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用食管肿瘤诊疗学(第2版)
0.00     定价 ¥ 2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3181
  • 作      者:
    刘连科,鲁智豪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精彩书摘
**章 食管癌的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食管癌*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腺癌( adenocarcinoma, AC)。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 2020年有 60.4万人新诊断为食管癌,同时有 54.4万人死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分别排在第 8位和第6位,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较 8年前有所变化,但发病率和死亡率未发生变化; 2012年食管癌的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8位,死亡率居第 6位,2012年曾预计在2025年之前的10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将上升140%。食管癌患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以东亚地区*为多见,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对较少。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全球排第 5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每年食管癌新发患者和死亡患者均占全球*位,新发患者为 25.8万,死亡患者19.3万。根据 2019年发布的《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食管癌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中居第6位,在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中居第 4位,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28/10万和8.36/10万,远远高于全球水平。我国食管癌*常见的两种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分别约占所有食管癌的 90%和10%。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都给食管癌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流行趋势
  美国癌症协会统计,食管癌的发病率为( 3~ 6)/10万,年龄调整后的年发病率为
  4.3/10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食管癌的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变化。直至 20世纪70年代,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食管癌类型( 90%~ 95%),通常位于胸段食管,多发现于有长期吸烟和饮酒史的非裔美国人中。随后,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尤其是在白种人中;在白种人男性中,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在 1990年左右超过了鳞状细胞癌;而在 45~ 59岁的白种人女性中,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在2006~ 2010年超过了食管鳞状细胞癌。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但发病呈现老龄化。 2000~ 2015年我国22个登记处的资料显示食管癌粗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 1.4%,标准化后平均每年下降4.2%。食管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低年龄组下降较高年龄组明显。 2000~ 2015年,城市、农村、男性、女性人群平均发病年龄呈增长趋势,经标准化人口结构后,仅有城市人群的增长趋势消失。城市、农村、男性和女性≥ 65岁人群的发病构成比均在增大,其中农村和女性*明显,农村由 44.24%增至55.0%,女性由48.70%增至65.36%。在过去30年中,我国食管癌的新病例和死亡人数都在增加,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继续增加。
  尽管随着食管癌诊疗技术的进步,食管癌的 5年生存率目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综观全球,仍然维持在10%~ 30%的较低水平。其中5年生存率较高的是日本(36.0%)和韩国( 31.3%),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多在10%~ 20%。根据我国癌症中心的*新数据,我国食管癌5年生存率为30%左右,但是城市人口食管癌的 5年生存率仅有18%,远低于农村人口的33.2%,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二、地理分布
  复杂的环境因素和地区因素不仅会影响食管癌的发病率,而且会影响癌症的组织学亚型,故食管癌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非洲南部和东部与亚洲东部的发病率*高,而非洲西部和中部、美洲中部的发病率*低。全球不同地区食管癌的人群发病率相差较大,男性从非洲西部的 0.8/10万至亚洲东部的17.0/10万,而女性则从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的0.2/10万至非洲东部的7.8/10万。两种不同组织类型食管癌的发病率也与地理因素关系密切。从全球而言,高风险区域从土耳其东部、伊朗北部经过中亚一些国家一直延伸至我国华中、华北地区,呈带状分布,通常被称为“食管癌带”,食管癌的发病率可高达 800/10万。这些地区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与营养状况不佳有关,包括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少及饮热饮料等,但具体的危险因素并不十分清楚。在该区域的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超过 90%为鳞状细胞癌。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食管癌的两种主要组织学类型也存在不同的变化。另外,食管癌的预后情况也存在地理区域差异,男性患者的死亡率在亚洲东部、非洲东部和非洲南部明显升高,女性在亚洲东部和非洲南部明显升高。
  我国食管癌的发病也存在明显的地理区域差异。围绕太行山地区的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地区[河南林县(现为林州市)、河北磁县、山西阳城县 ]曾经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地区,河南林县食管癌的发病率约为当地全部恶性肿瘤的 80%。我国其他的食管癌高发地区还有福建和重庆等,其次为新疆、江苏、山西、甘肃和安徽。死亡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四川盐亭),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大别山)地区,福建南部和广东东北部地区,江苏北部地区(扬中)及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托里)。另外,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食管癌发病率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如哈萨克族的发病率是苗族的 35倍。即使住在同一地区,不同的民族之间也存在差异,新疆托里县哈萨克族食管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居住在同一县的其他民族,*大相差近7倍。
  三、解剖位置
  食管癌的发病率与解剖位置有关,不同位置的鳞状细胞癌( SCC)与腺癌( AC)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差异。食管 SCC常发生于食管的中上1/3,而大多数AC发生于食管的下1/3及食管胃结合部,发生于巴雷特(Barrett)食管化生区域。目前,发生在食管胃结合部的癌已单*划为一类,称为食管胃结合部癌。食管 SCC与AC在不同解剖位置的不同特点可能归因于已知的流行的危险因素,如超重和肥胖等,特别是食管 AC。在西方一些国家,食管 SCC的发病率一直在稳步下降,与这些国家烟草应用和酒精消费的长期减少有关。
  四、组织学类型
  2017年癌症基因组图谱( 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团队从分子水平阐明,食管SCC和AC虽然发生在同一器官,但是两者为完全不同的疾病,流行病学也有很大的区别。从发生地域上看, AC为欧美国家的主流类型,占 70%~ 80%。除美国之外,还有一些国家的AC发病率高于SCC,这些国家有芬兰、英国、新西兰、加拿大、冰岛、澳大利亚、挪威、马耳他、瑞士、巴林和塞浦路斯。 AC主要分布于北欧和西欧、北美及大洋洲,这些地区的 AC病例占全球的46%。而SCC在亚洲和非洲国家更为多见, SCC*常见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占全球食管癌的 79%。从全球而言,男女患者食管 SCC的发病率均明显超过食管AC,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 4倍。
  根据*新流行病学数据,超过一半的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在中国,如果单*计算SCC患者,我国所占的比例更高。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病理类型以 SCC为主,占比超过90%。
  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食管癌的病理类型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 AC取代 SCC成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然而,在我国,近几十年来未出现病理类型比例的明显变化。
  五、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食管癌居癌症死因顺位的第 6位,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发病和死亡病例均占全球的 80%以上。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病例均约占全球的 55%,占发展中国家的60%,尤其是在卫生资源欠缺的中西部农村高发。根据 2018年的癌症报告,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男性18.5万,女性7.2万,发病率排在第6位;食管癌死亡病例数男性14万,女性5.3万,居第 4位。食管癌农村人口病例数( 17.4万)约是城市人口病例数( 8.3万)的2倍,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男性发病数远多于女性,这也部分造成了男性患者死亡数( 14万)多于女性( 5.3万),食管癌已成为我国男性第五大高发肿瘤和第四大致死肿瘤。
  为便于了解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特点,多位学者基于标准化率开展了相关研究。*具代表性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食管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ASIR)从1990年的19.38/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2.23/10万,ASIR的估计年百分比变化( EAPC)为–2.53(95%CI –2.90~ –2.16),然而,食管癌的病例数量却从 164 473例增加到234 624例。2017年我国食管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23.46万和21.26万,标准化发病率和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 12.23/10万和11.25/10万,较 1990年分别下降了36.89%和45.20%。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1990年与 2017年我国食管癌标准化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017年食管癌伤残调整生命年( DALY)标准化率为222.58/10万,与1990年相比下降了50.14%。2017年我国食管癌标准化死亡率*高的3个省份分别为江苏省( 22.83/10万)、河南省( 20.26/10万)和四川省( 18.61/10万)。与1990年相比,我国各省份食管癌的标准化死亡率均有所下降,降低幅度*大的 3个省份分别为河北省(–63.11%)、江西省( –61.02%)和山西省( –60.19%)。2017年我国可归因于吸烟、饮酒、体重指数( BMI)、低水果含量饮食和嚼用烟草的食管癌死亡比例分别为44.42%、32.22%、14.94%、20.04%和5.83%。在此期间,我国食管癌的女性 ASIR始终低于男性,并且女性的下降趋势比男性更为明显。男性*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饮酒,而女性*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低水果含量饮食和高BMI。
  另有一项研究,根据我国癌症登记处年度报告中的数据,对 2005~ 2015年食管癌病例进行的综合分析显示,我国人口的 ASIR从2005年的13.84/10万下降至2015年的11.64/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ASMR)从2005年的10.86/10万下降至2015年的8.57/10万。男性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农村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远高于城市。2005~ 2015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死亡率一直在下降。
  此外,还有一项研究采用 ASIR、ASMR、年龄特异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描述了2010~ 2015年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食管癌 ASIR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变化比例为 –6.14%,平均年变化比例为 –8.07%;2011年后ASMR呈快速下降趋势,年变化比例为–6.67%,平均年变化比例为–1.34%(男性)、–3.39%(女性)及–9.67%(农村地区)。男性患食管癌的风险是女性的3.1675倍,农村地区是城市地区的 1.72倍。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年龄组为 75岁。区域、性别和年龄分别为食管癌发病的*立危险因素。
  总之,我国食管癌的流行病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食管癌的疾病负担仍然很重,特别是农村的男性人群,是关注的重点。当前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及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营养干预、筛查等,方可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因此,认识食管癌流行病学,既有利于阐明食管癌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又有利于开展食管癌的预防。
  (王蓉 刘连科)
  参考文献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食管癌的流行病学 001
第二章 食管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007
第三章 食管的解剖、组织胚胎与生理学 018
第一节 食管的解剖 018
第二节 食管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引流 026
第三节 食管的胚胎发生 033
第四节 食管的生理 034
第五节 食管的X线解剖 035
第四章 食管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与病理学分期 037
第一节 食管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及对治疗反应的评价 037
第二节 临床对病理学诊断的误区 050
第三节 病理学分期 051
第五章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与临床分期 056
第一节 食管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056
第二节 食管癌的临床分期 062
第三节 食管癌的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 068
第六章 食管癌的远处转移 072
第一节 食管癌的肺转移 072
第二节 食管癌的骨转移 076
第三节 食管癌的肝脏转移 079
第四节 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 081
第五节 食管癌的骨髓微转移 085
第七章 食管癌影像学 097
第一节 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 097
第二节 食管癌影像诊断 103
第三节 食管癌的18F-FDG PET/CT 显像及应用 110
第四节 食管癌的18F-FDG PET/MRI 显像及初步应用 118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SPECT 显像在食管癌诊疗中的应用 119
第八章 食管癌的常规实验室诊断 131
第一节 食管癌实验室检查标志物 131
第二节 食管癌常规实验室检查 139
第九章 食管癌的多基因检测 143
第一节 肿瘤基因检测 143
第二节 食管癌分子特征及常见信号通路 145
第三节 基因检测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148
第四节 基因检测的样本类型 155
第十章 食管癌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160
第一节 循环肿瘤细胞研究背景 160
第二节 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161
第三节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及下游研究 162
第四节 循环肿瘤细胞的实验室检查 164
第十一章 食管癌内镜诊断与治疗 168
第一节 内镜诊断 168
第二节 内镜治疗 176
第三节 光动力治疗和激光消融治疗 190
第四节 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 191
第五节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192
第六节 腔内放疗 193
第七节 食管气管瘘及气道狭窄的处理 194
第十二章 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199
第一节 外科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199
第二节 常用手术方式 200
第三节 术前评估 206
第四节 术中重要操作 208
第五节 术后处理 211
第六节 术后主要并发症 212
第十三章 食管癌的化疗 225
第一节 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地位及应用 225
第二节 食管癌的术后辅助化疗 228
第三节 食管癌的术前化疗 231
第四节 晚期食管癌的一线化疗 237
第五节 晚期食管癌的二线或后线治疗 243
第十四章 食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249
第一节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治疗 249
第二节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治疗 257
第三节 靶向mTOR 的治疗 259
第四节 靶向HGF/c-Met 通路的治疗 260
第五节 其他 261
第十五章 食管癌的放疗 272
第一节 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地位 272
第二节 放疗前检查 273
第三节 根治性放疗及同步放化疗 276
第四节 术后放疗及术后同步放化疗 279
第五节 术前放疗及术前放化疗 280
第六节 食管癌的姑息性放疗 282
第七节 超分割照射 283
第八节 其他放疗方法 284
第九节 放疗与靶向治疗药物 285
第十节 放疗与免疫治疗药物 286
第十一节 放疗不良反应及处理 286
第十二节 放疗前准备及随访 288
第十六章 食管癌的生物治疗 292
第一节 食管癌免疫特征 292
第二节 常见的肿瘤免疫治疗 300
第三节 食管癌生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307
第四节 食管癌生物治疗的实施策略 312
第十七章 食管癌的免疫抗体药物治疗 319
第一节 单药治疗 319
第二节 食管癌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326
第十八章 食管癌的中医治疗 337
第一节 食管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337
第二节 食管癌的辨治思路 337
第三节 食管癌中医治疗方法 338
第四节 中医临证要点 342
第五节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343
第十九章 食管癌的介入治疗 349
第一节 食管支架置入术 349
第二节 食管球囊扩张术 353
第三节 其他介入治疗方法 356
第二十章 食管癌的局部物理治疗 362
第一节 热疗 362
第二节 冷冻治疗 365
第三节 食管支架置入治疗 367
第四节 光动力治疗 369
第二十一章 食管癌的营养支持治疗 377
第二十二章 食管癌的姑息治疗 394
第二十三章 食管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407
第一节 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在食管癌中的重要性和特色 407
第二节 食管癌的同步放化疗 409
第三节 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419
第四节 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423
第五节 食管癌其他综合治疗 427
第六节 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 428
第二十四章 早期食管癌 439
第一节 早期食管癌概述 439
第二节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449
第二十五章 特殊群体食管癌 464
第一节 女性食管癌 464
第二节 老年食管癌 467
第三节 青年食管癌 471
第二十六章 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 478
第一节 概述 478
第二节 食管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479
第三节 食管小细胞癌 482
第四节 食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486
第五节 食管混合性神经内分泌- 非神经内分泌肿瘤 486
第六节 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487
第二十七章 食管腺癌 494
第二十八章 食管恶性肿瘤其他少见类型 511
第一节 食管重复癌 511
第二节 食管多原发癌 514
第三节 食管软组织肉瘤 516
第四节 食管癌肉瘤 518
第五节 食管原发恶性淋巴瘤 519
第六节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 522
第二十九章 食管良性肿瘤 527
第三十章 食管癌急症 534
第一节 食管癌食管气管瘘 534
第二节 食管癌食管纵隔瘘 535
第三节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 536
第四节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539
第五节 食管癌术后胸主动脉瘘 541
第三十一章 食管癌的药物临床试验概况 543
第三十二章 食管癌与微生物 548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548
第二节 胃肠道微生物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553
第三节 胃肠道微生物对食管癌免疫治疗的影响 555
第三十三章 食管癌的筛查 558
第三十四章 食管癌的预防 563
第三十五章 食管癌的随访 568
第三十六章 食管癌的预后 573
彩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