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桐江学术丛书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24406
  • 作      者:
    作者:杨玉华|责编:田康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剩余价值理论诞生150多年来,现代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实现方式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生产方式全球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造实践,迫切需要根据实践发展和理论自身的逻辑进程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创新与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书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有的唯物辩证方法、科学抽象方法以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再现客观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经济范畴,溯本清源、澄清误读,还原经典著作的本真,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其次,总结了现代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宏观动力和微观机制,揭示生产率动态演进的历史趋势,发挥《资本论》的建设之用。再次,在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方面,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框架,并基于此简要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最后,介绍了现代科技革命对现代生产方式的冲击以及对剩余价值生产、实现和分配的影响。以期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持,增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力和适应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与中国化。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国内外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现状评述
第二节 研究剩余价值理论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 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确立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三 商品经济的普遍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四 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 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二 理论基础:科学劳动价值理论
三 思想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历程
一 理论准备:剩余价值理论的初步探索
二 价值理论变革:初步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体系
三 创立较为完整、成熟的剩余价值理论体系
四 剩余价值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发展
第二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剩余价值范畴
一 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范畴的界定
二 剩余价值内涵的现代解读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与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
二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史
一 资本主义协作劳动
二 基于社会分工的工场手工业
三 以机器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现代大工业
第四节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资本积累
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剩余价值消费
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根本条件:剩余价值转换为资本
第五节 资本积累的结果: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升的趋势及其影响
一 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二 社会两极分化加剧: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三 产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产业后备军
第六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
一 构建剩余价值理论的直接前提
二 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三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实现
第一节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资本的剩余价值实现
一 产业资本循环不同阶段的职能与剩余价值实现
二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与剩余价值实现
三 产业资本循环总过程的特征及其实现的条件
四 价值革命对产业资本循环和剩余价值再生产的影响
第二节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本再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
一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
二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三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四 扩大再生产的经济规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第四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一节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分配的一般原理与基本特征
一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分配的一般原理
二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分配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剩余价值分配的一般机制
一 社会分工
二 要素所有权
三 市场机制
四 利润平均化
第三节 剩余价值分配的结果
一 社会分工规律的分配
二 所有权规律的分配
三 市场机制的分配
四 利润平均化的分配
第五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来源
一 剩余价值来源理论面临的实践挑战
二 马克思对剩余价值来源的完整分析及其一般结论
三 对剩余价值来源误读的原因及其正确解读
四 剩余价值来源问题涉及的生产劳动的范围及其界定
第二节 剩余价值与剥削
一 剩余价值定义溯源与苏联范式形成误读的历史原因
二 剩余价值与剥削内涵一致性的一般条件
三 剩余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定义
第三节 剩余价值与资本
一 资本的诞生与资本的二重性
二 多维度的资本范畴
三 资本执行的历史的社会职能
第四节 剩余价值与劳动分工、阶级
一 社会分工: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
二 社会分工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推动力
三 社会分工与阶级关系
四 社会分工与社会异化
第五节 剩余价值与现代生产方式和生产率
一 资本主义打破了均衡市场状态,形成不断演进的动态优势
二 资本主义形成具有生产率演进优势的机制和组织
三 以机器大工业为物质技术条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 现代商品经济的消亡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一 商品经济肩负着培养个体人独立自主个性的历史任务
二 现代商品经济生产方式成为履行资本职能最有效、最有力的工具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
一 生产资料全体人民共同占有,彻底消除生产方式的资本属性
二 个人消费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的原则,保留了“资产阶级法权”
三 掌握了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进行有计划的自主生产
四 生产力高度发展,阶级统治消亡,个人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