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2年级,陪孩子走过入学关键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8068463
  • 作      者:
    蔡嘉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择校, 同时也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要学会适应幼升小,也要激励自己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坚持学习, 坚持成长。
本书以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作为出发点,结合孩子在 1~2年级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现象,告诉父母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怎样做才能激励孩子对学习充满信心,怎样做才能陪伴孩子不断成长,持续进步。
展开
作者简介
蔡嘉伦,博士,毕业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任职于WONM世界自然医学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学硕士生导师,阖学堂教育培训中心首席教学总监。他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了脑神经科学,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方式,调整学习心态,帮他们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开启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树立学习信心,有效提升学习成绩。他长年致力于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并将教育心理学应用至学生的教学上,经多年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讲课程有学生数学教育、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咨询与培训、家庭与亲子咨询与培训。
展开
内容介绍
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
展开
精彩书摘
是否应该陪孩子写作业呢

是否陪着孩子写作业,这是一件让很多父母都特别纠结的事情。不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喜欢开小差,导致写作业的速度和效率都大大降低。陪,又担心孩子形成依赖性,每次写作业都必须有父母陪着,否则就会表现更差。这样一来,父母岂不是要一直陪着孩子再上一遍学吗?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显而易见,那就是父母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而是要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自由安排时间,自主决定写作业的进度,从而渐渐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在漫长的人生中,孩子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学习,因为需要他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就像孩子需要独立学会行走、穿衣服、吃饭一样,孩子也要学会独立进行学校里的学习,将来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后也要继续学习。为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独立的好习惯,这样孩子才能避免产生依赖性,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对待学习。写作业,正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也需要孩子独立完成,这一点毋庸置疑。很多父母在孩子入学之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看着孩子写作业,结果渐渐地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果父母不在旁边看着他们,他们就不能专心致志地写作业,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个坏习惯。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对于学习的内部驱动力降低,而需要依靠外部驱动力,才能有更加积极的表现。这样的孩子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惯着孩子这样的坏习惯,而是要激励和督促孩子主动学习。

如今仍然是应试教育环境,每个孩子都需要以成绩为自己代言,自从踏入学校的门槛,就要持续不断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接受层层级级的检验。如果孩子总是对于学习三心二意,总是发自内心抵触和排斥学习,则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表现一定非常糟糕。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孩子除了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之外,还要在课堂之后认真完成作业。完成作业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孩子在课堂之后进行积极的复习,也可以帮助孩子接受练习,不断地增强完成习题的能力。然而,完成作业的确很辛苦,需要付出努力。为此孩子在入学之初会对写作业很感兴趣,而随着上学的时间越来越长,作业的量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孩子对于完成作业也就不那么心甘情愿了。孩子越是抵触写作业,父母越是要从根源上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认识到完成作业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从而心甘情愿写作业,而不要总是逼迫和强迫孩子,否则就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根本不愿意完成作业。

其实,一旦孩子养成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也把完成作业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就会在每天放学后按部就班完成作业,而不会特别抵触。首先,父母要告诉孩子作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为低年级的学习内容很简单,很多孩子本身又比较懒惰,所以他们想不明白为何自己已经学会了很多内容,老师却要求他们在放学回家后还要去反复地写。

当孩子意识到写作业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也真正经历了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导致次日老师检查的时候不过关的情况,他们写作业就会更加认真和积极。其次,要想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父母就要坚决要求孩子放学到家就马上写作业,而不要任由孩子在放学回家之后先吃东西,玩耍一会儿,或者看一会儿电视再写作业,否则会导致孩子心神涣散,根本不能马上收心,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即使父母万不得已要陪着孩子写作业,还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很多父母陪伴孩子写作业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他们始终都在盯着孩子写出来的内容是否正确,一旦发现错误就会要求孩子中止写作业,转而来

订正错误。殊不知,这样做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导致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父母要确定自己的作用是坐在旁边震慑孩子,从而让孩子管理好自己,不要偷奸耍滑,而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孩子所写的内容是否正确,否则就会让孩子受到干扰。此外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一定会向父母求助。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为了省事往往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机会主动去思考。明智的父母不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会引导孩子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直到自己找到答案。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工具书,如孩子有一个字不认识,这个时候父母还要帮助孩子一起查找工具书,从而让孩子掌握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唯有如此不厌其烦地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使得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1章 1~2年级,是孩子小学生涯的开启 001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 002

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同 004

更多地了解一年级的孩子 007

入学,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改变角色 011

提早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作息生活 014

遵循孩子的成长节奏 016

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 018



第2章 1~2年级,是学习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021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022

教会孩子如何听讲 025

了解“唱歌”,肯定孩子 027

是否应该陪孩子写作业呢 029

写完作业必须检查 032

及时复习,才能巩固记忆 035





第3章 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节奏和校园生活 039



幼升小,第一次择校 040

孩子为何不想去学校 042

孩子为何撒谎称病 046

孩子,你在学校发生了什么 048

家校沟通要讲究原则和技巧 050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刚入学的孩子 053

孩子为何怕学习 056



第4章 学会鼓励,培养一个在校园内自强自信的孩子 059



你的孩子会考试吗 060

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062

帮助他人,也快乐自己 065

不要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全家的中心 067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070



第5章 消除焦虑,别让点滴难题困住孩子前进的勇气 073



教会孩子拥有学习自信 074

教会孩子识字写字 076

怎样从不会到会 079

孩子需要你别出心裁的帮助 081

有的放矢,激励孩子成长 083

帮助孩子戒掉粗心的坏习惯 086



第6章 行为矫正,别让小问题发展成为大缺陷 091



孩子,你要勇敢 092

引导孩子妥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095

让孩子怀有宽容之心 097

有主见的孩子更强大 099

父母“懒惰”,孩子才能“勤快” 102

戒掉拖延的坏习惯 105



第7章 自控能力,促进孩子意志品质的发展 107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108

如何预防孩子做事半途而废 110

控制好情绪 113

帮助孩子形成自控力 115

电视可以看,但要有限度 118

要有耐心,学会等待 119



第8章 鼓励创造,孩子的大脑是越用越灵活的 123



脑子要经常用才灵活 124

有灵巧的双手才会有灵活的头脑 126

勇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128

给孩子机会多多动手 131

不要否定孩子的奇思妙想 133

认真倾听,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 135



第9章 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越早越好 139



爱与自由,让孩子更加自主 140

明智的父母会给孩子制定恰当的规矩 142

保证孩子拥有充足优质的睡眠 146

孩子为何总是任性固执 149



第10章 融入孩子,了解孩子,不靠想象判断孩子 151



孩子上课为何总是三心二意 152

让贪玩的孩子主动学习 155

孩子为何等到最后才写作业 158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160

孩子为何爱撒谎 162



第11章 科学引导,利用“向师性”提升孩子学习兴趣16 5



孩子为何会患上橡皮综合征166

孩子总是对老师言听计从168

发展孩子的优势智能171

正确认知考试,端正学习态度. 173

副科并不比主课次要175



第12章 别光顾着教育孩子,也要做好你自己179



父母控制好脾气,教育更有效果. 180

过度唠叨会引起孩子的反感182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185

传承好家风,以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孩子188

不打不骂才是真的懂教育190

控制好情绪,避免对孩子发脾气193



参考文献19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