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例:
一、本书以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周易通论》四卷为底本(简称《四库》本),以清道光九年李维迪刻《榕村全书》本《周易通论》四卷(简称《榕村》本)、福建人民出版社二○一三年整理本《榕村全书》之《周易通论》四卷(陈祖武点校,简称陈本)为参校本。
二、底本载录《周易》的经、传文字,使用中华书局一九八○年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简称《注疏》本)进行对勘。经、传文字的标点,皆按李光地之意酌定。
三、前辈学者以六十四卦名示卦爻变及体象,故于六画之卦名各标书名号,以便阅读。三画之卦名仅八,容易识别,故不标书名号。各卦之卦题、爻题皆不标书名号。
四、底本的避讳字径改回本字。底本的异体字尽量统一,少数异体字酌情保留。此类若有改动,一般不出校记,避免烦琐。
五、底本使用的段落标志“○”仍予保留。底本或有脱落“○”者,则据《榕村》本补足,不出校记。底本或有行文颇长者,酌情再划分段落。
六、底本卷首载录《钦定四库全书周易通论提要》一篇,仍予保留。
七、底本所引用文献,逐一检核原书,并注明出处。
八、梅军所作校注,皆标注序号系于相应文段之后,以便阅读。引用前辈学者著述,或全引,或节引,一般在文末注明“某书某卷”;若系转引者,则注明“见某书某卷”,以便检索。
九、校注引王弼《周易注》,采用《注疏》本;引程颐《伊川易传》,采用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引朱熹《周易本义》,采用宋咸淳元年九江吴革刻十二卷本;引李光地《周易折中》,采用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刻本。
十、附录参考文献,乃作校注时直接使用的文献,无关者皆不录入。
前 言
凡 例
钦定四库全书周易通论提要
周易通论卷一
1易本
2易教
3论经传次序仍王本
4论卦名辞爻辞
5论名义相似
6论八纯卦
7论卦有主爻
8论卦爻占辞
9论占辞无两例
10论时
11论位
12论德
13论应
14论易象像物
15论六爻取象之异
16论六爻辞称名之异
周易通论卷二
1彖传释名总例
2论彖传释名所取
3论彖传释辞
4论二体象传
5论六爻象传
6卦变辨
7论对卦
8论卦名相对
9论取象相对
10论卦意相对
11论卦意相似
12论卦义相似
13论乾坤君臣之义圣贤之学
14论乾坤皆不有其功
15论龙马之义
16论复心学
17论无妄心学
18论离心学
19论中孚心学
20论大小过卦义
周易通论卷三
1论易言阴阳之序
2论易简之原
3论幽明之故
4论死生之说
5论鬼神之情状
6论继善成性
7论河图
8论河图二
9论河图三
10论图书
11论挂扐
12论挂扐二
13论挂一
14论策数
15论筮法变卦
16论筮法变卦二
17论筮法变卦三
18论贞胜贞一
19论一君二民二君一民
20论初难终易
21论中爻之备
22论观彖过半
23论二四远近
24论二四远近二
25论三五刚柔
26论爱恶远近情伪
周易通论卷四
1论参天两地倚数
2论图象
3论图象二
4论图象三
5论图象四
6论图象五
7论图象六
8论图象七
9论图象八
10论阴阳动静
11论神
12论卦名义
13论序卦
14论序卦二
15论序卦三
16论杂卦
17论杂卦之义
18论十二卦之变
19论杂卦有不取互义者
20论杂卦正变之序
21论环互之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