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496—547),小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后以武力拥立孝武帝元修,逐渐掌握大权,成为北魏、东魏权臣。后拥兵自立,成为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该书稿以此为基础,全面展现了这位起于行伍、戎马几十载,最终走上权力巅峰的一代枭雄波澜壮阔的一生。作者以高欢的一生为主线,串联若干历史事件,演绎曲折生动的历史故事,塑造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公元515年4月的一天早晨,一轮红日自东方冉冉升起。严冬已过,塞外到处显露出春天到来的迹象。广袤的原野上,绿草如茵,百花烂漫,榆叶梅、丁香、真珠穗、马兰苹争奇斗艳。茫茫的戈壁滩上,也零星生长起红柳、胡杨、骆驼刺、麻黄草等耐旱植物,顽强地点染出一抹绿色,使千里戈壁显得不那么峥嵘萧瑟。远方偶有一股旋风卷起,带着一柱黄沙悠悠升空。一只苍鹰穿云破雾,在湛蓝的天上展翅盘旋着。
临近正午时分,平城之外五、六十里处,自北而南,不紧不慢的行来了一队人马。当先一人,约有五十多岁年纪,头戴兜帽,帽檐低垂,直压到了眉毛,露出一张古铜色脸膛,脸上的皱纹如同刀刻的一般,颌下飘洒着一部黑白相间的长须,身披锦袍,内衬窄袖袷衣,交领左衽,腰束丝绦,脚蹬革靴,手执马鞭,胁下悬刀。这人正是怀朔镇白道村的娄内干,挺直着腰板,骑在一匹大黑马上。那大黑马的四蹄有碗口大小,踏着地上细碎的砂砾,发出“嚓嚓”的声音。娄内干的马后,是一辆四匹马拉的轿式马车,车轮滚滚,向前匀速行驶着。这辆大车做工考究,车辕上包着皮革,车厢外裹着青色锦缎。车门开在车厢之后,上挂着熊皮制成的车帘。车厢的两侧各有一扇小窗,窗帘半掩。车内铺有软垫毛毯,甚是舒适,坐着娄内干的夫人和他的女儿娄昭君。大车的后面,是两辆蓝呢轿式马车,坐了些丫环仆妇。再后面是数十名家丁,各执刀枪,或骑马或步行。原来,娄内干的兄长官拜真定侯,住在平城。这次,娄内干携家人远道而来,是要去看望兄长。
太阳升上中天,地面气温逐渐升高,让人觉得有些暖意。娄内干一行人出了戈壁,又绕过了巍峨的四方山。连日来,四方山上的皑皑积雪开始消融,雪水汇入平城旁边的武州河里。武州河里的坚冰也开始融化,滔滔急流裹挟着磨盘大小的碎冰绕城而过。娄内干一行人沿着武州河向南又行了十几里,眼前不远处就是平城了。那平城方广四十余里,数十年前,还是北魏的都城,历经六帝,极盛时曾达百万人口,端的是“双阙万仞,九衢四达。”今日,娄内干等人到了城下,却见城门紧闭,浑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娄内干勒住坐骑,抬眼向城头望去,见城上旌旗飘扬,隐隐可看到刀枪折射出来的寒光,还有军士在来回走动。娄内干觉得奇怪,回头命家人叫城。一个家人答应一声,一手按着头上的帽子,小跑着来到城下,仰起脸来,对城上喊到:“城上的弟兄,我家娄老爷要进城探视真定侯。请开城放行。”
城上的军兵早就看到娄内干一行人,听到家人叫城,飞跑去禀报守将。平城守将姓段名长,本是怀朔镇的镇将,听说是真定侯的兄弟到了,吩咐军士打开城门,并亲自下城迎接。守门的军士领命,卸下粗大的门闩,将两扇厚重的城门徐徐开启。娄内干催动坐骑,率家人进城,刚走过长长的城门洞,就见段长一身戎装,带着两个军士从城上接了下来。段长素闻娄内干豪富之名,立于道旁,执礼甚恭。娄内干为人倒很谦和,又知段长是本镇的镇将,不肯怠慢,欣然下马,将马缰交与家丁,与段长叙话。娄内干问道:“不知段将军何时调任平城?”段长答道:“倒不是调任。因山贼猖獗,上峰下令关城几天,又调镇军协防。所以我带了几百号弟兄来此守城,过段时间,还要回怀朔。”娄内干道:“原来如此,段将军公忠体国,可是辛苦了。”段长忙谦谢道:“不敢,段某受国厚恩,守城是理所当然。”
娄内干正与段长攀谈,忽见段长身后侍立着一名顶盔挂甲的军士,不觉心中一凛。这名军士有二十岁左右年纪,身高八尺,面色淡黄,双目有棱,神态英武,左手握着腰间的刀柄,右手垂于身侧,站在那里,真有山凝岳峙之势。娄内干一边与段长说话,一边用眼角余光暗自打量着这名军士,心想:“此人年纪虽轻,却是气韵沉雄,目如曜星,当无所不照,是大贵之相。想不到平城居然有这等人物!”娄内干假做不在意的问道:“不知将军身后这位带刀军士来自何处?”段长扭头看了看,回过头来答道:“啊,这人就是你们白道村人氏,名叫高欢,是标下一名镇军,随我来平城驻防的。”娄内干听了,暗暗记在心里,与段长又说了一会儿话,上马拱手而别,携家人自去城南真定侯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