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林则徐与道光
1839年(道光十八年)1月8日,小寒刚过,拂晓时分的北京街头,寒风料峭,晨雾遮挡了早起者的视野,更多的北京居民还躲在被窝里。这一天将要做什么,许多人没有打算。
林则徐所住的行辕前,此时已是人欢马嘶,打破了四周的静谧。华丽的轿子、马车,以及大队随行人员,人们分头张罗着,只待林则徐一声令下,就可以登车揽辔,浩浩荡荡南下奔广州而去。
前来送行的人觉得钦差大人的排场似乎小了点。那么一大群人中,有12人是轮流抬轿的脚夫,9人是厨子,既没有官兵随行,前面也没有鸣锣开道的杂役。这也是林则徐的好友龚自珍担心的,他建议林则徐不要孤身前往,应该带军南下,才能起到震慑奸恶的效果。
天全亮后,阳光照射,这是一个不错的晴天,适合远行。但前来送行的人络绎不绝,行程一再延误,直到午饭后,一行人才焚香、发传牌,开始南下之旅。
这一年,林则徐54岁。道光一道圣旨,他成为钦差大臣。
“特派湖广总督林则徐驰赴粤省。查办海口事件。并颁给钦差大臣关防。令该省水师兼归节制。”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平凡的年份很快就要过去了,再过些日子,春节就要到来,大部分百姓关心的是如何过上好年,年关总是会检阅钱袋,在这之前更要奋力一搏。
出京门时,林则徐拉着座师侍郎沈鼎甫的手,两人相顾泪下。他对沈鼎甫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林则徐知道此行危险重重,责任越大,压力亦大,而且,几乎没有后退的空间。
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方显贤者之能。明知前有万丈深渊,也有勇气踩下去,这正是英雄气概。
林则徐的老友魏源认为,道光选择让林则徐去禁烟,是因为林则徐说了一些让道光很认同的话,不禁烟,10余年后,将无可筹之饷,无可用之兵。
从湖北总督任上被召唤进京前,林则徐也不知道进京的目的为何。自从道光登基以来,他从浙江的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一路青云直上,做到巡抚、总督,再到可以代言皇帝。道光对他赞赏有加,在任命他为河东河道总督时,道光说:“朕因林则徐由翰林出身,曾任御史,出应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特畀以总河重任。”
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庭把林则徐推荐给道光的时候评价说:“惟江苏臬司林则徐,器识远大,处事精详,任杭嘉湖道及淮海道。浙西地方,均为熟悉,水利亦夙所究心,实堪胜任。”
即便是林则徐被革职后,为他申冤者不在少数。浙江巡抚刘韵珂说,林则徐之心思能力,他自叹弗如。
在美国人张馨保眼中,林则徐是一个能帮天朝解决麻烦的人。“在整个道光年间,每当在治水、海运、盐政、军务等方面出现麻烦,需要派员前往处理时,考虑到的人选往往是林则徐。”
林则徐出京前,1个月内被道光8次召见,令军机大臣穆彰阿眼红,也被许多史家浓烈渲染,称其可以在紫禁城骑马,可以坐着轿子觐见,可以跪在毛毯上,还能坐在椅子上与皇帝说话,所受恩宠可谓“国初以来未有之旷典”。
但这位54岁的老练政治家与那位生性多疑的爱新觉罗•旻宁的8次会面,到底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如今空荡荡的乾清宫,再现不了那些对话。但这一年皇帝关心的话题,似乎只有银子、鸦片。
道光出生的时候,做皇帝的人还是爷爷乾隆,他也不过是二皇孙,怎么看未来大清的国运,都不会由他来主导。道光做了皇帝,到底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只是,大清康乾盛世自他开始不可扭转地走向衰败。中央集权最为可怕的地方正在这里:一个人就可以主导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一个会穿补丁裤的皇帝,一群吸食鸦片的国民,一个器识远大的大臣,构成了1839年所有故事的核心。……
序言 <br>
第一章 1840年的茶叶战争<br>
小引 林则徐与道光<br>
一 晚清“以茶制夷”的共识 <br>
二 “以茶制夷”的观念演变<br>
三 茶叶、银子与鸦片<br>
四 被鸦片改变的中国<br>
五 中英茶认知大战<br>
第二章 1888年的茶叶战争<br>
小引 黄懋材游历印度与印度茶小记<br>
一 商贸谈判与大臣之死<br>
二 藩篱尽失之忧患<br>
三 边茶与边政,茶叶乃国之大策 <br>
四 万万不可让印度茶入西藏 <br>
五 权力与地理<br>
六 滇藏、川藏对印茶的阻击战<br>
第三章 全球化:茶运与国运<br>
一 岌岌可危的中国茶<br>
二 我们也要全面喝红茶吗?<br>
第四章 美国波士顿倾茶带来的独立战争<br>
一 茶叶,国家的敌人 <br>
二 没有中国茶,美国不可能成为头号强国 <br>
三 第二个茶叶帝国 <br>
外篇 嘉靖年间的茶叶战争<br>
一 武力就范,10年方开茶市<br>
二 俺答汗为什么要茶? <br>
三 明廷为何屡次拒绝与俺答汗互市<br>
四 自明始,中国有了茶叶边界和疆域 <br>
附录一 <br>
附录二 <br>
参考资料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