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寻常的心血管病症
本章的4个病例都是临床中非常少见的病例。病例 1是偶然发现的心室颤动导致的晕厥,排除了常见的继发性和原发病因,如 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致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长 QT综合征,也没有早期复极综合征,属于特发性心室颤动。病例 2从 31岁开始, 14年间反复通过冠脉动脉搭桥和支架植入处理反复闭塞的冠状动脉,*后确诊为大动脉炎,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病例 3为一例随访了 23年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诊断为特发性的CLBBB,使我们对 CLBBB的病理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病例 4为一例原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mitral insu.ciency,MI),8年后才进行矫正手术,但术后 8年又发展为重度继发性 MI和严重的心力衰竭,其中的原因在病例讨论中有详细阐述。
病例1 特发性心室颤动
【病例简介】
女性, 33岁。3年前某一天,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自行苏醒,伴全身大汗。日后多次晕厥,去某医院就诊,适逢再次晕厥发作,心电图证实为心室颤动,该院为患者植入心脏起搏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brillator,ICD),同时应用 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预防,此后未再有晕厥发作,但时有心悸症状。 2022年 6月 25日患者感觉心悸加重,同时伴发热咳嗽等上感症状,次日晨在家中发生晕厥,因胸骨后电击振动感而苏醒,遂于 6月 26日来南方医院急诊,随后入住心内科。
入院后:体温 36.3℃,脉搏 77次 /分,呼吸 16次 /分,血压 107/65mmHg,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好。心脏及全身检查无异常体征发现。经起搏器远程监测证实此次晕厥为一次室颤发作,经电击使心律转复(图 1-1)。床旁胸片提示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肺正常(图 1-2)、心电正常(图 1-3)、动态血压正常,动态心电全程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和偶发室性心动过速(图 1-4)。超声心动图提示房室腔大小正常,二尖瓣和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心功能正常。
入院后化验:三大常规,血电解质,肌钙蛋白,脑钠肽,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血糖和血脂等,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图1-1 心室颤动发作及电击终止
图1-2 床边 X线胸片:起搏器安装后
图1-3 窦性心律,未提示 Brugada征,无早期复极征,Q -T间期正常
图1-4 动态心电图: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为单型,与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一致,无 R -On-T现象
【病例讨论】
关于特发性心室颤动(idiopathic ventricular .brillation,IVF),讨论以下几点。
(1)特发性心室颤动的概念和流行病学:在认识到*特的临床病症,如 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致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和长 QT综合征之前,所有因心室颤动突然心搏停止(sudden cardiac arrest,SCA)的存活者,且心脏结构正常的人均称为 IVF。然而,在近 30年里, IVF的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确定了易感 SCA的遗传性心脏病谱,以及通过尸检基因分析(分子解剖)找到心脏离子通道是致病基础的分子证据,这种情况见于 35%不能解释的年轻 SCA者。
20%~ 35%的SCA患者年龄< 40岁,尸解无心脏结构异常。根据现代指南, IVF是一种排除性诊断。 2013年美国心律学会 /欧洲心律学会定义 IVF为复苏的 SCA,有室性心动过速证据,无心脏、呼吸、代谢和中毒的病因。 2015欧洲指南也定义 IVF为心电图证实的室性心动过速,经详细的临床评估未发现有基础病因。
在不能解释的SCA存活者 IVF的发生率很低,且不同研究报告的结果不一致。在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亚洲人和白种人群中 SCA的发生率各为 8.4%和 10.8%。Waldmann等报道 6.8%院外心搏骤停存活者的*发心律为室性心动过速; Conte等报道在 SCA存活者中有 1.2%诊断为IVF。不同发生率的报道可能与尸解系列主要是年轻人,以及分子解剖只在有限病例中进行有关。
(2)常见的 IVF心电学和病因基础:过去认为 IVF与标准 12导联心电图的下壁和(或)侧壁导联存在恶性型的早期复极( early repolarization,ER)综合征相关联,是进一步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高危人群。目前认为, ER综合征具有特殊的遗传背景和预后。小部分 SCA存活者在*初评估时没有结构性心脏病,心电图正常,没有复极异常、房(SCA不能运动者,采用儿茶酚胺促发试验)应该强力**用于SCA存活者。虽然常规 12导联心电图可以用于确定离子通道病,但药物检测还是必要的。全身应用阿义马林(钠通道阻滞剂)明显增加有 SCA家族史人群心电图右侧心前导联出现Brugada形态的机会。重要的是,有报道某些遗传性心脏病,如Brugada综合征,对钠通道阻滞剂呈现年龄依赖的反应。 Conte等报道,儿童期钠通道阻滞剂测试阴性者,过了青春期年龄重复检查有23%显示Brugada综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 10个IVF存活者就有1个在发作心律失常时年龄≤ 16岁,儿童 IVF表现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危险,Conte指出,没有比年龄≤ 16岁更能预测心室颤动的复发。反复发作的VF在随访中逐渐发展为确定的临床表型。在儿童,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明显的离子通道病和心肌病之前。儿童 SCA存活者中有90%出现在生命的**个十年,以后每一个十年陡然下降。儿童 SCA是典型的由致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心脏病引起,特别是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长QT综合征。
IVF的遗传性背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虽然目前国际大的多中心对 IVF应用基因测试还比较少(约 5个中心中有1个),但某些研究组已发表了他们对IVF基因研究的经验。
(3)心脏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IVF的应用价值:CMR可发现无心脏病的室速/室颤形态基质和(或)基础心脏情况。 CMR表现正常的IVF病例在用心脏基质扫描时可发现异常。*近的研究报道在相当部分 IVF人群中,兼用 VF时多电极体表记录和窦性心律时详细的侵入性导管标测,可发现异常的心外膜电图。室颤扫描表明,所有患者都有折返和灶性活动,同时,不同心室区有心室驱动的群聚现象。这些发现支持一种假设:局灶的结构改变可能是 SCA存活者重要的心脏基础;同时CMR在证明IVF患者致心律失常特征性机制中的作用。同一组研究者还假设: CMR揭示,浦肯野电生理病理是IVF*主要的机制。
(4)经过讨论,本病例的*后诊断:特发性心室颤动。
本病例为多次突发心室颤动,未发现有结构性心脏病,平静心电图未见早期复极综合征、 Brugada征和 R-on-T征象。但未进行无创及有创检查和遗传学筛查,目前未发现筛查的病因。
【总结】
通过排除法诊断IVF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在有条件和有专业团队的医院开展。确定IVF病因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疾病靶向治疗(新型基因型特异性治疗)。国际指南应对IVF提供标准化和系统化途径,同时提出每一种检查的适应证。
【彭建教授点评】
本例患者为年轻女性,以晕厥、心室颤动为主要表现,经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结构异常,考虑特发性心室颤动。特发性心室颤动为一类以心源性猝死、心室颤动恶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排除呼吸、代谢和中毒的病因,且心脏解构正常的疾病综合征,多发病于青少年,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详细的病史及家族史询问、心电图检查及基因筛选在诊断中很重要,同时应积极排查结构性心脏异常。心脏离子通道病、心肌病的早期(如致心律失常心肌病)、其他原因引起的局灶性心肌病可表现为IVF,长期随访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及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