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从诗意悟书魂:沈鹏先生研究四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20363730
  • 作      者:
    王建斌,霍志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建斌,男,汉族,文学硕士,现为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研究。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兰州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编和参编《陇右文学》等著作3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曾获甘肃省社科成果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从诗意悟书魂(沈鹏先生研究四题)》以文化人格、书画评论、书法美学、诗词创作四个专题立体地描述了沈鹏先生作为学者、评论家、诗人和书法家的全貌,充分挖掘论述了沈鹏先生意境雄阔、深沉博大、潇洒自然的诗美理想,并进一步阐发了沈鹏先生从诗意悟书魂,诗书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的艺术追求。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从诗意悟书魂(沈鹏先生研究四题)》:
  四 具有包融性、开放性
  江南文化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和包融性。从远古时候起,江南地区人民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积极吸收、融合其他地域文化。先秦肇始,江南文化与楚文化、中原文化之间有着长期的交融渗透、互相借鉴吸收,而中原文化更以其博大厚重长期影响着江南文化的发展。江南文化的开放性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吴之立国即可说明这种交流由来已久。吴太伯是周文王的长子,为“让国”于季历及其子昌,来到遥远的江南荆蛮之地。江南土著非常推崇他的举动,《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土著“从而归之千余家”,自动归顺拥戴太伯,后来的吴国就是从此发展壮大起来。这说明吴立国之初北方中原文化即开始融入吴越当地文化的事实。春秋之后,吴、越与北方及楚国有着密切的交流,江南文化更是在与楚文化、中原文化的交融中发展。《荀子·儒教》载:夏人南来,“居楚而楚,居越而越”。楚国灭越以后,越文化向东南沿海地区渗透,楚文化就占据了吴越文化的核心地区。
  秦统一中国以后,采取彻底的文化统一政策,并大规模的移民江南。秦汉时期,强势的大一统的中原文化冲击这个区域文化,吴、越与其他地区的人民的相互迁移也使得这一时期吴、越的文化个性被中原文化所掩盖,但也正是中原文化这时的强势影响,使江南文化得到了新的充实与整合。
  另外,还可以从佛教在江南的传播说明江南文化的开放性。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在东汉末年传人中土以后,在江南传播尤为迅速。东吴时孙权在召见高僧康僧会后,“大加服,即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逐兴”。佛教在江南的影响和势力很快就可以与北方分庭抗礼。到了东晋南朝,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江南佛教流布更广。宫廷与民间普遍流行这种新的文化,江南名刹较多,信佛者日众。至唐代江南更是禅僧云集,禅宗在此迅速播布。由此即可看出江南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自觉吸收与融合而呈现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特征。
  东汉以后,江南文化优势开始逐渐建立。后来许多著名江南人物的祖先都是此时从北方迁移到江南的,如王充在其《论衡·自纪篇》中提到自己的祖先为北方魏郡人,因战功被封于会稽阳亭,后代即定居于会稽。再如会稽士族贺氏,《三国志·贺齐传》注引虞预《晋书》云:“贺氏本姓庆氏,齐伯父纯,儒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与江夏黄琼、汉中杨厚俱公车征,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据曹道衡先生研究,庆氏为西汉庆普之后,为沛人,显然会稽贺氏也是从淮河地区迁移到江南的。三国时期孙权的许多重要官员将领都来自北方,如鲁肃、吕蒙、张昭、周泰等。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中,江南广泛接纳北方士人与北方文化,也能说明这一点。
  唐代安史之乱及中唐时期各个藩镇相互争战中,大量北方士人避乱江南,江南本土居民对待其中的富有才学的文士往往钦佩有加,而且许多江南子弟跟从这些南来的文士学习游历。比如华阴道士吴筠、大诗人李白及冀州文士孔巢父隐居越州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江南人多从之。举家迁居苏州的弘农杨凭、杨凝、杨凌三兄弟有文名,吴人因而非常尊崇他们。权德舆在《兵部郎中杨君集序》中云:“君讳凝,字懋功。孝弟纯懿,中和特立。早岁违难于江湖间,与伯氏嗣仁、叔氏恭履,修天爵,振儒行。东吴贤士大夫号为‘三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沈鹏先生的文化人格
第一节 江南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先生人格的影响
一 清秀俊逸、自然流美的水文化特点
二 崇尚文艺、重视教育
三 善于“通变”,富有创造精神
四 具有包融性、开放性
第二节 沈鹏先生的学习经历
第三节 沈鹏先生的编辑生涯
一 源头活水:沈鹏先生在编辑生涯中形成的知识结构
二 编辑工作的“雅俗共赏”与先生“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
三 编辑批评与先生的书画评论
四 编辑工作的再创造与先生的艺术创新精神
第四节 沈鹏先生的人格特质
一 博学多能
二 关心国事民生
三 潇洒通达,谦和冲淡

第二章 沈鹏先生的书画评论
第一节 书法艺术本体论
一 关于书法艺术审美形成的条件
二 关于书法艺术与汉字的关系
第二节 书法创作论
一 当代书法艺术如何创新
二 人格与书格的关系
第三节 书法艺术审美论
一 崇尚力的美
二 对宋金“尚意”书风的论述
三 论草书的创作及审美特质
四 以真为美
五 平实、冲淡之美
第四节 诗、画艺术与先生的书学理论
一 追求诗意:沈鹏先生的书法创作旨趣
二 诗的韵律、对仗、节奏与书法创作
三 “书画一体”的艺术审美观
第五节 书画艺术鉴赏论
一 先生构建鉴赏理论的独特优势
二 书画鉴赏的地位与功用
三 书画鉴赏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 沈鹏先生的书法艺术
第一节 无尽的韵味
第二节 空灵的神趣
第三节 精妙的墨趣
第四节 诗意的渗透

第四章 沈鹏先生的诗词创作
第一节 沈鹏先生咏怀诗的文化内涵
一 关注民生,与时俱进
二 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友情
三 随缘任化、率真脱俗
第二节 沈鹏先生纪行诗的认识价值
一 先生纪行诗的产生
二 先生纪行诗的内容
第三节 沈鹏先生题画诗的美学追求
一 题画诗的民族文化根基
二 先生题画诗中画面与诗歌的相得益彰
三 先生题画诗的内容
四 先生题画诗的审美特质
第四节 沈鹏先生诗词创作的诗美理想
一 意境雄阔、深沉博大
二 潇洒自然
三 从书艺中悟诗魂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