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增长陷阱:欧美经济衰落和创新的假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50647
  • 作      者:
    (瑞典)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森,比约恩·韦格尔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复杂的欧美大变局。作者在本书中描述了让资本主义走向衰落的末日四骑士,分别是千人一面的企业所有者、厌恶风险的经理人、全球化支持者和监管机构。正是它们让颠覆性创新充满挑战,从而人们工作越多,产出越少。

★宏观解读+商界案例。两位作者凭借其各自扎实、专业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和过去40年优步、微软、苹果公司和 IBM 等公司的商界案例,使本书在观点新颖的同时具备可读性。

★《金融时报》“2016 年年度商业图书”。《美国增长的兴衰》作者罗伯特·戈登、 《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瑞士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康奈尔大学等联袂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森,经济学家、作家,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ECIPE) 主任和联合创始人。该组织是一个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经济学领域智库。

比约恩.韦格尔,商业战略家、投资人、企业家。在与创新公司和初创企业合作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博思艾伦汉密尔顿控股公司,在该公司担任管理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何欧美经济已停滞不前?中国从中能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和欧洲正处于创新繁荣的临界点上,将引领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新时代。但是,本书的两位作——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森和比约恩.韦格尔,凭借扎实、专业的学术界和商界知识,在本书中驳斥了这一观点。他们汇集了过去40年的数据,并借鉴优步、微软、苹果和IBM等公司的案例,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不再具备实验性和适应性,它已经丧失了经济增长的活力。

《增长陷阱:欧美经济衰落和创新的假象》这本书认为,与其担心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创新的匮乏才是人们首要担心的问题。本书提供了一份路线图,旨在扭转这一趋势,并帮助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

《增长陷阱:欧美经济衰落和创新的假象发人深省》见解深刻,相信会对商业领袖、政策制定者和所有对未来感兴趣的人有所启发。


展开
精彩书评

千人一面的企业所有者、厌恶风险的经理人、全球化支持者和监管机构是这本书的反面角色。正是它们让创新充满挑战。与流行观点相悖,作者指出,现在大多数的创新仅仅是好玩,而并非根本的颠覆性创新。

——《金融时报》“2016年年度商业图书”


今天,墨守成规的资本主义不仅扼杀了西方经济的增长,甚至扼杀了其人民的期望。两位作者指出,如果想要重建经济活力,必须拒绝“收租资本主义”,建立更有活力的市场经济。本书发人省醒,具有挑战性。

——马丁.沃尔夫,《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


经济停滞困扰着西方发达国家,生产效率放缓是首要解决的经济难题。两位作者认为,其根源在于企业官僚主义(即追求短期利润并规避风险)和日益复杂的政府监管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本书基于大量的经济数据和案例研究,观点新颖、角度全面。

——罗伯特.戈登,西北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增长的起落》作者


创新是现代经济的命脉,我们的经济似乎少了点活力。本书令人信服地指出,我们在研发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不在于研究,而是试验。我们不缺乏发明,而是缺乏将科技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新产品和新工艺所需的政策和竞争环境。对于所有关心宏观经济问题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重要且有见地的书。

——理查德.鲍德温,瑞士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教授


本书是关于公司官僚主义、寻租和监管如何减缓创新步伐的深入总结。

——约翰 凯,《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学者


本书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论点,即除非资本主义经历一次大变革,否则暗淡的未来就在前方。

——马修.里斯,《华尔街日报》


作为一本严肃的经济学著作,一本试图弥合智库与普通读者之间分歧的图书,《增长陷阱》逻辑清晰,援引了大量流行文化作为参考。本书对现行西方经济问题进行诊断,开出了一剂强大的破坏性药方。

——伊恩•马丁,《泰晤士报》


对于任何有兴趣了解美国创新为何放缓的学者来说,这本书将被证明是有价值的。

——卡尔.施拉姆,康奈尔大学ILR Review期刊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资本主义面对的挑战

敢于异想天开之人甚少,是当今最大的危机。——约翰.密尔,《论自由》

资本主义真的与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吗?

现代资本主义就像一幅穹顶壁画,在一座与世隔绝的教堂里,描绘着碧蓝苍穹的假象。西方的企业家和政治领袖都将资本主义描绘成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经济不断变化,并且急于创新。然而实际情况是,老旧迂腐、墨守成规、官僚主义的企业已经将资本主义压得不堪重负,颤抖不已,企业进行颠覆式创新的本能已所剩无几。约翰.密尔曾发表关于追求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看法,在此也同样适用。借用他的原话来说,我们的经济里异想天开的人甚少,拒绝“屈服于习惯”的人更少。

虽然很多人都夸耀自己在创新上的才能,但从投资者、经理人和立法者的行为来看,资本主义已经变得乏味守旧。企业为了追求效益,不断把产品和服务一点点地做得更好、更便宜,可是企业那种希望通过创新拉动自身发展的雄心,很多不过是以“你有我也有”的方式为产品升级,它们的关注点也在很大程度上从前沿创新转移到了持续增长上。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都蒸蒸日上,这意味着有更多人想出新奇绝妙的点子,也会有比以往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中。然而对创新来说,更重要的是产出,不是投入——不是构想,而是结果。由此,我们便可总结出当今西方世界中一个主要的经济问题:颠覆性创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曾经追求异想天开、鼓励推陈出新的资本主义体系如今更多是平庸无奇的产出。矛盾的地方在于,大家并没发现这一点。许多人被新技术迷惑,感觉自己像是坐上了一辆永不靠站的列车,只会加速,不会减速。但新技术带来的并不是无限光明的未来,也并非只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期待,预示未来的生活一定更好。我们也担心无法满足新科技的要求。许多人觉得每天应对7小时在线的要求太累人了,不但要及时收发电子邮件、紧跟社交媒体上的动态消息,工作效率还需要不断提高。

西方人对工作的满意度越来越低。经济咨询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表示,过去数十年来,在美国工作的人,对工作的不满意度逐年递增,现在已经是大部分劳动人口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了。学术研究也证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的工作满意度一直在下降。原来普遍认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要素包括工资水平或工作稳定程度等,如今的趋势质疑了该观点的准确性。工资水平和工作稳定程度固然重要,但有研究表明,至少在美国,工作满意度还与经济活力和机遇有关。尽管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现在的劳动者获得的物质回报更高,工作环境也更安全,但很多人面临的经济机遇却少了,雄心壮志也丢掉了。

民意调查公司盖洛普的一项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在北美和西欧,超过半数的员工对工作“不投入”,五分之一的人“消极怠工”。他们不仅没有产出,甚至成为工作场所里的“负能量”之源。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欧洲,每七位员工里只有一位是“发自内心地投身于工作”,所以其他六位不太可能“为所在机构做出积极贡献”。投入程度降低有多方面原因,但其中之一,是一方面社会对工作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提高效率后获得的回报却越来越少,生活也没有得到多大改善。许多西方人认为他们工作的时间更长了,强度更大了,速度也更快了,但如此奋斗而来的生活依然如旧。如果当今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失去控制,那么,人们可能会问,它会在哪里停下脚步?

这种感受可以被理解。一切似乎都在加速,新科技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能实现数字化的事物都实现了数字化,商品和服务逐渐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数量之多令人震惊。不到10年前,手机的功能与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在1876年发明的第一台电话的功能几乎一样。当时的市场上也是有智能手机的,比如公务繁忙的企业家就会给黑莓手机套上带腰夹的手机壳,然后别在皮带上。但是80%的时间里,手机也只是用来打电话、接电话,或者收发短信。

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社交秘书,把我们与APP经济连接在一起,获取新闻资讯、查询账单、预约汽车、订外卖、订火车票、报名体育课程、和亲友联系等。全球各地的人都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提高工作效率,安排、打理自己的生活。智能设备正在改变一些市场的运营方式,尤其是媒体和游戏市场。据估计,到2020年,80%的成年人口,共40亿人将拥有和使用智能手机。用《经济学人》杂志的话来说,这个世界将变成一个“手机星球”。

科技进步并不局限于手机行业,从科学实验室里传出来的研究发现和创新成就也令人瞠目结舌。1964年,艾萨克.阿西莫夫预测了一个机器人的世界,汽车将会配备“机器人大脑”,如今这已不是一种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的街道上出现,飞行汽车的诞生应该也不会遥远了。商用、平价的太空旅行也许在下一个10年就能实现。我们这一批“70后”也许能在有生之年目睹人类登上火星。

医疗设备也在经历着变革。现在先进的手术可以由机器人完成,医生只需远程操作和监控。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监控病人的情况。此外,还有多得足以塞满自家仓库的自助健康科技设备:如果你想跟踪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买一个手环;如果你患有类风湿性动脉炎,可以佩戴一个神经刺激仪,再下载配套的应用软件进行管理和操作;如果你担心自己患上结肠癌,你再也不用排队等待与癌症专家的预约,只需使用消化道传感器就可以自行检查。

很快,无须我们的指令,甚至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之间就能互连,完成每天的任务。数据就如金钱,源源不断。借用技术未来主义者的话来说,当数据如米粒般放满了棋盘的一半格子,开始放“棋盘剩下的一半”时,呈指数增长的电脑容量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扰乱我们的生活、科技和市场。专家对其具体发生的时间还存在争议,但他们一致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我们将迎来技术奇点。到那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机器人不仅会在围棋上打败人类,还将挣脱人类控制,不断发展自身技能。即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脑,也将无法理解人工智能。尼采曾说“人类可以被战胜”,现在看来,这句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现实。

因此,如果你相信技术反乌托邦,那么技术奇点到来之日,便是人类万劫不复之时。届时,人工智能将远超人类的想象,机器人将把我们比得一无是处。机器人将拥有最高级的认知能力,不仅能完成设计好的、有规律的任务,还能胜任复杂的任务。或许未来的扫地机器人不仅能将地板的灰尘吸干净,还能填满填字游戏里你不会的空格,甚至还能辅导小孩完成功课。然而,比人类更会答题只是它们的优势之一,人类需面对的更大挑战,是机器人可能比人类更具备创新能力,甚至可能会比人类更有爱。争论此话是否正确毫无意义,因为抵抗是徒劳的。发明家克里夫.辛克莱曾说:“一旦开始制造一种能够挑战,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我们人类将变得难以生存。”他认为,人工智能统治世界“将不可避免”。身为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的看法也同样悲观,他认为在新机器时代,人类“将变成家庭宠物”,或者只是“被踩在脚下的蚂蚁”。如今,美国人对机器人的恐惧已经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

人类这种既欣喜若狂又胆战心惊的心理状态其实十分正常。毕竟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以上描绘的未来不仅诡异、科幻,还与托马斯.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里的生活十分类似,人人都过着“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的生活。有些杰出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比核战争和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大得多。一位美国技术思想家指出,人类已经迈入了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技术进步带来的反应与《哈利·波特》里纯血统至上组织“食死徒”的首领伏地魔所引起的反应一样——“是一种让人胆怯的力量,连名字都不能提”。机器人与机器智能除了替代高级技工外,还会强烈动摇人类对教育的看法,即无论技术发展是快是慢,教育总能赋予人类竞争力和获得工作的能力。我们所熟知的工作将变成过去式,新世界对人类劳动力的需求将跌至历史最低。

有人预测未来世界的人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将变得极度不平等。在如今这个新兴的技术封建社会里,所有的利益都将流向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或者机器人拥有者。人类只能生存在一个悲惨的经济世界里,过着贫困的生活,除了空闲时间一无所有。有些技术哲学家认为,未来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避免久坐不动的生活。当机器把所有人变成了一群无用、孤独、麻木的附庸品后,人类怎样才能受到刺激、挑战甚至挑衅?很多人将终日沉浸在空洞的肥皂剧里,或被社交媒体迷惑了双眼,也许希望有一款软件能将人类重新编码成为机器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资本主义面对的挑战 

计划机器 

被束缚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末日“四骑士”


第二章 当资本主义步入中年 

麦迪逊数据 

商业投资比重不断下滑 

过剩资本以寻求自我保护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颜色是灰色 

毫无个性的资本主义 

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 

主权财富基金与私有企业社会化 

养老金与退休储蓄

灰色资本导致灰色资本主义


第四章 企业管理主义的两度兴起

革新和公司的毁灭 

失败的公式 

企业管理主义:崛起的意识形态 

计划的逻辑

计划、计划,还是计划 

反对改变的“守门人”


第五章  全球化进程与其两面性 

全球主义者的世界观

全球化的猛烈进程

全球化的两个阶段:从规模到范围 

全球化改变企业界限

全球化、专业化和沉没成本


第六章  监管机构的回归 

监管和政治浪漫主义

监管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放宽监管和新知传播 

放宽监管和资源再分配 

放宽监管的风潮过后

企业融资、创新和监管


第七章  扼杀前沿创新 

预防性法规 

规范之间的矛盾 

繁复规范管控下的投资再分配 

繁复规范管控下的绿色能源 

繁复规范和经济增长 


第八章 资本主义和机器人 

新机器时代 

公司、企业家和复杂性 

资本主义和经济活力 

哪里错了——是地图还是现实 

技术和收入——它们脱节了吗 

劳动力和新技术 

创新饥荒而非创新盛宴 



第九章 未来趋势和预防措施 

从企业全球化到全球企业化 

持续上升的监管不确定性 

现金的“银发海啸”

不完美的未来 

做 出 改变 

致 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