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平长期从事中华文化及城市文化研究与传播,对这座城市独有的环境与命运、城市精神特质有着长久而深入的思考。在本书中,作者从都市文明的视角出发叙述成都,阐释其在中华文明建构和与时俱进的过程中,成都这座城市所作出的贡献,在国家层面的建构、成熟、发展,以及对成都的反哺;其辐射于世界的光芒中之成都、四川力量;亦对成都人的气质及其成因、成都生活美学中所包蕴的生命特质和所具有的美学力量有深入的阐析。全书史料翔实,脉络清晰,古今贯通,观点独到,语言集抒情与思辨于一体,别有魅力。其写作范式对“丝路百城传”的创作体例亦有全新的开掘和拓展:叙议成都的同时,以一个学者的深入观察与思考,从各个角度总结并纵论成都。
《成都传:熊猫家园诗歌殿堂》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点作品之一。本书按照丛书的基本要求和编创体例,结合作者自己对成都历史文化和现代化追求的多年思考,把成都放在古今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人类文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个性鲜明的巴蜀文化以及与中外同级别城市相竞合的四个维度上,从自然地理、人文禀赋、城市基因、“天府”成因及魅力、独到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生活美学等方面,以人物故事、重大史实、重要遗迹与景观等为载体,尽可能照顾中外读者的“同理心”,呈现成都这座非凡城市的生动气韵与活力,揭示其不可限量的再现“世界文化名城”的恢弘愿景。
引言:融入此城——从少年到白头
……
2017年4月,成都市召开了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发展战略,为此,市委决定成立天府文化研究院,并邀请我担任院长(实际上是兼任,因为当时我是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成都大学垂柳飘拂、白鹭翱翔的嘤鸣湖畔的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里,市领导隆重地给研究院授牌匾,并给我和学术委员们颁发聘书的时候,嘉宾云集,还有媒体的长枪短炮,我既感荣幸,也有点诚惶诚恐,毕竟过去的经验是,这座城市,你了解越多,越会被她的魅力“迷惑”而加深沦陷,虽然是心甘情愿的“沦陷”。以下是自己兼任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写作本书时,已经是专任了,且笑迎两鬓斑白)后,努力与成都如影随形,并“再入”成都,迄今为止的一点感悟,权做板砖抛出,等待美玉光临。
世界上有千姿百态和风情万种的都市,均是各自文明的摇篮或聚宝盆,留下不同族群独处或交往的丰富足迹,成为个体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碰撞、融汇的巨大空间,造就诸多与崇高、庄严、伟岸、勇敢、坚韧、仁慈、慷慨、睿智、风流、浪漫、幸福相关的故事与传说,成为后世子孙最重要的“不动产”,并将其卓越的光芒辐射世界。站在无比神秘壮美的地球屋脊青藏高原雪山上看得见的第一座大都市成都,就是这样一座气象万千、风姿绰约的低调名城。
翻开人类栖居之地的历史,每一座聚集众多生灵并能从事非凡创造的城市,都离不开很多代人的鲜血、眼泪、汗水、成功、荣耀作为支撑,这个简单的事实首先说明,城市既是人类竞争的大舞台,是政权、江山、时代、命运更迭的最重要的逗号或句号,也是人类在相互交往、取长补短中造福彼此的温暖天地。人类竞争与合作越到近现代,越是全方位。伟大城市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的力量之源既是物质的,也是制度的,但更是精神的。换言之,城市的灵魂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力量及其传统——文化。成都一脉相承的文化个性、文化魅力至少延续了三千年(有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证),不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丝绸之路沿线的所有伟大城市,都始终是一轮独到的风景、一幅温暖的画卷。
在各种读物中,文化这个词经常被玄化,尤其是那些喜欢显示自己学问“博大精深”者。我们和读者交流,必须删繁就简,直指鹄的。本书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必须的保证或推动人走向真善美、远离假恶丑的力量。包括物质基础、制度设计和精神追求三个层面,特别是指围绕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和优化所展开的人类精神活动,因为它更有穿越时空的稳定性和人类之间的可借鉴性。“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以文化人”的简称。“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文字等;“教化”是这个词组的真正重心所在。它的基础功能是使人形成并维系、传承人性,阻止人的异化,中高端功能是培养这个族群和社会的精英阶层甚至英雄圣贤,并构建一个国家或族群的个性与特色。当这种个性与特色具有比较优势或借鉴价值后,便能走出国门,参与人类文明的建构与优化。
放在这样的坐标里,成都既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高地,也是以政治、文教和工商为代表的中华都市文明的重要代表,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丝绸之路”亦有独特贡献。本书侧重从……
以“同理心”说成都(自序)
引言:融入——从少年到白头
第一章 中华文明与成都贡献
多元一体
纽带早熟
华夏多民族相互碰撞、融汇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碰撞、融汇
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心理
第二章 上天所赐
立体的山水
丰富的物产
频转的灾祥
反复的移民
第三章 人文样态
天人合一
兼容并包
张弛有道
平衡协调
第四章 城市基因
创新创造
优雅时尚
乐观包容
友善公益
第五章 何谓“天府”
独一无二的水利
立体多彩的环境
平和温润的气候
丰富齐备的物产
流播均衡的三教
吐故纳新的丝路
天南海北的移民
从未更改的城名
第六章 古今魅力
忠孝成都
水化成都
诗化成都
乐化成都
书香成都
平民成都
第七章 生活美学
定义及指向
中庸哲学及其美学原则
成都生活美学的核心要义
进退自如的精神家园之美
成都生活美学之特质
自然天成的后现代气质
成都大事记
后记
参考文献
谭平教授融合运用文史哲的知识,使得此书具有严谨的史实依据、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还有哲学思想的运用,语言之间,辞藻华丽、语句精炼,大到文人墨客,小到花草丛林,无一不细致囊括,体现成都韵味……他从文人诗人学人“三位一体”的角度,对成都文化进行全面抒写。既有小视野下的成都生活(地域特色),又有大视野下的成都与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都市文明、与丝路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紧密关系……
作者在该书第七章《生活美学》中指出,在成都的生活中,体现着中庸和美学原则,从而形成了多种平衡叠加的观念形态、快乐无关贫富的社会生态、庙堂江湖自通的政治状态、雅俗并行不悖的文艺形态、人生时时可美的市井心态。也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美学的状态之下,从而奠定了成都人民进退自如的精神之美,能够“拿得起”,大到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小到家风家训的传承、以身作则。也能够“放得下”,展现出一种逍遥之态,亲近自然、顺应自然,洞察人生大道。还能够“想得开”,对待人生,保持着一种进退有据、随遇而安的内心宁静的态度。也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从而展现出成都生活美学的特质。
——王川(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