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44241
  • 作      者:
    马永红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有博士生 11.60万人,硕士生 99.05万人,在学研究生 313.96万人,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 a但如何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 40多年的建设和努力,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基本建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从规模来看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博士生 b的规模不断扩大。 2015年,全国博士生招生 74 416人,在学博士生 326 687人,毕业博士生 53 778人。 c到 2021年,博士生招生 12.58万人;在学博士生总人数达 50.95万人,毕业博士生 7.20万人。 d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已成为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截至 2016年底,我国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 401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 728个;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博士项目单位有 35个,硕士项目单位有 6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有 2967个,二级学科授权点有 509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有 5536个,二级学科授权点有 232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 13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 7333个。e经过 30多年的探索,我国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布局已基本成形,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已覆盖 31个省份(除港澳台),形成了学科门类结构齐全、学位层次结构合理、学位类别结构综合协调发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提高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改革与创新其培养模式和培养体制,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博士研究生教育引领国家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科教、人才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国策略,同时还指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a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 2035年,“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b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把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并对其加大投入和支持。在此背景下,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提高全社会对博士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将博士研究生教育纳入国家及区域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建设 “双一流”大学的关键
  2015年8月18日审议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c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d。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我国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要素,因为博士研究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事关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三、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展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a。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建立立足国内的中国特色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和有信心展示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对博士培养模式的总结不仅有利于提高博士教育质量,而且人才的培养还未达到要求的博士培养单位可以借鉴各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从而推广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成熟模式,并借鉴国内外博士研究生教育经验,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空间,从整体布局的视角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四、实行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尽管我国已是研究生教育大国,但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研究生教育系统在规模、结构方面与社会的需求还不匹配,教育培养机制相对落后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所以,教育培养机制处于从探索、碎片化到系统化转变的关键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是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教育部 201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b。《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c,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总体思路是需求导向、特色多样和高端引领,改革的重点内容是结构调整、模式改革、创新制度、支持保障。 2013年启动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确立了“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放” a的总体思路。
  2017年 1月 22日,教育部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改革培养模式,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讲,全面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健全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加强研究生教材和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精编细选所用教材,严格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强化教材的前沿性和针对性;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完善多元化招生选拔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畅通博士研究生向硕士层次的分流渠道,加大分流退出力度;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激励机制。 b
  2017年 7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发布《关于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选取部分单位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就试点工作的内容、遴选办法做出规定。杜占元副部长在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上指出,“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大势所趋、形势所迫、问题所在;各试点高校要紧紧围绕 ‘服务需求、提高质量 ’这一核心,按照 ‘立德树人方向要正,服务需求站位要高,提高质量视野要宽 ’的总体要求,探索新形势下博士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c,根据自身特色和办学实际,在博士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招生选拔、投入资助、科教结合、课程教学、分流淘汰、导师队伍、评价制度、国际合作、管理模式和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创新性地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力争通过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形成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
  2021年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 a。
  综上所述,就当前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发展情况,实行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b
  第二节本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本书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博士研究生培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及培养模式。同样,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也要根据发展的现状和国情,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本书针对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特点,通过全面调研,全景展现了我国当前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征,以科教融合、创造力理论和研究生教育基本规律为基础,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进行 9个维度的全新构建,探索学术志趣等影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提炼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演进的质量观测指标,呈现鲜活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国外博士研究生教育比较,把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置于全球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视域下,借鉴国外博士研究生教育经验,研究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如何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成果旨在为国内外学者、同仁提供重要文献和研究参考。
  从实践意义上看,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一直是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 40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和学位授予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我国成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而从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转变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强国任重道远。及时总结我国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经验、归纳和展示中国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持续创新和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 /2
第二节 本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基础 /11
第一节 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 /12
第二节 博士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理念及路径 /24
第三节 博士研究生教育理论 /26
第三章 全球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典型案例 /31
第一节 德国博士研究生培养 /32
第二节 英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42
第三节 美国博士研究生培养 /46
第四节 日本博士研究生培养 /54
第五节 法国博士研究生培养 /56
第六节 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国际比较 /60
第四章 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全景分析 /63
第一节 各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分析 /64
第二节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69
第三节提高招生选拔的科学性和多样性 /79
第四节实施淘汰与分流制度和弹性学制 /92
第五节改革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98
第六节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04
第七节探索博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 /114
第八节推进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交流 /125
第九节严格管理学术评价 /133
第十节加强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 /140
第十一节健全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支持体系 /152
第五章中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61
第一节中国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过程 /163
第二节中国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典型模式 /168
第三节中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典型特征 /171
第四节中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进质量观测指标 /172
第六章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75
第一节研究目的 /176
第二节研究对象和工具 /176
第三节研究结果 /182
第四节分学科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206
第五节不同培养模式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 /210
第七章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展望 /219
第一节中国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成长模型 /220
第二节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突破口 /221
第三节中国博士研究生研究教育展望 /22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