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GPS表面结构精度规范及应用
0.00     定价 ¥ 8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40803
  • 作      者:
    编者:赵凤霞//方东阳//张琳娜|责编:李万宇//章承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以示例、图解及对照分析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诠释了产品GPS表面结构规范及其应用方法,阐述了表面结构的规范设计与检测验证技术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包括:概论、表面结构轮廓法的参数及表示法图解、复合加工表面轮廓的高度特性表征图解、表面结构区域法的参数及表示法图解、表面结构的测量方法及测量标准图解、表面结构中的滤波技术及应用图解、表面结构参数的选择及应用。 本书主要适用于从事机械设计(包括机械CAD、机械制图)的设计人员,从事加工、检验、装配和产品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各级技术管理人员。本书也可作为表面结构的规范设计与检测验证相关国家标准的宣贯教材、大学毕业生岗前培训的参考资料和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展开
目录
丛书序言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表面结构的含义
1.2 表面结构标准体系的发展概况
1.2.1 表面结构的ISO标准发展概况
1.2.2 表面结构的国家标准发展概况
1.3 表面结构精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1.4 本书的框架结构
第2章 表面结构轮廓法的参数及表示法图解
2.1 表面结构轮廓法的术语及评定参数
2.1.1 一般术语
2.1.2 几何参数术语
2.1.3 表面轮廓参数定义
2.1.4 新旧国家标准的差异
2.1.5 表面结构评定的流程
2.2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2.2.1 幅度参数值
2.2.2 间距参数值和曲线参数值
2.2.3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值
2.3 表面结构的图形参数
2.3.1 基本术语
2.3.2 图形参数
2.3.3 图形参数的测量条件
2.3.4 图形参数的评定程序
2.3.4.1 表面粗糙度原始轮廓的深度识别
2.3.4.2 图形合并的判别条件
2.3.4.3 图形合并流程
2.3.4.4 图形参数的计算
2.3.5 图形参数与表面功能的关系
2.4 表面缺陷参数
2.4.1 一般术语及定义
2.4.2 表面缺陷的特征和参数
2.4.3 表面缺陷的类型
2.5 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2.5.1 表面结构的符号
2.5.2 表面结构的完整图形符号
2.5.3 表面结构参数代号
2.5.3.1 表面轮廓参数代号
2.5.3.2 图形参数代号
2.5.3.3 表面结构支承率曲线参数代号
2.5.4 表面结构参数的标注规则
2.5.5 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和其他技术产品文件中的注法
2.5.6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2.6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2.6.1 参数测定方法
2.6.2 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
2.6.3 参数评定的规则
2.6.4 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
2.6.5 粗糙度检验的简化程序
第3章 复合加工表面轮廓的高度特性表征图解
3.1 滤波和一般测量条件
3.1.1 一般测量条件
3.1.2 确定粗糙度轮廓的滤波过程
3.1.3 截止波长λc与评定长度ln的选择
3.2 用线性化的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
3.2.1 支承率曲线的区域
3.2.2 评定参数的计算
3.2.2.1 等效线的计算
3.2.2.2 Rk、Mr1、Mr2的计算
3.2.2.3 Rpk和Rvk的计算
3.3 用概率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
3.3.1 概率支承率曲线及评定参数
3.3.1.1 概率支承率曲线
3.3.1.2 评定参数
3.3.2 参数测量过程要求
3.3.3 评定参数的计算过程
3.3.3.1 初始二次曲线拟合
3.3.3.2 确定线性塬区上边界UPL和谷区下边界LVL
3.3.3.3 有界区域的归一化
3.3.3.4 第二次二次曲线拟合
3.3.3.5 第二次确定线性塬区下边界LPL和谷区上边界UVL
3.3.3.6 Rpq、Rvq和Rmq参数计算
第4章 表面结构区域法的参数及表示法图解
4.1 表面结构区域法的术语及评定参数
4.1.1 通用术语及定义
4.1.2 几何参数术语
4.1.3 几何特征术语
4.1.4 区域参数定义
4.1.4.1 高度参数
4.1.4.2 空间参数和混合参数
4.1.4.3 功能参数
4.1.4.4 复合加工表面的区域参数
4.1.4.5 分形法参数
4.1.5 特征参数
4.1.6 复合加工表面区域参数的计算
4.1.6.1 Sk、Smr1、Smr2的计算
4.1.6.2 等效直线的计算
4.1.6.3 Spk和Svk的计算
4.1.6.4 Spq、Svq和Smq的计算
4.1.7 表面结构特征的表征
4.1.7.1 选择结构特征类型
4.1.7.2 区域分割
4.1.7.3 确定重要特征
4.1.7.4 特征属性的分割
4.1.7.5 属性统计
4.1.7.6 特征表征约定
4.1.8 分水岭分割
4.1.8.1 分水岭分割概述
4.1.8.2 变换树
4.1.8.3 区域合并
4.1.8.4 用沃尔夫修剪法进行分水岭分割
4.1.8.5 沃尔夫修剪示例
4.1.9 用分形几何表征区域表面
4.1.9.1 什么是分形
4.1.9.2 变分法
4.1.9.3 应用于尺度限定表面的变分法
4.1.9.4 相对面积分析
4.2 表面结构区域法的表示法
4.2.1 标注区域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
4.2.2 区域表面结构的完整图形符号
4.2.3 区域表面结构的标注规则
4.2.4 区域表面结构的标注示例
4.2.5 区域表面结构的ISO特殊规范元素
4.3 表面结构区域法的规范操作集
4.3.1 完整规范操作集
4.3.2 完整规范操作集的决策树
4.3.3 区域表面结构参数的默认特征值
4.3.4 区域表面结构参数的默认单位
4.4 表面结构区域法与表面结构轮廓法的差异
第5章 表面结构的测量方法及测量标准图解
5.1 表面结构的测量方法
5.1.1 表面结构测量方法分类
5.1.1.1 线轮廓法
5.1.1.2 区域形貌法
5.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