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写作》从心理角度探讨了每个写作者都会遇到的困境与障碍,如幻想、拖延、焦虑、负罪、羞愧、自卑、自我怀疑……见解独到、细腻深入,道出了写作者的苦衷,指明了突破瓶颈的路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下笔难吗?一拖再拖,写不下去了吗?自我怀疑了吗?灵感枯竭了吗?要交稿了吗……写作简直成了一种心理创伤!美国名校教授亲授写作心法,帮你征服种种心魔,让高兴、高效、高产写作成为可能!
◆ 乔利.詹森教授历时30年,在其发起的教工写作支持项目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锤炼而成。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收集和总结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将每个写作者遇到的困难娓娓道来,并给出有效的技巧。
◆ 《高效写作》可以帮助写作者建立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戳破了学术写作过程中大家经常遇到的内部和外部的误区和迷惑,并逐一破解。
◆ 《高效写作》中提出的技巧可以运用在写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起稿、修改、应对审稿建议等过程。
◆ 很多人为写作所困,感到无所适从,即使发表过文章也很难从中获得一般的规律,帮助自己持续高效地发表文章,也难以有效指导研究生更好地进行学术写作。《高效写作》提出了一种工匠精神的理念,使写作者顺利完成大部头著作的写作任务,让持续、高效写作成为可能。
◆ 《高效写作》不仅适合被各种写作所困的个体,也适用于人生、工作和学习中面对痛苦的人们,这些技巧也能够运用到其他领域。
很多人面对写作感到困难重重、无法下笔,或出于种种原因无限拖延甚至中断,大部分人将这些困难归因于缺乏一般写作方法、技巧、灵感或天赋,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不利的外部环境和内心困扰。
本书主要从心理角度探讨了每个写作者都会遇到的困境与障碍,如幻想、拖延、焦虑、负罪、羞愧、自卑、自我怀疑……作者深入、细腻地分析了这些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多种有效、实用的理念和技巧,如培养工匠精神,确保写作时间、空间和精力,掌握动笔和搁笔的节奏,组建写作互助小组等。作者认为,我们对写作的内心障碍理解得越深刻,便越能够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而突破瓶颈,让写作成为一件轻松、高效、快乐的事情。
本书见解独到、细腻深入,道出了写作者的苦衷,指明了突破瓶颈的路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与自己的心魔对话
我们任何时候都可能会抗拒动笔,哪怕方法没有问题,主题也感兴趣。我相信,抗拒感是由关于写作的谬误神话激发的,也就是无意识的,自己溜进来的,关于我们自己以及写作应当是什么样的假定。这些神话会让我们痛苦、低效、停滞。
那些理所当然的写作观念,实际上是错的!
小的时候,我的一个小伙伴把“理所当然”(taken for granted) 听成了“石所当然”(taken for granite)。乍看上去,写作神话仿佛刻在石头上,直到我们把它们认清、解决。它们在写作的任何节点——选择方向、申报课题、收集数据、撰写初稿、审阅修订, 尤其是做好提交或再次提交的准备时——都可以被激活。每一个节点都可能引发让我们意兴阑珊的写作神话。
你应该把这些神话产生的“断壁残垣”都整理在通风文档中。要想发现写作神话,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倾听它在告诉你什么。我的神话在对我说:这个课题是愚蠢的,永远都写不完,因为我已经走上歧途,没有完成所需的资源,哪怕完成了也没有人会注意或关心,即便注意了也会受到抨击和羞辱。我的写作神话背后就是这种想法和感受。最好的解决写作神话的办法就是搞清楚它们把什么东西“石所当然”了。
我——我自己或者我的同事——最常见到的神话是“我要写一部巨著”(我的作品必然是伟大的)、“对读者怀有敌意”(可能的批评有那么多,全都要我一个人承受)、“我是滥竽充数的人”(但是,写得也许不符合事实呢)、“把自己与他人比较”(因为我肯定赶不上某某人)。还有一些神话与写作过程有关,比如“处理完其他事才好动笔”(要是手头的琐事都消失了,那动笔就该简单了)、“追求完美开篇”(只要想好怎么开头,之后就容易了)、“详尽地收集材料而耽搁写作”(但是,我最好先确定把所有相关研究都读过了)。接下来我会详尽讲解。
倾听心声,研究它,然后选择是否相信它
我最近与一个朋友聊天。她很崇拜自己的导师,当时她正在给她的导师撰写论文,并且遇到了困难。我问她原因,她给出了各种解释,比方说时间不够、方向不对等。接着,她停了下来,眼里满是泪水。“这是值不值的问题,”她轻声说,“我觉得给她写论文不值得。”
在那一刻,我的朋友把一切理由、借口都放下了,发现了真相。神话为写作不顺提供了看似有理的解释。我们总是说找不到时间、空间、精力去写作。但是,如果连整理工作都做不好,每天连几分钟都拿不出来,那就到通风文档里找根源吧。写作神话只是认识谬误,根本无力应对内心最深刻的恐惧及其他感受。通风文档里应当有很多线索。当然了,前提是它们忠实地把你对自己和写作项目的感受记录了下来。
写作神话代表着我们难以克服的、被压抑的感受。我们忽视它们,回避它们,努力把它们挤到一边,使其不要来烦我们。然而,只要这些感受背后的神话还刻在石头里,我们就依然会卡住。 我那位挣扎中的同事就陷入了“我是滥竽充数的人”和“我要写一部巨著”的误区中。她感到自己不够格,而这些神话给出的方法只是徒劳。她本来有坚持下去的能力和动力,但这种感受(起初被合理化为时间不够、方向不对)阻止了她。那该怎么办呢?
她告诉自己要“把屁股放在椅子上”,但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写作陷入僵局时爆发出的自我仇恨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会说“我太懒了。我一点都不自律。我要悬梁刺股。我要每个周末都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这种对自己的苛责只会加重对写作的抗拒。
但是,我认为说好话、打鸡血也不是好办法。对自己说“你真棒”“你真好”“你真有本事”,在镜子和浴缸上粘贴各种便利贴并不能打消内心深处的恐惧及其他感受。逼迫自己也好,恭维自己也好,都破除不了根深蒂固的神话。对我的朋友来说,写论文不需要这些话,更不需要常年接受心理治疗。她需要的是倾听心声,研究它,然后决定是否要相信它。
佛家的小故事
佛家有一个故事讲到试图战胜心魔是徒劳的。密勒日巴上师曾与几名恶魔被困在一个洞穴里,他用尽办法抵抗恶魔,全都无用。接着,他想到要打开心门,开明心智,邀请恶魔走进来,在大海上对话。恶魔一下子都不见了。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找到与写作道路上的恶魔对话的办法,它们就不会误导我们了。视而不见,分裂抗争都是无用的。
这是我给那位觉得自己“不配”的同事的建议,也是给读者诸君的建议。我们乐于相信,写作的问题源于时间、空间和精力,但其实并非总是如此。如果你已经坚持使用了我推荐的写作工具,结果还是不愿意写作,另有原因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如果你正在写一本很重视的书,但是光凭“少写多次”已经无法前进了,那就把心魔请进来喝茶吧。不要带有敌意或批判地发现你正在告诉自己的是什么。你有哪些关于学术写作的“石所当然”?这些信念真的正确吗?如果是正确的,你正为之痛苦,那么你可以怎样自助呢?如果不是,那么更准确,因此也更合理的观念是什么?
这是一个和风细雨的过程。你要学会放下争斗、回避和否认,不再将精力浪费在抗拒上。要打开心扉倾听心魔们正在念叨什么呢?好好倾听。如果心魔说的话不无道理,有些用处,不妨认真对待。但是,如果那只是阻碍你的神话,那实在没有听的必要了。用心探索比把自己栓到书桌前、给自己打鸡血、假装一切正常要有效得多。即使是最成功学者的写作也会引发犹疑和恐惧。我们误信了未经省察的写作神话,然后把精力浪费在逃避负面感受上。我们可以继续假装今日无事,或者用意志力压倒心魔。但是,这些做法不会有长期的效果。相反,你应该发现自己陷入了哪些写作神话。搞清楚哪些恶魔正在迷惑你,然后请他们走进心门聊一聊。
前 言
第一章 写作应该有的心态
1. 将写作落到实处
2. 去“神秘化”
3. 要有“工匠精神”
第二章 高效写作的技巧和条件
1. 提高写作能力的三种技巧
2. 确保时间
3. 确保空间
4. 确保精力
第三章 走出写作心理误区
1. 学会拒绝“加戏”
2. 与自己的心魔对话
3. 误区一:我要写一部巨著
4. 误区二:我是滥竽充数的人
5. 误区三:处理完其他事才好动笔
6. 误区四:对读者怀有敌意
7. 误区五:把自己与他人比较
8. 误区六:追求完美开篇
9. 误区七:详尽地收集材料而耽搁写作
第四章 保持写作激情
1. 发现写作兴趣
2. 重视动笔与搁笔
3. 寻找写作新思路
4. 重视有效反馈
5. 正确处理修订与退稿
6. 克服拖延
7. 放弃不恰当的项目
8. 分清轻重缓急
9. 利用假期写作
第五章 与人合作,学会互助
1. 克服“孤独”写作
2. 组建写作小组
3. 设立校园写作支持项目
结 论
后 记 面向公众写作
参考书目
致 谢
本书扎根于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言简意赅,可读性非常强。通过这本书,忙碌的大学教师们能够学会多种具有创造性并清晰易懂的方法,找到更多时间、空间和精力来投入写作。
——玛丽.迪恩·索尔奇内利,马萨诸塞大学副教务长
本书提供了一整套高效写作的工具和方法,甚至能让我们从中获得快乐。
——彼得.法尔腾,埃隆大学副教务长
我喜欢詹森的一点是,她强调写作是一门技艺,而技艺是要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获得的。我们并非生来就会写论文,需要确保适当的时间和环境,这与修椅子是一个道理。
——史蒂芬.多诺万,《学术出版期刊》
大部分写作者都需要写作,但是,在乔利.;詹森看来,对许多写作者来说,写作已经近乎一种“存在创伤”。她认为,写作者需要将写作视为一门技艺,而不是一种折磨;它不是衡量“内在价值的标杆”,而是需要一套“有效的工具和习惯”。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