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极具前瞻意识与创新意识的书
★这是一本引领社会科学,开启数据时代的哲学思维的书
摘要引言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尤其是智能时代以来,信息技术所体现的巨大优势,正在酝酿和塑造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们期待或者正在以新的哲学视角认识、重构我们当下所处的世界。随着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舍恩伯格的《大数据革命》等普及性读物的推广,这种新的哲学思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鼓励和发扬,将世界包括人的生命视为算法运算的结果,“自然界这本大书是用算法语言写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计算系统”[],数据主义或者说计算主义的观念和思维占据了当代社会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不仅那些负责算法研发和开发的算法工程师、科学家们持有这样的观念,坚定不移地投身和致力于以算法求解、优化人类世界运行的实践行动之中,而且普罗大众也越来越多地持有这样的观念,数据主义或计算主义正在从学者书斋、专家论文转变为大众的行动哲学,一个典型的论据是,数据化自我、量化自我正在成为社会新风尚,将自我的健康、行动等状况数据化、算法化,并依此进行健康管理和行动决策,这种自我量化的风尚,不仅意味着人们对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的深信不疑,而且积极地将自我数据化,将自我的改变和成长视为数据和算法的优化,“数据化就成为一种普遍认知范式”[],数据主义也因此成为人们最底层的认识论和世界观,以数据的思维衡量和看待一切,人类彻底进入了数据世界。
数据主义大行其道,引发了很多人文学者和普罗大众的担忧,人们害怕智能算法所支撑的数据主义,会彻底消解人类的独特性和价值感。一方面,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的智能算法,可能会被用来奴役大多数“无用阶级”;另一方面,算法最终进化出来的高级智能,会像弗兰肯斯坦那样反噬它的创造者。正如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一方面肯定数据主义的趋势,另一方面也不无担忧地指出:“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再降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块泥土”……“人类也只会成为宇宙数据流里的一片小小涟漪”[]。与那些企图将宇宙万物、世道人心都数据化、算法化的计算主义思想,崇尚数据和算法客观、准确、公正的数字拜物教,以及主张“算法没有价值观”的技术中立主义相对立,主张算法应当要尊重人的尊严,致力于保护人的自由和人类整体福祉的人文主义思潮正在兴起。算法人文主义,成为抵制计算主义和数据主义的旗帜。这种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从底线伦理和商谈伦理的角度出发,主张不能只强调算法的工具理性,更要关注它的价值理性;不能只注重算法在提高效率、人类增强等方面的工具价值选择,更要关注算法在保障人的尊严和消极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价值取舍;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应当树立一种底线思维,对于那些侵犯人的独特价值,侵犯了人的尊严的算法,必须套上法治的缰绳、令行禁止。
1. 数据主义的问题及危险
从历史维度看,数据主义与更早的机械唯物主义、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以及20世纪中叶兴起的计算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作为意识形态的数据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成为大众化的思维方式,与新自由主义一起,共同构成了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拜物教。
1.1 从计算主义到数据主义
当新兴的科学范式占据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与之相适应的那种哲学思潮,就会成为主流的话语。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带动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发展,也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机械主义,这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不仅将整个宇宙视为机械运动的结果,而且将生命乃至人也看作一台机器,以机械运动来解释生命运动。数据主义或者说计算主义的兴起,与机械主义思潮的出现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人类理性高度抽象化发展的结果,都是一种以片面、孤立的视角和思维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贝尔纳·斯蒂格勒的话说,都是“形而上学的完结和实现”[]。
目录
上编:理论篇 10
算法人文主义:智能时代信息价值观的哲学论纲 11
引言 13
1. 数据主义的问题及危险 14
1.1 从计算主义到数据主义 14
1.2 数据主义的实质、成因及问题 18
1.3 人文主义的危机 25
2. 人文主义传统及算法人文主义 30
2.1 人文主义的传统 30
2.2 算法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39
3. 算法人文主义的价值理念 53
3.1 尊重人的尊严 53
3.2 保护个体自由 60
3.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70
3.4 保护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78
4. 算法人文主义的实现路径 84
4.1 人文主义教育 84
4.2 科技与人文的对话合作 86
4.3 伦理委员会等协商制度 89
结语 91
参考文献 94
下编:报告篇 98
一、智能技术舆情热点及其价值观指向报告 99
1 2020年智能技术舆情热点及其价值观分析 101
1.1智能相关的舆情类别及分析方法 101
1.2 2020年智能技术价值观热点舆情事件 103
1.3结论和讨论 120
参考文献 121
2 2020年智能技术舆情与价值观的伦理剖析 123
2.1 建构智能技术“开放伦理” 124
2.2智能技术价值观理论框架与价值争议分析路径 125
2.3研究方法 135
2.4研究发现 138
2.5研究结论 150
参考文献 153
3 我国公众的智能价值观评估与引领研究 155
3.1研究背景 155
3.2研究设计 158
3.3数据结果与分析:基于微博数据的公众智能价值观及用户差异 160
3.4结论与讨论 173
参考文献 175
4 2020年智能技术议题的学界回响 177
4.1算法与信息个人化 177
4.2作为传播者的智能实体 178
4.3算法中介化社会 180
4.4算法的时间性 181
4.5算法伦理 181
参考文献 183
二、算法治理与发展报告:以人为本,算法共治 186
1 算法运用的现状 188
1.1 媒体应用:新闻生产、分发、核查中的算法应用 188
1.2 企业应用:以字节跳动为例 193
2 算法正在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198
2.1 你了解“信息茧房”吗? 198
2.2 算法真的在侵蚀我们的隐私吗? 200
2.2.1 大数据的地基:数据的收集、运输、存储、应用与监管 200
2.3 算法会带来偏见和内容同质化吗? 202
2.4 揭开算法“黑箱”的神秘面纱 204
2.4.2 打开算法“黑箱” 204
3 将人本精神融入算法——全面良善的算法共治 206
3.1 冲破“信息茧房” 207
3.2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211
3.3 打破算法偏见 215
3.4 提倡算法透明 219
3.5 推动建设更关怀、更长期的算法公益 221
结语 224
参考文献 224
三、信息科技企业责任伦理报告:人本主义,科技向善 230
1 信息科技企业的责任伦理及论证程序 232
1.1责任伦理的内涵与外延 232
1.2技术责任伦理 233
1.3企业的技术责任 233
1.4信息科技企业责任伦理的论证程序 234
2 信息科技企业的责任伦理框架 235
2.1作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人本主义” 236
2.2 信息科技企业需要遵守的基本伦理价值和中层伦理原则 236
3 信息科技企业遭遇的伦理争议及解决措施 240
3.1 “信息茧房”相关争议及解决措施 240
《金融时报》 241
(Financial Times) 241
3.2 个人信息保护相关争议及解决措施 242
3.3 网络安全相关争议及解决措施 242
3.4算法偏见相关争议及解决措施 244
3.5透明度相关争议及解决措施 247
3.6真实性相关争议及解决措施 249
3.7可持续发展相关争议及解决措施 251
4 信息科技企业应遵守的责任伦理原则与行动规范 253
4.1科技与人的关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253
4.2 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社会 256
4.3 科技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平衡的自然生态 263
参考文献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