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像马斯克、张一鸣一样思考!真正的高手,都在元认知上下功夫。世界观:洞悉世界深层驱动力量;社会观:透析事物间本质关系,成长观:聚集引爆机会的认知势能。
\
36个故事,36条元认知法则,30余种工具,让你在复杂的世界活得更通透一些。信息、势能、熵减、结构洞、反馈环、神经元……你的认知有多深,你的边界就有多宽。
\
未来一切竞争都是认知竞争,抢占元认知高地,你就获得了强大的认知势能。融汇物理学、脑科学、经济学等学科,让你快速成为洞悉万物底层逻辑的高手。
世界观处于元认知的底层, 能帮人们快速把握事物的核心本质。
社会观位于元认知的中层,人们借此可以快速察觉各类机会。
成长观则位于元认知上层,它决定了把握机会的能力以及对于成功的理解。
本书围绕这三个层次,帮助人们快速构建起必要的认知框架,并提供相应的认知工具。这些框架和工具都荟萃了世界的前沿理论和思想精华,因此可以帮助人们迅速登上认知制高点,进而获得强大的认知势能。
法则 1
效率:世界的终极发展方向
不确定的世界却有一个确定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是什么?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地产大亨老了,便想从三个儿子中挑选一个接班人。挑选的方法是在城郊的住宅区内买三套房子,每个儿子一套,
以房产为初始资产发展各自的生意,一年后,谁挣的钱多,谁就是集团的接班人。老大雷厉风行,迅速卖掉房子,把 500 万元的卖房款全 部用来创建了一家网络公司,开始没日没夜地创业;老二思忖再三,也卖掉了房子,把卖房款交给一位投资专家,让他分散投资在股票、基金、债券、黄金等多个市场,希望分散风险,获得稳健收益;老三最懒,什么都没做。
/
一年以后,老大的网络公司颇有起色,但仍处于烧钱阶段,没有利润,按照规则,他的成绩只能是亏损 500 万;老二精明多了,他的 500 万卖房款获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赢利 100 万;老三什么都没做,手里仍然只有一套房子。地产大亨选了老三做接班人,因为老三的房子现在价值1200 万元,纯利润高达 700 万!
/
原来,老三接到考题后并没有急于行动,遍访周边地产中介,打听到一个消息:父亲在这个小区里绝不仅仅买了三套房子,而是多达十几套!他想,父亲大手笔投资这个小区必有其道理,自己就算是绞尽脑汁恐怕也赶不上父亲的商业眼光,与其穷折腾,不如跟随父亲的策略。果不其然,10 个月后,这个小区接到了拆迁的通知,这里即将兴建大型比赛场馆!这时他才大梦方觉,原来父亲早就预测到了比赛场馆的规划。如今,这个老旧小区的房子价值翻了一番还有余。
/
一年来,老大最辛苦,付出最多却收获最少;老二最聪明,获得了 20% 的投资回报;老三无所事事,却收益最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做正确的事远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得多。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事呢?
/
提到经济,我们常常把它等同于一个概念—— GDP(国内生产总值),把 GDP 增长了多少个百分点等同于经济增长了多少个百分点。这样的认识是对的吗?当然不是。我们把现实世界简化一下,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
假设世界上只有 10 元钱,每年只能生产 10 个面包,每个面包卖 1 元钱,那么当年的 GDP 就是 10 元。第二年,我们想拉动 GDP 增长,于是增发了 90 元钱,但是我们依然只能生产 10 个面包,于是面包变成了 10 元钱一个,当年的GDP 就是 100 元,增长了 900%。在这个例子中,GDP 增长了,钱也多了,经济增长了吗?显然没有,因为我们依然只能生产 10 个面包。反之,如果我们还是只有 10 元钱,却能生产20 个面包,每个面包卖 0.5 元,经济增长了吗?没错,经济增长了,因为我们能多吃一倍的面包了。
/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即我们用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面包。回到地产大亨挑选接班人的故事,所谓做正确的事,本质上就是做效率最高的事。何谓“效率”?如何衡量一件事效率的高低?在地产大亨的故事里,老三在固定时间内,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获,他做事的效率就最高;在经济增长的例子里,更高的效率指的是,在固定的时间内,以同样多的土地生产了更多的面包。因此,我们可以给效率下一个定义:单位时空所利用的能量以及单位能量所产生的信息。我们所处的世界由各种事物组成,这些事物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有些事物渐渐消失了,有些事物则越来越强大,它们所遵循的法则就是:效率低的事物会被瓦解,将资源和位置让给效率高的事物。世界上所有事物发展的方向只有一个:更高的效率。
/
有人可能会说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方向是更高的效率尚可理解,难道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也是更高的效率吗?
答案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心痛。常人一般都有两个世界:理性的世界和感性的世界,或者说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我们要在物质世界里拼事业、拼发展,也要在精神世界里享受审美的愉悦,感受快乐的情绪,从而平衡自己的生活。然而,可悲的是:艺术在我们个人心中的地位和它在客观世界中的真实发展方向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实际上,艺术无论多高级,也不能脱离客观世界而存在,因为艺术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而人的心是依附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人的情感是由大脑中的一个个神经元细胞催生的。一种艺术想要更好地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占据更多人的大脑、更多神经元细胞,换言之就是要更大众。
/
很多小众的艺术作品,包括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只有耐心且敏感的人才能欣赏,因为这些作品有共同的特点:含蓄。快餐艺术则会利用大众普遍的审美机制,通过提供强烈的刺激,瞬间让人们处于激情和狂欢狂态,进而实现广泛的传播。这些快餐艺术在大众看来接受, 也更符合效率法则,因此生命力就更加旺盛。
当然大众艺术并非全部不好,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在其所处的时代也是最大众的艺术家,他们同时也能穿越时空感动现代人。遗憾的是,在那个时代还有很多同样优秀的小众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因为缺乏足够的能量,其信息便无法传递到今天的世界了。因此,我们说:艺术的发展方向同样是更高的效率。
/
艺术尚且如此,我们每个人当然也一样。造物者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相同的时间、大体相似的精力和体力,谁也不能超出人类的极限。然而,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天差地别的境遇呢?排除出生的因素,人和人的差异最终就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目标;第二,效率。
/
当人们目标相同时,比如赚钱,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则会失败。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往往是大家利用时间和精力的效率不一样。做同样的事,有些人付出很少,收获却很大。这些人通常能够以自己的能量为支点,撬动别人的能量,撬动社会的能量,撬动网络的能量,撬动科技的能量,撬动传媒的能量,撬动整个世界的能量,为自己所用。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效率高的人就像黑洞,他们会把效率低的人的资源通通吸收到自己手中。
因此,我们要想在这个资源有限的世界中成为更好的存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效率,甚至让自己也成为黑洞。 那么,如何才能撬动这些资源呢?
/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切资源运行的原理。这里就牵扯到两个关键词,它们同时也是组成整个宇宙的两个基本的元素:能量和信息。没错,宇宙看似庞大而复杂,但是它的组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能量 + 信息。
接下来,我就为或会为会为大家介绍能量和信息,并逐步揭开藏在能量和信息背后的、宇宙最本质的神秘元素。
/
这一章,我们为大家厘清了世界的发展方向——更高的效率。同时也给出了效率的定义:单位时空所利用的能量及位能量所产生的信息。我们每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其实只需要做到一件事:提高效率。要想提高效率,就不能只用自己的力量做事,而是要找到一个支点,用自己的能量撬动更多、更大的能量。
〇 法则 4
差异:“比特”定义事物的存在
我们说过,宇宙是由能量与信息构成的。需要指出的是,能量与信息并不是宇宙最根本、最基础的元素,它们是同一
个事物的两面,或者说这二者其实源于同一个元素。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个元素的运作原理,也就能掌握整个世界的运行法则。
/
这个元素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信息和能量是从哪来的。首先看信息。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一个比特就是一个 0 或 1,其中 0 代表无,1 代表有。当然,实际操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以光盘存储信息为例,光盘存储信息的原理是用一个可写光头,在光盘的轨道上点点。在读取数据时,沿着轨道一个一个地读,没点的位置是 0,点了点的就是 1。假如存储大写字母 A,光盘轨道上的点是这样的:01000001。
由此可以想象,一张没写过数据的空盘,轨道上自然全023都是 0 了,因为 0 代表无。相反,如果一张光盘的轨道上写满了 1,而没有一个 0,那么这张光盘上存储信息了吗?
答案是没有。因为全是 1,其实和全是 0 一样,没有表达任何差异,也就没法传达任何信息,它们唯一的差别就是有没有点。
其实有点是 1,没点是 0,这是我们人类自己定义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定义有点是 0,没点是 1,或者说,宇宙中其实并没有什么 0 和 1 的,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概念。宇宙中有的只是差异,有差异就是有信息,没差异就是没信息。
我们再来看看能量是怎么来的。
/
之前说过,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个温度极高的点,它的周围是绝对零度,而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地方流向温度低的
地方,流动扩散的速度很快,所以叫作“宇宙大爆炸”。
根据这套理论可以知道,能量源于流动,而流动需要温差,要有温度高的地方和温度低的地方。举个例子,有一个 1000
亿摄氏度的点,可以说它的能量很大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能量不是来源于温度,而是来源于温差。
同理,如果宇宙中每个点的温度都是 1000 亿摄氏度,那么宇宙中还有能量吗?当然没有,因为没有差异,就不会产
生流动。没有流动,这样的状态叫作“死寂”,一切都停止了,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时间,这是宇宙消亡时的样子,也叫最大熵(这个词后面再进行介绍)。
/
由此可以看出,能量和信息一样,也来源于差异,没有差异就没有能量,没有差异就没有信息,所以说:差异即存在。
有对哲学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和证明这个观点。认识论的鼻祖笛卡尔说过一句名言:“我
思故我在。”意思是说,不管这个世界存在不存在,只要我的大脑还有意识,我就是存在的。
/
大脑中的意识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说过,大脑中的信息来自神经元细胞的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神经元用放电表
示 1,不放电表示 0。如果大脑中 850 亿个神经元每个都不放电了,人就等于死了。脑死亡,用笛卡尔的话说就是不存在了。
/
同理,如果每个神经元都放电的话,意味着什么?从生物的角度说,如果神经元能放电,说明这个生物体还有能量
给大脑供电。但从大脑的角度说,这个脑中同样没有任何信息,更没有意识了,用笛卡尔的话说,就是也不存在了。
因此,大脑中的信息需要有些神经元放电,有些不放电,这样才能产生差异,才能产生意识。故而笛卡尔的这句“我
思故我在”,也可以替换为“我异故我在”。
/
此外,不仅仅是西方哲学,中国古代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有无相生,高下相倾”,中国美术作品中讲究的“留白”,也都是表达了“差异即存在”的道理。
/
差异即存在的道理,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经常看新闻的朋友会知道,国外一些政治人物经常会做出一些出格到疯
狂的言行。这并不是他们幼稚,或者说情商低,而是他们的策略——制造差异。
/
与那些中规中矩的政治人物相比,选择制造差异的政治人物算是另类,他们可能会饱受诟病。但这并不要紧,因为
那些不喜欢这种风格的人,从另类政治人物第一次做出疯狂言行的时候,就已经离开支持他的阵营,所以无论他以后再做多少更加出格的言行,都不会流失更多的支持者。
/
另一方面,极端的言行也为另类政治人物带来了一批忠诚的粉丝。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另类的颠覆性,正好可以
引燃特定群体的激情之火,之后随着另类政治人物不断做出极端的言行,便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差异,也给他的粉丝团带来更大的激情。
/
他们不断地制造新闻,就是要通过这种差异,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存在感,同时搅动更多的能量。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能量,更多的能量。差异可以带来能量,怎么利用这个原理呢?
我们知道,差异是相对的,能量从高温向低温扩散,反过来也可以说,低温在分解高温。例如一杯咖啡,往里加了
一勺奶,可以说咖啡的纯度在被奶降低,也可以说奶的浓度在被咖啡稀释。因此想要能量流动,就要制造差异,而制造差异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建一座塔,让塔上的东西拥有势能;挖一个坑,让地上的东西拥有势能。
举个“挖坑”的例子,营销圈有句话叫“无争议不营销”,因为你想做一个高大上的广告,让别人夸你,见面谈论你,
是很难的,而引起争议的广告的就容易多了。
总 结
这一章,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产生宇宙的最基本元素——差
异。之后又向大家介绍了差异是如何制造信息与能量的,还从
哲学的角度证明了“差异即存在”的道理。最后,又简单介绍
了一下通过洼地制造差异的有效方法
第一部分
世界观 洞悉世界深层驱动力量
法则 1 效率:世界的终极发展方向
法则 2 能量:万物的底层驱动力量
法则 3 信息:维持世界存在的深层代码
法则 4 差异:“比特”定义事物的存在
法则 5 势能:在能量转换中挖掘机会
法则 6 媒介:高效调动能量的基础结构
法则 7 熵减:用信息对抗不确定性
法则 8 通路:信息与能量的高效转换
法则 9 算法:组合旧信息的创新法则
\
第二部分
社会观 透析事物间本质关系
\
法则 10 传播:信息扩散的四大要素
法则 11 定位:把握本质的“属加种差”法
法则 12 欲望:理解他人行为的基础
法则 13 位置:把握信息和能量的聚集点
法则 14 连接:挑选好位置的四要素分析法
法则 15 量级:用高门槛摆脱竞争者
法则 16 结构洞:填补各“圈子”间的空隙
法则 17 反馈环:越大就越强,越强就越大
法则 18 S 曲线:识别行业的各个发展阶段
法则 19 内部平衡:大唐强盛的秘密
法则 20 同级平衡:一人之力救一国
\
第三部分
成长观 聚集引爆机会的认知势能
\
法则 21 行动: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法则 22 工具箱:实现计划的左膀右臂
法则 23 神经元:大脑所遵从的赫布定律
法则 24 理性:从长远角度看待利益
法则 25 基因:先天性影响大脑的因素
法则 26 环境:幼年环境影响整个人生
法则 27 经验:强化适应力的最佳方法
法则 28 自控力:成功者必备因素
法则 29 幸福感:持续分泌多巴胺的艺术
法则 30 影响力:利用他人实现自己的目标
法则 31 说服力:让人认可原本对立的想法
法则 32 沟通力:如何规避别人的心理防御
法则 33 引爆点:快速成为流量中心
法则 34 营销力:激活大脑中多重连接
法则 35 直觉:将科学的方法论深度内化
法则 36 决策模型:能力提升的高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