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剧是怎么炼成的》:
马丽莉:
今天,咱们是深度研讨,就是大家提问题,我们作为检察官来回答问题,一会儿我也要说我们眼中的检察官,就是银幕上的检察官,我们不简简单单把他看作张三、李四,我们要把他看作检察工作在电视银幕上的检察符号。说的好听一点,我们是要把他作为检察官的影视艺术形象来塑造的,我们检察官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们也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式的人物。我提一个建议,既然是上一次研讨的深化,我们的座谈是谈到哪儿说到哪儿,一会儿我也想抢先发言。我觉得我们要有效地运用我们的时间,然后我们大家接着讨论,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
我们的女检察官个个有形象,敢爱敢恨,但是表达爱的形式和表达恨的形式跟一般小女子不一样。大家说你是不是太狂了,不是,因为我实实在在地知道,我们全国检察机关22万检察干警当中,有3。9万女检察官,这3。9万女检察官在我们评选出来的优秀公诉人里头,每次评选的10位优秀公诉人中,大概有6位是女同志。这里塑造一个夏青,我们要塑造好。我是急性子,我是冷漠下的急性子,我是一个另类检察官,为什么我说我是一个另类检察官呢?我是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来学法律。我是以文学的形象思维来做了法律的逻辑思考,我有我的优势。我想先发言,我们大家说到一个问题就讨论一个问题,在我说的过程中,大家也可以插话讨论,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如果大家都说一样的话,会重复。
刚才,陈主任说让大家的思想碰撞得更强烈一些,这实际上这是创作的源泉,有冲突才这样,现在我开始挑起冲突。今天我要抢先发言,我想说三件事情。
第一,我要跟大家道歉,因为2月25号的会议我跟大家爽约了,这个爽约不是人格的爽约,我是很守时的,是公务的爽约。我们宣传部有四个处,一个是文化处,这个将来会跟大家有很多的联系,文化处是负责我们检察文化建设的,全称叫检察文化建设处。我们还有一个新闻处,管全国检察机关和最高检机关的对外宣传。理论教育处,是管我们22万检察官的理论教育的。还有一个是网络宣传和舆情导控处。上次爽约就是因为舆情导控处有事情要及时处理,所以爽约了。我们检察官有一个特点就是守时、尊重大家,所以今天我是郑重地给大家道歉。
第二,我要感谢。这份感谢不是我马丽莉个人的,是我们检察系统,是我们22万检察干警要谢谢大家,能为一部检察题材的电视剧,大家从南京,从深圳,从很多地方赶来,如果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话说就是群贤毕至,我们检察官心中仰慕的文化圈里的潘导、李主任、林主任、马主任,包括北京两个公司的代表都来了,北京是首善之区,加上我们机关就在北京,所以我们就把北京当作家。今天我感谢大家,作为检察官,感谢各位艺术家,感谢各位企业家,对我们检察题材的厚爱,对我们检察官的厚爱,这份厚爱我深深地记在心里。检察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道感恩,也会报恩。
大家对我们检察文化的恩情,我们会记在心上,所以我表示深深的感谢。关注检察题材,关注中国的法治建设,关注当下老百姓最关切的社会问题,这是艺术圈里的艺术家们的政治敏感,就这个意义上说,不仅要感谢,也要鞠躬。
提前给大家发两个请柬,这两个请柬是我代表我们22万检察干警发出的,检察题材是文学创作的富矿,而且这个富矿尚未被真正的开采,所以它应该是一个近乎于处女地的富矿。第一个请柬,是邀请我们艺术界的知名的艺术家到我们检察机关来,到我们检察系统来,到我们检察生活中来,去发现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东西,来采风,来创作。我们将近3700个检察院会敞开3700个大门欢迎大家。这个请柬是我马丽莉代表全国检察机关发出的。第二个请柬,我代表我们最高检发出,最高检作为全国检察机关的最高领导机关,我们愿意代表我们全国检察机关来组织,来协调,来欢迎,来支持大家进行我们检察题材的创作。
第三,深深的期许。期待着我们大家两次坐在一起探讨剧本,能够有一个不寻常的结果。前后我们两次大型的探讨,这是在我组织的那么多剧里头,两次修改探讨剧本,把各位业界精英的人物请来,这是第一次。我们既然书写了第一次,就一定让这第一次进入我们检察文化建设的里程碑,一定要做出一个好的剧本。
我们的检察文艺创作,尤其是影视创作,我们讲究几个字,两句话。第一,立本要严。这是李玲他们在创作之初我就跟他们说的,立本要严。第二,把功夫要用在开机之前。一开机了,人吃马喂的,不是一个小数字。我们把功夫就用在今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