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百年天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339370
  • 作      者:
    姚振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编辑推荐
天桥多少往事,已成精彩记忆;世间无数人情,却值得常咂摸;高度还原天桥的人与事,丰富展现天桥的物与情;每一个值得回味的细节,都是历史的注解; 天桥历史发展的亲历者与记录者,绘制出真实、充满市井味道的天桥画卷。
展开
作者简介
姚振声,曾用名姚振生,北京人,汉族。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资深教授,中**员,北京市西城区(原宣武区)政协委员。
196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一直从事教学、科研、督导和院领导工作。曾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进行教学和学术文化交流,被美国洛克亥文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传略载入《中国当代写作理论家》《中国写作教育家》。现任中国老教授协会理事、财金商贸委员会会长、民俗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华曲艺家学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曲艺杂志》特约编委、北京西城作家协会顾问、北京宣南文化研究会专家、北京天桥民俗文化协会名誉会长、天桥民俗文化印象博物馆专家、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文学顾问。
主要著述有:《姚振生曲艺文集》《一代相声名师王长友》《天桥寻梦》《百年天桥》《天桥百味》《诗歌创作论》《广告文案写作》《应用文写作》《实用快速写作》《艺术与广告》《单弦牌子曲》(合著)、《北京相声史话》(合著)、《北京曲艺史漫话》《诡辩实用大全》(合著)、《百年老舍》(主编)、《中外艺术家轶事》以及《新中国北京文艺六十年》(编著)。发表学术论文达一百五十篇,多次获国家和地方文艺及学术团体奖项,并被北京曲艺家协会授予“杰出成就艺术家”称号。
展开
精彩书摘
01 且说两个『万人迷』
早先。有出京剧叫《万人迷》,剧情大概是描写一个妓院老鸨叫“万人迷”,与使役保儿闹纠纷,“万人迷”指责保儿千活偷懒,不千正事。而保儿不服,反诉说自己曾立下十大汗马功劳,气得“万人迷”无以应答,最后以保儿被辞退结束全剧。此戏又名《丑表功》,内容庸俗不堪,有伤风雅,早已绝迹舞台。
说来也巧,在天桥有一个说相声的艺人叫李广义,其艺名就叫“万人迷”。但此“万人迷”并不是以花容美貌取胜,其长相有点对不住人,脑袋上下两头尖,颇似橄榄球,满头黄发往外龇着,两腮短胡须根根挺立,就跟刺猬一样,摸一下说不定还能把手给扎着,两只眼有毛病,总是睁一只闭一只。别看模样不济,其人品特别好,有吸引力。李广义家境贫寒,从小就靠打工跑腿儿维持生活,谁家有事他都肯出力帮.忙,从不计较工钱,心灵手巧,假若一天见不着他,大伙儿还会念叨他。因此,有好事者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万人迷”。由于李广义嗓子好,又喜欢唱“太平歌词”“码头调”“京剧”,凭着这些本事他改弦更张就走出家门卖艺去了。演出时,他脸上抹上大白,手拿一副竹板儿,用白沙圈好地,站在圈内,随着竹板声先唱上一段小曲儿:“耳朵半尺长,性情必善良,屈己能从人,少年好时光。”以此“圆粘子”,看驻足围观的人多了起来,他便手拿脚下一只破鞋,模仿女人纳鞋底,在锅台上贴饼子,学婴儿啼哭,还学女人洗脸、擦胭脂、抹粉、走路、撒娇等,逗得人们前仰后合。 进入正活时,他就手敲竹板充当锣鼓与檀板演唱京剧小段,生、旦、净、丑皆能表演,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比如,《二进宫》,这是一出唱功戏,他拿着自己的两只破鞋,一只充当定国公徐延昭,另一只充当兵部侍郎杨波,自己扮演明穆公妃子,垂帘听政的李艳妃,角色中的老生、青衣、花脸都唱得满宫满调,一丝不苟。他不断地摆弄手中的鞋,做出各种各样符合剧情的动作,既滑稽可笑又动隋迷人,养人耳目。又比如,他演唱《钓金龟》,同时扮演康氏和张义两个角色,其中的“小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待为娘对娇儿细说分明……”仔细琢磨,嘿,还真有点老旦龚云甫的韵味。每天观众都围个水泄不通。有人问他叫什么,他说:“大伙儿这么迷着我,我是‘万人迷’。”所以,观众不知道他叫李广义,只知道他叫“万人迷”。
李广义年纪逐渐大了,便带着他的八岁小孙子李佩亭,乳名“小锁子”,一起插科打诨说相声,无不开心。人们就把李佩亭称为“小万人迷”,后来,李广义因病驾鹤西去,大家就直呼李佩亭为“万人迷”,去掉了“小”字。李佩亭后拜相声第二代传人徐有禄为师,还向富有根请教,并得到他口传心授,其艺大有长进。经过把兄弟裕德隆建议,李佩亭更名为李德钖,成为
“相声八德”之一。“万人迷”李德钖身材高大,长方脸,两眼明亮有神,眼珠有时滴溜乱转似乎会说话,鼓鼻梁,大嘴岔,嘴唇向外翻着,平时总穿一身古铜色缎花长袍,双道脸青礼服呢鞋,头戴一顶黑绒圆帽子。他声音嘶哑,有喷口,吐字清晰,抖包袱时从来自己不乐,故有人称为“冷面滑稽”。说单口时开头必有定场诗,如“远看忽忽悠悠,近看飘飘摇摇,不是葫芦不是瓢,原来是两个和尚”,一拍醒木,再说最后两个字“洗澡”,铿锵有力,当场就来个碰头彩。他常说的单口相声有《五人义》《三近视》《柳官上任》《古董王》等,都极富特色;对口相声有《拉大片》《交租子》《羊上树》《大审案》等百十多段;群活儿有《扒马褂》《训徒》《四字联音》等。更可贵的是他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还能创编不少新段子,比如,《耍猴》这个活儿,就是他与张德泉(张麻子)住在一家客店里,看到门口有耍猴的,然后就把耍猴的场景编成一段相声,他演耍猴的艺人,张德泉模仿上蹿下跳的那只猴儿,从中组织包袱,抓哏取乐。
他跟张德泉是最好的一对黄金搭档,二人的相识还有一段故事。那是1902年的冬天,肃亲王在北京禁止艺人说相声,李德钖便去河北保定马号做艺。有一天散场后,忽听背后走过来一小伙,口喊一声“李先生”,李德钖回头一打量,眼熟,这不是我在北京撂地演出时那个“票训”吗?何谓“票训”?说白了就是听相声不给钱还“偷活儿”,没想到在这儿相遇了。当地的相声艺人也知道张德泉喜欢相声,是个“票训”,因为他在这儿有个姐夫在街面上做事,所以都称他“小六舅”。张德泉能跟李德钖搭上话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于是便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跟您说相声,收我做徒弟吧。”李德钖也佩服他的毅力,又感到年龄相差无几,怎么敢当师父呢?于是就说:“我替师父收你为代拉师弟,今后咱们一块使活儿,准能成功!”张德泉喜出望外。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和实践,张德泉的相声艺术大有长进。他既能逗又能捧的段子不少,像《大保镖》《文昭关》《黄鹤楼》《怯洗澡》都是他的拿手活儿。张德泉主要是为李德钖捧哏,但有合适的段子他也逗哏。比如,在《豆腐堂会》中他就饰演逗哏,而在《粥桃子》中他就给李德钖捧哏。
展开
目录
上篇:百艺惊魂
01 且说两个“万人迷”
02 那些戏园子与名角儿
03 气沉丹田方是功
04 莲花落在天桥
05 戏法儿能人何其多
06 蛇的趣味与趣事
07 笑林翘首之于俊波
08 戏里戏外的孟小冬
09 老倭瓜与架冬瓜
10 小怪物与小人国
11 坠子落户在天桥
12 武林怪杰胡德泉
13 全家福演出的联想
14 梅花仙子郭筱霞
15 才华横溢的刘德智
16 相声名师——王长友
17 会表演的猴子
18 曹宝禄的天桥生活
19 马与马戏
20 高德明走红老天桥
21 艺高德重陶湘九
22 筷子与筷子楼
23 瞧这一家子
24 瓷坛也能耍出玩意儿来
25 天桥跤场出英才
26 蔡金波与西河调
27 “腿子活”专业户
28 夫妻组合说相声
29 李桂云与京梆子
30 会写相声的大能人
31 从天桥走出来的他
32 巾帼不让须眉
33 她是怎么成为角儿的
34 天桥名伶张宝华
下篇:百事觅踪
01 天桥东市场追忆
02 洪亮吉诗中有天桥
03 窑台儿的“名墓”
04 永安茶庄匾额有来头
05 鲁迅在天桥的足迹
06 一代豪侠王子斌
07 天桥地区有会馆
08 鹞儿胡同与燕子李三
09 天桥茶馆面面观
10 此“画眉”一鸣惊人
11 拉洋车的“祥子”
12 金鱼池与龙须沟
13 走街串巷“打小鼓的”
14 估衣声声入耳来
15 坑人的当铺
16 特殊行业的消失
17 路漫漫其修远兮
18 剃头与泡澡
19 乞丐的行帮组织
20 窃贼的伎俩
21 吃人的“粮老虎”
22 善做广告的德寿堂
23 天桥走出来的作家
24 天桥人过端午
25 粥摊与粥厂
26 窝头白菜保平安
27 天桥小吃有特色
28 茶汤李的故事
29 从吃豆腐说起
30 名人与卤煮
31 天桥的干果真优美
32 新凤霞戏外的功夫
33 酒旗与实物幌子
34 枪毙四霸天
金业勤先生有话说
李金斗:让民俗文化“火”起来
《百年天桥》我的爱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