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术语革命(中国近代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26592
  • 作      者:
    作者:孙大权|责编:陈凤玲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出现了数以万计的经济学新术语,它们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问题和难题,学术界迄今尚无系统的研究成果。作者潜心10年,对该主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本书成果。本书内容涵盖经济学、历史学、语言学,依据近代经济学概念体系选择主要术语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关注重点在古今经济知识与经济思想之变;既从个案上研究了132个中国近代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又在整体上研究了三个阶段经济学术语形成的特点。 在研究方法上,将学科史与概念史方法相结合;在史料运用上,以教科书、经济辞典、经济论文等经济学发展史中的重要文献材料为主,尤其注重中文术语与英文、日文术语原文的对比研究,以追本溯源。 本书揭示了近代经济学术语形成的过程、规律及其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学术语的形成是一场古今术语革命,但革命中有传承;主要术语借鉴了日语术语,但借鉴中有选择。 本书的出版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语言史研究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经济学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术语革命与中国近代经济知识、思想及语言的革命
一 中国经济学术语的古今巨变是怎样发生的?
二 异质的中西经济学术语是怎样完成对接的?
三 术语革命与中国近代经济知识、经济思想的革命
四 术语革命与中国近代经济语言革命
五 中国近代经济学术语革命的研究现状与方法
第二章 经济学总论主要术语的形成
第一节 “经济”“经济学”术语的形成
一 中国在19世纪翻译Economy、Political Economy的各种译名
二 19世纪末日语“经济(学)”“理财学”等词传入中国
三 “经济学”“理财学”“计学”等词在语义方面的竞争
四 “经济学”“计学”“理财学”等词的使用竞争
五 传统“经济”一词到现代“经济”术语的转变
六 民国初年“经济”“经济学”成为通用术语
七 “经济学”对译的英文是Economics还是Political Economy?
八 结论
第二节 “生产”等术语的形成
一 生产(Production)
二 土地(Land)
三劳动、劳力(Labour)
四 资本(Capital)
五 企业(Enterprise)
六 技术(Technique,Technical)
七 资源(Resource)
八 成本(Cost)
九 固定资本(Fixed Capital)、流动资本(Circulating Capital)
十 公司(Company,Corporation)
第三节 “交易”等术语的形成
一 交易、交换(Exchange)
二 供给(Supply)、需求(Demand)
三 价格(Price)、价值(Value)
第四节 “消费”等术语的形成
一 消费(Consumption)
二 效用(Utility)
第五节 “分配”等术语的形成
一 分配(Distribution)
二 地主(Landlord)
三 劳动者、工人(Labourer)
四 农民(Peasant,Farmer)
五 资本家(Capitalist)
六 企业家(Enterpriser,Entrepreneur)
七 地租(Land Rent)
八 工资(Wage)
九 利息(Interest)
十 利润(Profit)
第六节 “产业”等术语的形成
一 产业(Industry)
二 工业(Industry)
三轻工业(Light Industry)、重工业(Heavy Industry)
四 农业(Agriculture)
五 商业(Commerce)
六 贸易(Trade)
七 城市(City,Urban)
第七节 “制度”等术语的形成
一 制度(Institution,System)
二 市场(Market)
三 竞争(Competition)、自由竞争(Free Competition)
四 垄断、独占(Monopoly)
五 政府(Government)
六 政策(Policy)
七 公平(Fair)
八 效率(Efficiency)
第八节 经济学总论主要术语来源与形成统计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
第一节 “生产关系”等术语的形成
一 生产力(Productivity)
二 生产关系(Productive Relations)
三 经济基础(Economic Basis)、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
四 唯物史观(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
第二节 “剩余价值论”等术语的形成
一 商品(Commodity)
二 劳动价值论(Labour Theory of Value)
三 剩余价值论(Theory of Surplus Value)
四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
第三节 “社会主义”等术语的形成
一 社会主义(Socialism)
二 科学社会主义(Scientific Socialism)
三 资本主义(Capitalism)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术语的来源与形成统计
第四章 西方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
第一节 “经济人”等术语的形成
一 经济人(Economic Man)
二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第二节 “边际效用”等术语的形成
一 边际效用、限界效用(Marginal Utility)
二 均衡、平衡(Equilibrium)
三 稀少(稀缺性)(Scarcity)
四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五 无差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六 弹性(Elasticity)
七 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
八 生产者剩余(Producer's Surplus)、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
第三节 “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形成
一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紧缩(Deflation)
二 国民所得(National Income)
三 指数(Index)、物价指数(Index Number of Price)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主要术语的来源与形成统计
第五章 金融学主要术语的形成
第一节 “金融”一词的起源、含义演变
一 “金融”是源自日语的外来词
二 “金融”的传播、替代与本土化
三 “金融”对译的英文词:从Money Market到Finance
四 “金融”含义的分歧与变迁
五 “金融”的近代由来及其当代启示
六 由“金融”构成的复合词的起源及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