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们为何无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89585
  • 作      者:
    (加)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加)约翰·D. 伊斯特伍德(John D. Eastwood)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
收藏
编辑推荐
1、先锋心理学家15年研究心血之作,中文版还未面世就已得到高度关注。詹姆斯·丹克特实验室专研无聊心理学已15年,是该领域Z活跃的研究者之一。本书英文版出版后即得到国内关注,《三联生活周刊》、果壳、利维坦等都进行了专题报道或介绍。2021年9月,詹姆斯·丹克特还登上一席讲台,成为第869位讲者,讲述无聊的秘密。
2、怪趣心理学实验,闻所未闻的数据,颠覆认知的发现。一名工人的无聊时刻,带来了蒸汽机的重大进步?更容易无聊的人也更容易自恋?无聊,并不是彻头彻尾的坏事?各种Z新的心理学实验与统计数据,揭开无聊的真相与本质,打破我们关于无聊的陈旧认知。
3、一部集成之作,一场科学发现与人文思想的自由对话。横跨心理学各个分支,兼论哲学、文学与艺术,通俗易懂,简明易读。
4、既是轻松的科学读本,又是深刻的生活指南。解决无聊,从认识无聊开始,以权威的科学数据,再加哲学思索与心理学方法,本书教给我们应对无聊的组合方案。每个被手机围困、被科技催生出信息焦虑的现代人,都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倾听无聊背后的声音,与无聊断舍离。
展开
作者简介
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心理学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曾获选加拿大认知神经科学首席科学家、加拿大滑铁卢地区“四十岁以下四十人”。在大学攻读临床神经心理学时,丹克特观察到,自己的兄长在发生车祸导致脑损伤后,相比之前更容易感到无聊,这激发了他对无聊的研究兴趣。此后,他创办了丹克特实验室,专研无聊及心智模型,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有重大突破。
约翰·D. 伊斯特伍德(John D. Eastwood),临床心理学家,约克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以及情绪与认知科学方面的研究,曾获加拿大安大略心理学协会哈维·布鲁克奖、加拿大总理卓越研究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为何无聊》是一部突破之作,它开创性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解剖无聊这种定义模糊的感觉。
-
无聊是什么?怠惰、茫然,还是焦躁、不安?
是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让我们感到无聊?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无聊已变为新时代的流行病了吗?
无聊倾向和体重超重、抑郁、犯罪之间有没有关系?
如果说无聊是一个信号,那么它在提醒我们什么?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反应,才能不掉进恶性循环?
-
从无聊的历史和含义,到无聊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再到无聊的成因与机制、无聊的反义词和流行化,本书为我们提供关于无聊的科学认知,然后给出无聊的解法。
在渐趋短平快的时代,社交媒体的信息流与短视频并非驱散无聊的解药,相反,它们更容易让我们困在一个永不停歇、没有目的的仓鼠轮中。无聊是对意义、投入感和能动性的召唤,如何回应这一召唤,才是良方所在。
从正确认识外部环境与内部动机,到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创造意义、建立心流,本书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温和而不说教,带领我们科学应对无聊。
展开
精彩书评
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什么是无聊,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应对无聊有更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本书告诉我们,与其和无聊做斗争,不如倾听无聊背后的声音。
——《华盛顿月刊》
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无聊,引人入胜,而且极具启发性。
——《卫报》
一部简洁又充满趣味的无聊小史。
——《泰晤士报》
(本书)完成了一个让科学发现和人文思想自由对话的叙述。
——《三联生活周刊》
展开
目录
序 言
第①章 无聊的别名
第二章 “刚刚好”原则
第三章 改变的动力
第四章 人生阶段
第五章 间接经验
第六章 极端环境中的无聊
第七章 找寻意义
第八章 正在形成的流行病
第九章 顺其自然
结 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