风景》《岁月有情》《活着真好》等多部作品。散文《乡村最美的人》入选2013年《人民日报》散文精选集。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翰儒继《归宿》《流年河》之后又一部以客家人和客家文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主要讲述的是一对“指腹为婚”的夫妻杨汪海和张惠巧那令人心酸感慨的婚姻故事。杨汪海不满这种由父母设定的婚姻和其他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望夫石

1

  美江是一条发源于粤东那片崇山峻岭、流经客家地区的大江,蜿蜒,浩瀚,绵长,向南,一路向南,然后与其他两条江相遇后汇入滔滔韩江,进入潮汕平原,最后奔向茫茫南海。

  美江一路流来,流过许多山野,村落,城镇。她宽厚,仁慈,博大,养育了芸芸众生,万物生灵,也见证了世事沧桑。

  千年古镇春秋镇依偎在美江边。

  春秋镇有个渡口——春秋渡。春秋渡是客家人“过番”下南洋的始发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春秋渡叫望夫渡。那里有一块望夫石,堤岸上还有一尊观音像。

  文人骚客也许会这样描述、赞叹月光下的春秋渡:月色融融,银光闪闪,流水潺潺,江风习习,渔火点点……是诗,是画,是美妙的歌,是如梦的人间仙境。

  然而,对于竹林村的张惠巧来说,月光下的春秋渡,是她最害怕的地方。

  月光从窗棂照进来,透过蚊帐,斑驳地照在杨思念的脸上。

  张惠巧想把窗户关严实的,透过蚊帐看见儿子杨思念蜷曲着正在熟睡,发出均匀的呼吸声,怕弄出声响,便作罢。她撩开蚊帐,打量起儿子来。因为清亮的月光,儿子的睡姿清爽地呈现在眼前。儿子睡得真香啊!她俯下身,疼爱地看着。月光把儿子嫩白的脸庞照得透明似的,茸毛毕现。她想吻儿子的脑门,快到他脑门时又停住。一会儿,又想把儿子的贴肚布摆弄得妥帖些的,刚伸手又收回来。

  她怕弄醒儿子。

  儿子八岁,正是要跟父母分床睡的尴尬年龄。张惠巧往深里想:儿子就是九岁十岁了又怎样。她也一样不舍得分床。

  月光是柔和的,不像阳光有灼热感。她不打算把窗户关严实了。关严实窗户,屋里的空气会闷起来。

 

2

  张惠巧痴痴地细看着儿子脸上的月光,边看边担心,月光好像闪着寒光似的。自从那夜发生了那件事后,她便吃睡不宁。朱阿雁的大女儿李桃红背着大人去渡口“望阿爸”,结果掉进江里,溺水身亡。听说才十二岁啊!朱阿雁赤着双脚、披头散发跌跌撞撞赶到现场,看见湿漉漉、已经僵硬的女儿,她号啕大哭!

  “李望海,你快回来看看你的大妞啊!”李望海是她的丈夫,三年前“过番”,一去没有音信。他们有两个女儿,李桃红是大妞。

  “大妞,傻妞啊!你以为来渡口望能望回你阿爸啊!”

  “观音娘啊,观音娘!都说你是仁慈的观音娘,你为什么见死不救,救救我大妞一命啊——”

  悲怆的哭声划破夜空,划碎了银光闪闪的江水。

  就这三句话,朱阿雁反反复复地哭喊,撕心裂肺地哭喊。在场的人被她哭喊得黯然落泪。

  更让朱阿雁痛不欲生的是,大妞死在渡口,不是家里。他们那一带的风俗:忌尸入屋——“冷尸入屋败到家(家底)”。大妞的尸体只能停在屋檐下治丧——“野死鬼不能进屋”。大妞还未成年,属年少身亡,尸体棺柩忌入厅堂,忌在门前种棺开圹,否则“门口种棺,药碗不断”,“门口开圹,家破人亡”。

  族长反复大声提醒她。朱阿雁听得浑身上下一阵阵地打战。牙齿咯咯作响,失声地哭:“大妞,你命苦啊!李望海,李望海,你害死你女儿啊!”

  李桃红未到成年,又是溺水身亡,他们村里的说法属于凶死。连简单、粗糙的木棺都不许用。用草席捆着运到荒山野岭,找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草草埋掉。山上那些风水好的地方是不能埋葬这类人的。

  女儿死后,朱阿雁也差点死去。好几天不吃不睡,眼睛空空的。

  张惠巧听村里人讲起这件事,不寒而栗。

  那晚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月光很好。但是这天是“鬼节”。事后,族长还狠狠地训斥了朱阿雁:“‘鬼节’忌出行,忌小孩外出,更忌去水边,不怕野鬼缠身拖走?”

  李桃红哪里晓得什么鬼不鬼节的!她看着又圆又大又亮的月光,想“过番”的阿爸想得睡不着觉,九点多偷偷地一个人去渡口“望阿爸”。

  每年夏、秋,月圆人圆,月光很亮的晚上,总是有不少人去渡口,做父母的“望儿归”,做老婆的“望夫归”,做子女的“望父归”。

  渡口由圩镇向美江呈“八”字形,砌了几十级的石阶。两边的堤岸,左边搭建了一块“望夫石”,右边砌了一尊一米高的观音娘的石像。“望夫石”是一块约一平方米的长方形的白油麻石,有点悬空,伸向江面,并围了半圈约半米高的石围栏。常常是一个人地立在上面望。望的人,心里也清明,如果碰上有人排队等着要望的时候,便不敢望太久。白天也有人望,但很少,大家都欢喜在晚上望,在有月光的晚上。因为月光满天地地照着,才能望得好。不然漆黑一片,怎么望啊!谁都晓得“月圆人圆”“天涯共此时”的好兆头。尤其是每年夏秋月光出来的晚上,这时的月亮特别好。到了七月半和八月半中秋节这前后几天的晚上,来渡口望的人便多了起来。

  月光照着“望夫石”,特别地清亮。“望夫石”像块灵异的奇石,能读懂来望的人的心事似的。“企”(站)在“望夫石”上,便好像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境界。

  圩镇的客栈,这段时间的生意特别的好。外地人专门来到这里,住在客栈,为的是去渡口“望夫归”。靠近渡口的客栈的生意很旺。

  观音娘石像,慈眉善目,双耳垂肩,伫立在江边,是专门保佑从渡口“过番”下南洋的和来这里“望夫归”的平安如愿的。来这里拜观音娘的从不间断,香火很旺。

  多数人都这样在“望夫石”望完后,从堤岸下来,又从那边的堤岸上去,拎着香纸去拜观音娘,双掌合十,紧闭双目,不停默念。

  “望夫石”带旺了客栈的生意,而观音娘则带旺了做香纸买卖的生意和相命、看屋场风水这一行当。

  “过番”生死未卜,有人去了回来了,回来了又去了;而有人去了,便断了,不见音信。有人赚了钱,而有人依旧穷困……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这里的人特别地信命、信屋场风水。一条长长的主街和十几条与主街交错纵横的巷子里,有不少打着相命、看风水店名的店铺。其中最有名的两位,一位叫杨镇山,另一位是朱天伦,他们都是竹林围的人,都来圩镇开了店专做这一行当。竹林围,是一座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的客家围屋,三楼二围。杨镇山的店名叫“杨大仙”,而朱天伦的是“朱大仙”。他们的店铺偏偏相距不远。他们的主业是看屋场风水。“杨大仙”还会相命和针灸,而“朱大仙”呢,会把脉开药。同行生意便是贼!这样的一对,明争暗斗是在所难免的。

 

3

  朱阿雁是张惠巧的表姐。朱阿雁的姥姥跟她的爷爷是兄妹。

  李桃红溺水死后,朱阿雁整个人就开始垮了,成天神情恍惚。

  也是从那天开始,张惠巧便天天提心吊胆,不敢让儿子离开视线,直至他上床睡觉。

  去年中秋晚上她带着儿子,跟着阿雁姐,阿雁姐则带着大妞李桃红一块去渡口“望”老公。儿子也学着大人的样,站在“望夫石”上望着美江的远方,尽情地“望阿爸”,望着望着“目汁”(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张惠巧俯下身去爱抚着瘦弱的儿子,也禁不住地流泪,安抚儿子说:“阿狗,不哭,不哭,不哭啊,你阿爸知道你望他,他会很快回来看你的。”

  杨思念啜泣着问:“阿妈,阿爸生(长)得‘脉介’(什么)样?”

  “狗子你生得跟你阿爸一个样啊。‘鼻公’(鼻子)直直的,脸盘方方的,‘目珠’圆圆的,嘴巴大大的。”

  “阿爸做‘脉介’不回家?”

  “你阿爸可能忙吧。等你阿爸在那边赚了很多很多钱,肯定会回来看你的。你阿爸大嘴巴吃四方。”

  也系(我也是)。”杨思念破涕为笑。月光把泪珠照着亮闪闪的。他轻松起来,说:“阿妈,你看我都长那么高了,阿爸回来肯定认不出我的。哈哈。”

  “认得出,认得出的。狗子,你快快长大,长大了带阿妈‘过番’看你阿爸去。”

  张惠巧现在很担心月亮出来,担心儿子趁着月光偷偷去渡口。没有月光,他不敢出门,因为晚上漆黑。再说没有月光去渡口也望不见什么。

  明晚就是中秋夜了,月亮又是一年最圆最亮的时候。

  张惠巧撑着手肘,细细地看着儿子,觉得手肘都撑酸了。她将身体略侧转了一下。

  月光好像也跟着转,偏移了儿子的脸蛋。

  从上个月七月半发生那件事,就要一个月了,张惠巧天天这样掌着儿子。像掌牛(放牛)一样,掌牛是用绳子牵着,她是用心牵着。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望夫石

第二章 月光冷

第三章 围龙屋

第四章 “过番”去

第五章 南迁

第六章 “番批”来啦

第七章 逃难

第八章 抓壮丁

第九章 “运动”来了

第十章 春秋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