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常青藤到华尔街:接受“混血教育”的我们,如何与时代共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21714654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1.留学生群体和留学话题近期成为热点话题。当国外疫情愈演愈烈,留学生群体也备受社会关注和讨论,有的冒险回国,有的选择留在当地。本书作者正是一位留美10年、目前正身处美国疫情“震中”纽约的华人,而她正在尽己所能,担起责任,勇敢而乐观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

2.作者刘佳妮,她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从中国公立高中考上常青藤名校,毕业后作为面试者中仅有的一位女生进入华尔街知名投行。她行走在中美之间,为中美教育与文化交流穿针引线——创立百青会,担任布朗大学校友面试官。留美10年,她坦诚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挫败,精炼总结何为真正的精英思维、“混血教育”下华人青年的当下与未来的挑战,希望发起讨论:努力融入世界的我们,改变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3.让孩子尽早接受国际化教育,逐渐已成为众多中产家庭教育投资新选择。从近些年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学开始出国留学,进入外国私立名校,已成为中产家庭家长热衷的选择,也成为越来越高热度讨论的话题。本书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路径成长起来的青年,她的经历及思考,非常值得当下青少年和其家长们借鉴。

4.本书并非简单个人经历的成长记录,而是具有实用意义的留学思考和实践指导。比如,如何进行留学申请?美国常青藤大学如何面试?“精英教育”的核心是什么?“虎妈”式教育方法真的可行吗?如何融入全球化的世界进而真正改变世界?疫情爆发后,身在纽约“震中”的华人留学生该如何自处?对想要留学和准备留学的青少年及其父母,既有激励意义又有借鉴价值。

5.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学前院长巴雷特·黑泽汀、麦肯锡高级合伙人彼得·沃克、靳羽西、方文山、秦朔、陈漫等多领域名人矩阵力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刘佳妮,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的布朗大学,获得应用数学经济、东亚研究荣誉双学位,毕业后担任布朗大学纽约区校友面试官。曾就职于美银美林投资银行部、麦肯锡咨询公司投资部门,也曾在中央电视台美国分部白宫组实习。 

她还积极投身于国际文化交流等公益活动:曾创办布朗大学中国峰会;曾作为主角之一,参演布朗大学250周年校庆中国纪录片《彼岸》,该片由李安导演出资拍摄,并获得蒙特利尔独立电影节奖;还创立了百青会(一个在中美颇有影响力、旨在促进全球青年对话的非盈利性组织),也因此获得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称号。

微博:@布朗尼apple

微信公众号:布朗尼apple


展开
内容介绍

常青藤盟校是如何进行海外面试的? 

美国大学对国际学生有什么期待?有什么恐惧? 

新冠疫情爆发后,身处纽约“震中”的华人留学生,如何自处? 

这场全球大疫,我们能学到什么?


刘佳妮,“千禧一代”中的典型代表,从一名重点公立学校的芭蕾舞特长生,考入美国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学。毕业后,接受过每周工作110小时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历练,也曾在麦肯锡咨询公司旗下的投资基金努力打拼,直到创立自己的公司……从中国公立学校,到美国私立大学,从曾经渴望融入,到如今的淡定、自信与从容,她用了10年时间。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最好的大学是如何面试的


是谁在为美国名校面试


数据表明,2016 年美国常青藤名校,每一所都有平均 30, 000 名申请者,小小的招生办就算每天连续工作 24 小时,一个学生只面试半小时,都要面试 625 天,也就是快两年的时间。在短短的申请周期里,究竟是谁承担了繁重的面试工作呢?


答案就是,这些学校毕业的校友。 


让校友志愿给母校面试是件多么聪明的事儿!你想想这些校友 : 


——分布在世界各地工作,正好和申请者一样,解决了面对面的问题;

 

——最了解上了 4 年的大学。任何雇用来的人都不如真正在大学生活了 4 年的人了解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在这里生存,拥有何种人生目标的学生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这个学校的优势与资源; 


——成本最低。校友们愿意缅怀自己的大学时光,那么还有比见到曾经的自己(申请者)更有意思的事吗?这些志愿者为学校节省了交通、人力、时间等昂贵的成本; 


——增强了学校和校友之间的凝聚力。其实美国好的大学基本都是私立,大多都依靠校友捐助,这样就形成了不断选择最有潜力的人才—培养成精英—精英回报母校的良性循环,学校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努力。 


所有申请者都有面试机会吗


这要看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三所美国最难进的学校,能参加面试的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据我了解,每年中国地区拿到这些学校面试资格的申请者就寥寥无几,更不用说是录取了。其实这也好理解,这三所学校本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校友就相对较少,精英的时间也相对宝贵,那么学校能够先筛选出一部分人为校友节省时间,也算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 


可是布朗和康奈尔两所学校,真的在竭尽所能地面试每一位申请者。2019 年我为布朗大学面试了近 10 位申请人之后,还是不断地收到邮件,比如非洲等地请求支援,希望即使视频面试,也能面试完每一位申请人。


这件事我一直觉得挺感动,学校不断地请求校友帮助,希望给每一个对学校感兴趣的人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和前辈们介绍自己。相比某些婚恋网站,从第一步就去掉了那些所谓“不符合条件”的另一方,也许会错过很多风景。 


面试有多重要


一开始我也不确定,听前辈们说,如果你为申请者写一份非常好的推荐,不一定能帮上多大忙,但是如果你强烈地告诉学校不要录取这人,或者发现有身份作假的情况,那么学校一定不会录取这名申请者。


眼见为实,应该就是原因。 


2018 年,我为学校面试,呕心沥血地推荐了一个女孩,最后她还真的就被录取了。还记得那天面试后我感触很深,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这两天我一直在帮我的母校布朗大学面试。今天纽约天气很冷,我在林肯中心的咖啡厅等着申请人,一会儿,看到一个穿着红色裙子,很美很美、一脸青春的小姑娘走到附近坐下。 


我走到她对面,告诉她我是她的面试官。 


整整 40 分钟,她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关心这个世界、热情、好奇、求知欲强……一个受良好教育的女孩子能在 17 岁可以做到的最最美好的样子。 


她看起来很紧张却很兴奋,说能在布朗学习 4 年,是她 17岁做过的最美好的梦。 


我不断地告诉她不要紧张,她说话的时候其实我有点分心。


我想象着她春天走在布朗的校园里,为某篇论文苦恼,穿着鞋子走过潮湿的草地。

 

想象着夏天她戴着墨镜去舞团排练,心里抱怨着学校不如曼哈顿的家好,却已经舍不得离开。 


想象着秋天她踏着落叶不知道想着哪个还在爱着的恋人,然后步子走得越来越快。 


想象着她抱怨普罗维登斯冬天的雪,然后被困在宿舍读了很多圣贤书…… 


我花了很久给她写了面试官能给的最好的评价, 


我不知道布朗到底有没有她说得这么好,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 


她和布朗的这一场青春的梦, 


绝对不会是一场空。 


后来红衣女孩给我发邮件说,她被录取了。她说谢谢我给了她想象中布朗的样子,还说要多在纽约和我见面。 


如何取得校友面试官的青睐


对学校的了解 

在分享这一条时,我总喜欢把它和谈恋爱相比。好比说一个“女神”,追她的人真的很多,条件也都不错,她挑来挑去,总是会挑了解她,并愿意用一生去了解她的人。

 

学校也是一样,你说你喜欢它,那你喜欢它什么?你喜欢的到底是不是它?这就像表白前,你要做好功课,马虎不得,因为可别忘了,坐在你对面的,是在这个地方生活了 4 年的人。 

多了解学校,是面试里最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爱好 

“有趣”对一个人很重要,而一个高中生是否有趣,往往取决于是否有一项学业之外的爱好。学校之外你喜欢做什么?为什么喜欢?你花了多长时间在上面?这是每一个面试官面对申请者都会问的问题。 


人的一生,不怕失败,怕的是并没有认认真真地活。所以当一个少年对一件喜欢的事情表现出坚持和专注时,其实就是面试官们想看到的最美好的样子。 


超出自身成长环境的视野 

我曾经问过布朗大学的招生办主任,我说:“孩子们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环境和资源都不同,那么你们是如何判断一个孩子自身的优秀程度的?” 


她的回复让我思考了很多,她说:“我们看的,是孩子们在现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力。有些孩子来自战乱的国家,教育和物质条件当然没有办法和纽约贵族高中相比,而我们也不会因为贵族高中的孩子在纽约卡耐基殿堂演出,而战乱国家的孩子也爱好钢琴却没有这个机会,就放弃战乱国家的那个孩子。只要孩子们展现出了超出自身成长环境的视野,我们就会接纳,因为我们相信,在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展现出希望的孩子来到我们学校后,一旦拥有了很好的资源和环境,一定能变得更好,成为超出这个环境的优秀的人。” 


她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教育不是对一个人已有成果的评判,而是看到一个人的潜力。 


我想起社会学课上教授说的第一句话:当你在批评一个人之前,想想这个人是否享有你所与生俱来的特权。 


美国教育领域有一本知名著作叫《特权》(Privilege),作者调查研究了“精英教育”到底“精英”在哪儿,受过精英教育的学生,到底哪里是最值得骄傲的。其中有一条就提道: 


这些孩子们,能够很从容地和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或深或浅地对话。 


这可能就是名校面试的精髓吧。


展开
目录

前言 Ⅴ 

第一章 留学:那个很大,也很小的世界 

我想去美国,我想成为一座桥 2 

自我反思,然后讲好自己的故事 11 

精英教育、特权与人生 21 

无用之用:常青藤文理教育的精髓 30 

求生教育:关键时刻的理性决策 36


第二章 常青藤:标签与人生路径 

美国最好的大学是如何面试的 46 

圈子:美国私校的校友文化 53 

教育:决胜未来的隐性资产 62 

起点与终点:假如兔子不断抢跑,乌龟该怎么办 70 

心怀善意:当明星被仰望时 81


第三章 华尔街:美国职场故事 

应聘:比好大学更严酷的选拔 88 

实习:那些三点的闹钟和上市前的汉堡 96

圈层:拿着“爱马仕”卖“爱马仕” 109

人生算法:投资周期与人生周期 115


第四章 融入:“混血教育”教给我的 

心态:拓展见识,并对自己诚实 122

教育:东西方“虎妈”如何培养孩子 128 

比融入美国更重要的是,融入这个全球化的世界 137 

千禧一代,如何决胜时代 143

你还好吗?关于心理健康那些事儿 154

给短期的痛苦一个长期的出口:一封致未来的信 166

哪怕生活动荡,我们也要学会勇敢 173


第五章 幸福:海外孤独中的爱 

自信:隐忍又强大的中国女性 190

恋爱:精致的痛 197

偏见:中国女孩为什么不快乐 206 

选择:如何找到内心的快乐 213

付出:请理解我们的父母 222

幸福感公式:“期待”与“结果”的差值 229 


后记 23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