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1 导论 / 1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1.1.1 选题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4 1.2 相关文献综述 / 5 1.2.1 对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及运行规律的研究 / 5 1.2.2 对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与治理体系互动关系的研究 / 9 1.2.3 对治理水平和制度优化水平测度的研究 / 16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18 1.3 研究思路、 内容及方法 / 19 1.3.1 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 19 1.3.2 研究内容 / 21 1.3.3 研究方法 / 23 1.4 本书的创新点与不足 / 24 1.4.1 创新点 / 24 1.4.2 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 262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演化 / 27 2.1 政府、 市场的争论和第三条道路的弥合: 逻辑起点 / 27 2.1.1 市场失灵 / 27 2.1.2 政府失灵 / 28 2.1.3 第三条道路 / 30 2.2 公共选择和福利多元主义的引入: 视野拓展 / 31 2.2.1 公共选择理论 / 31 2.2.2 福利多元主义 / 32 2.3 社会资本与国家安全: 制度基础 / 34 2.3.1 社会资本理论 / 34 2.3.2 国家安全理论 / 36 2.4 风险社会和现代治理: 改革背景 / 38 2.4.1 风险社会理论 / 38 2.4.2 现代治理理论 / 39 2.5 共建共享共治和以人民为中心: 现实路径 / 40 2.5.1 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 40 2.5.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 41 2.5.3 对长寿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 / 42 2.6 理论评述和理论框架 / 44 2.6.1 理论评述 / 44 2.6.2 理论框架 / 44 2.7 基本概念界定 / 503 多层次养老保险融入经济社会治理的制度变迁 / 53 3.1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演进历程 / 54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 / 55 3.1.2 改革开放以来的 “统账结合” 型养老保险制度 / 57 3.1.3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 / 63 3.1.4 基于演进历程的若干启示 / 71 3.2 制度变迁与治理模式的协同关系 / 72 3.2.1 当前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 / 72 3.2.2 三维视角的协同关系透析 / 75 3.3 制度变迁融入经济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 / 77 3.3.1 制度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边缘走向中心 / 78 3.3.2 制度改革顺应了老龄社会的系统性变迁 / 78 3.3.3 制度完善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政策工具 / 80 3.4 制度优化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 80 3.4.1 法治和公平原则 / 81 3.4.2 长期可持续发展原则 / 82 3.4.3 权责对等和保障适度原则 / 82 3.4.4 国家能力和善治原则 / 834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对经济社会治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 84 4.1 问题的提出 / 84 4.2 理论模型、 研究假设和实证策略 / 87 4.2.1 理论模型 / 87 4.2.2 研究假设和实证策略 / 89 4.3 模型设定、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90 4.3.1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 90 4.3.2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 96 4.3.3 内生性问题讨论 / 97 4.4 实证结果分析 / 98 4.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98 4.4.2 基准回归结果 / 102 4.4.3 影响机制检验———基于中介效应模型 / 109 4.4.4 异质性分析 / 117 4.4.5 进一步拓展 / 119 4.4.6 稳健性检验 / 126 4.5 主要结论 / 1285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对经济社会治理影响的评估分析 / 131 5.1 问题的提出 / 131 5.2 分析框架 / 133 5.2.1 传导逻辑 / 133 5.2.2 研究方法 / 135 5.3 模型建立和缺口测算———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 / 136 5.3.1 实际收支情况 / 136 5.3.2 测算过程及结果 / 138 5.4 关键变量对养老金缺口的敏感性及财政负担分析 / 143 5.4.1 制度框架内的参量调整的敏感性分析 / 143 5.4.2 制度框架外的财政负担和中央调剂金的作用分析 / 148 5.5 二、 三层次养老保险发展情况评估 / 149 5.5.1 第二层次年金发展现状评估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149 5.5.2 第三层次个人养老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估 / 152 5.6 主要结论 / 156 5.6.1 制度可持续性情况 / 156 5.6.2 作用机制及作用结果 / 1576 作为治理手段的典型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镜鉴 / 161 6.1 作为治理手段介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历史背景 / 162 6.2 从济贫到全民福利进而融入治理过程的制度形成 / 163 6.2.1 维护社会稳定的济贫式养老保险制度构建 / 164 6.2.2 现代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并拓展为全民福利的制度形成 / 165 6.3 福利危机下养老保险作为治理手段的政策转型 / 168 6.3.1 养老保险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 168 6.3.2 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的丰富化 / 170 6.3.3 政策转型失败的反思和总结 / 173 6.4 后福利国家时代的治理逻辑 / 175 6.4.1 从中央管理到地方治理的转变 / 175 6.4.2 治理主体角色的转变 / 176 6.5 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的显著特点 / 177 6.5.1 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并推动多目标协同 / 177 6.5.2 不断凸显国家责任 / 178 6.5.3 注重因地制宜和综合平衡 / 178 6.5.4 构建了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 1797 主要发现及政策建议 / 180 7.1 主要发现 / 180 7.2 制度优化的理念拓展 / 182 7.2.1 坚持以国家治理的理论高度审视制度的创新 / 182 7.2.2 坚持从完善治理体系的视角统筹制度的改革 / 182 7.2.3 坚持从社会经济治理的全局考虑制度的优化 / 183 7.2.4 坚持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推动制度的拓展 / 183 7.2.5 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借鉴全球制度变革的经验 / 184 7.3 制度优化的整体构想 / 185 7.3.1 基本思路 / 186 7.3.2 基本路径 / 187 7.4 制度优化的政策建议 / 188 7.4.1 重视多层次制度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融合创新 / 188 7.4.2 坚持推进多层次体系供给主体共建共享共治 / 189 7.4.3 壮大完善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以及文化环境 / 189 7.4.4 加快实现制度内部参数高效协同和动态调整 / 190 7.4.5 持续提升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和运营管理能力 / 191参考文献 / 193致谢 / 21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