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看点
★于古典学人,对现实状况的感知,终究要回归文明的核心。
★《史记》始于黄帝,对华夏文明共同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今天,研究中国史应该放在世界史背景下加以考察。而理解《史记》的成就,也应该放在世界史背景下加以考察。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总结性文章,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总结《史记》这本书,一是总结自己这个人。司马迁在其中追溯民族的历史、家族的源流、政治的变迁、文化的传承,融自己的遭遇和志向于一炉,是一篇大文章;分判了当时所有学问。这是一篇思想性的文献。
《<史记•越世家>中的范蠡》,解说《越世家》中的一段插笔。《史记•货殖列传》探讨经济,此文探讨政治。《货殖列传》中的范蠡传记,得此文补充方才完整。其中部分内容类似小说家言,可以看成对人性的深刻分析。
又记
大疫期间,闭户修订文稿,惊觉时间的流变。二十一世纪正开启第三个十年,世界格局在激烈调整,检验各种组织的底盘,有危亦有机。新的趋势逐渐形成,而疫情影响有多深远,还需要观察和评估。于古典学人而言,对现实状况的感知,终究要回归文明的核心。于此书可以概述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史记》始于黄帝,对华夏文明共同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今天,研究中国史应该放在世界史背景下加以考察。而理解《史记》的成就,也应该放在世界史背景下加以考察。
二、对《史记》在华夏文教系统中的地位,有“子”或“史”之说。以“拟经”当之,更符合作者的本意。此“拟经”和其他人(如扬雄)遍仿群经相比,还有所不同。
三、《史记》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彼此联系的网络。对整体的认知偏差,牵引着各阶层人物命运的波动起伏,精彩纷呈。为时代推出的格局主持者,其认知偏差的关联尤其巨大。
四、《史记》记述《易》与《春秋》的关系,见《司马相如列传·赞》:“《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二经互为隐显,含意至深。此说未见他处,应该来自杨何系的口传,值得反复体会。
张文江
2020年3月22日
《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
《史记·越世家》中的范蠡
后记
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