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问·何处不归鸿:苏轼传(两小时解锁苏轼一生履历,“百家讲坛”方志远还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代文宗)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63843
  • 作      者:
    方志远,大学问出品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卖点

1.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文史学者方志远书写的人物传记代表作。

2. 讲述苏轼一生经历,以苏轼成长时间线为经,以其精神内核为纬,立体勾勒“千古一人苏东坡”。从苏轼出生完整地讲到他离世,串联起其诗词文、书画、美食、养生诸方面的才能,体现其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抱负,以及作为普通人,在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的朴素情感,重点刻画其在面对仕宦沉浮时由彷徨恐惧到豁然旷达的心路历程。

3. 文字洗练,篇幅精悍,易读易懂。全书篇幅设置短小明快,将苏轼的一生经历化繁为简,作者的语言精简凝练、生动易懂,具有感染力,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4. 取材不拘一格,精心选取诸多轶闻趣事。本书能让你饶有趣味地看到苏轼与佛印的相互戏谑,看到苏轼对李琪等歌女的尊重,看到苏轼对“坐、请坐、请上座”的势利僧人的嘲讽……苏轼的机灵、幽默、明澈在这些传闻趣事中活灵活现。

5. 呈现一个成长型的苏轼,展现人性的立体与复杂。本书重点刻画苏轼从沮丧、恐惧、固执到洒脱、豁达、通透的成长转变,所展现的并非一开始就尽善尽美的苏轼形象。强调苏轼在面对政治时的天真、面对亲友时的直率与作为父母官时高风亮节间的复杂性,更令人觉得他真实和可爱。

6. 装帧精美,附带典雅拉页、彩插、苏轼行迹图和仕宦沉浮图。插图选用《寒食帖》《赤壁赋》《雨竹图》等苏轼真迹,黄庭坚《赤壁怀古》民国拓本所做的开门折拉页大气精美,4幅行迹图浓缩苏轼一生行旅。


编辑推荐

他文无遗策、诗无遗调,他是无数名人的心头好和精神偶像,他就是“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一代鸿儒苏轼。关于他的传记数不胜数、各有千秋,正如方教授自己所言“光是林语堂老先生的一部《苏东坡传》,便足以使后人畏于动笔”,既然如此,这本苏轼传记还能够凭借什么占有一席之地?

翻阅完方志远老师的这本小书后,相信这个疑虑便能释然,那就是三个字:“太好读!”本书的篇章设置很简短,每一章都篇幅不大,全书一气呵成,语言生动精练,当还沉迷在苏轼的传奇经历里,读到那句梦中诗“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时,才恍然意识到故事来到了尾声。或许是因为方教授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正值“血气方刚”,他的文字有着和苏轼相似的少许轻狂和才华,流淌着勃勃生气,直率而天真,读起来很是畅达舒适,很适合听说过苏轼的部分事迹,但不了解全貌的“小白”阅读。更奇妙的是,这本传记所呈现的内容并不因此而简单、苍白,书中呈现的苏轼具有历尽人世变幻的悲凉、沧桑基调,他不再是悬在天边的明月,而是驻足在人间寻找归宿的飞鸿,你能听到他愤怒和不甘地呐喊,也能听到他爽朗而诙谐地自我开解。如果说,这本传记的语言是活泼浪漫的,那么,这本书的笔调和人物形象则是需要些阅历才能看懂其中深刻韵味的。

我们爱苏轼,有时候爱的是那个同在世间经历着种种苦难仍坚守着热爱的自己,有时候爱的是至善至纯的有着高尚人格的人间理想型,传记是一面镜子,在他人绵延的一生中反观自己、反照世界。《何处不归鸿:苏轼传》能让你在较短的时间内体会人世间的浮沉与冷暖,让你跨越时空与苏东坡做一席谈。


展开
作者简介

方志远,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研究领域为明代国家制度与社会进程、明清江西商人与地域社会、明代市民文学与明代社会思潮。主要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等。在《百家讲坛》主讲《国史通鉴》《王阳明》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附录

 

苏轼年谱简编

 

眉山出神童

 

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 (1037) 一岁 公历1037年1月8日生于四川眉山县。摩羯座。  

庆历二年壬午 (1042) 七岁 始读书,初闻新政,知欧阳修、范仲淹等名。

庆历五年乙酉 (1045) 十岁  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景仰范滂。 

庆历八年戊子(1048)十三岁  寿昌书院读书。

 

 

文名动京师

 

至和二年乙未 (1055) 二十岁 到成都谒张方平。

嘉祐元年丙申 (1056) 二十一岁 与弟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  

嘉祐二年丁酉 (1057) 二十二岁 与弟辙同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苏氏父子三人名动京师。四月,母程氏卒,奔丧故里。  

嘉祐四年己亥 (1059) 二十四岁 守制期满。与弟辙及父洵再赴汴京。  

嘉祐五年庚子 (1060) 二十五岁 授河南福昌县主簿,弟辙渑池县主簿,俱未赴任。 

 

 

仕途初跋涉 

 

嘉祐六年辛丑 (1061) 二十六岁 参加制科考试,中第三列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嘉祐七年壬寅 (1062) 二十七岁 在凤翔祈雨治旱。  

嘉祐八年癸卯 (1063) 二十八岁 识得陈希亮、陈慥父子。  

治平二年乙巳 (1065) 三十岁 还朝。判登闻鼓院,直史馆。五月,妻王弗卒于京师。  

治平三年丙午 (1066) 三十一岁 父苏洵卒。  

治平四年丁未 (1067) 三十二岁 与弟辙护父丧返川。  

神宗熙宁元年戊申 (1068) 三十三岁 续娶王闰之为妻。冬,与弟辙第三次出川赴汴京,在长安度岁。  

熙宁二年己酉 (1069) 三十四岁 二月还朝,在京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王安石始行新法。 

 

 

苏公天下知 

 

熙宁四年辛亥 (1071) 三十六岁 自判官告院改权开封府推官。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四月奉命通判杭州。七月出京,陈州见苏辙。九月与弟辙赴颍州谒欧阳修。十一月到任杭州。  熙宁五年壬子 (1072) 三十七岁 在杭州兴修水利。  

熙宁六年癸丑 (1073) 三十八岁 协助陈襄修复钱塘六井。在常州、润州赈饥。

熙宁七年甲寅 (1074) 三十九岁 纳妾王朝云。十一月改知密州。王安石罢相。  

熙宁八年乙卯 (1075) 四十岁 十年生死,悼念亡妻王弗。二月王安石复相。

熙宁九年丙辰 (1076) 四十一岁 外郎直史馆移知河中府,离密州。王安石再罢相,不复出。  

熙宁十年丁巳 (1077) 四十二岁 改知徐州。徐州抗洪。  

元丰二年己未 (1079) 四十四岁 三月奉调湖州。七月,御史李定等交章弹劾其诗文涉讪谤,被逮,八月下御史台狱,史称“乌台诗案”。十二月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  

 

 

江湖好自在

 

元丰三年庚申 (1080) 四十五岁 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初居定惠院,后迁城南临皋亭,筑南堂。

元丰四年辛酉 (1081) 四十六岁 躬耕东坡。

元丰五年壬戌 (1082) 四十七岁 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两游赤壁。 

元丰七年甲子 (1084) 四十九岁 迁汝州团练副使。游庐山、石钟山。过金陵访王安石。

 

 

庙堂难度日

 

元丰八年乙丑 (1085) 五十岁 得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六月自常州起知登州。十月到任才五日,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  

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1086) 五十一岁 升翰林学士,知制诰。对尽废新法有所保留。是年王安石、司马光相继离世。  

元祐二年丁卯 (1087) 五十二岁 四上札乞外任,不许。  

 

 

再请江南行

 

元祐四年己已 (1089) 五十四岁 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事。五月谒张方平。七月到达杭州任所。  

元祐五年庚午 (1090) 五十五岁 疏浚西湖,建苏堤。治理太湖。赈灾、防灾,接连上表《奏浙西灾伤》《相度准备赈济》等奏状。

元祐六年辛未 (1091) 五十六岁 三月,被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爆发扬州诗祸。八月出知颍州军州事。  

元祐七年壬申 (1092) 五十七岁 疏浚颍州西湖。移知扬州军州事。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祐八年癸酉 (1093) 五十八岁 在京任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八月,妻王闰之卒于京师。九月出知定州军州事。  

 

 

归期何迟迟

 

绍圣元年甲戌 (1094) 五十九岁 四月,贬知英州。未至贬所,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十月二日到达贬所。  

绍圣三年丙子 (1096) 六十一岁 朝云病故。  

绍圣四年丁丑 (1097) 六十二岁 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属今海南岛)安置。五月遇弟辙于藤州。七月抵贬所。  

元符元年戊寅 (1098) 六十三岁 在儋州。被逐出官屋,在城南桄榔林下买地筑屋,名曰“桄榔庵”。

元符三年庚辰 (1100) 六十五岁 五月,改廉州安置。后得旨奉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年底踏上北归之路。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1101) 六十六岁 五月至真州,作《自题金山画像》诗。六月初暴病,止于常州。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七月二十八日卒。  

崇宁元年壬午 (1102) 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眉山出神童 1             

老泉得子 1

取名苏轼 4

初闻新政 6

景仰范滂 7

为师改诗 10         

第二章 文名动京师 13

张公荐贤 13

韩琦识才 16

欧公误会 19

仁宗得意 23

第三章 仕途初跋涉 28

签判凤翔 28

祭神祈雨 30

陈公短长 34

苏章石壁 38

韩琦伎俩 40

十年生死 44

家事国事 47

巧对辽使 53

苏王结怨 57

批评新法 61

第四章 苏公天下知 70

情深谊长 70

结交佛印 75

通判杭州 80

西湖畅游 86

题联莫干 95

初为太守 97

天灾人祸 99

词风千古 106

徐州抗洪 111

乌台诗案 117

被捕下狱 123

无可救药 126

第五章江湖好自在135

东坡居士135

赤壁三唱142

传闻病故149

辞别黄州152

题诗庐山155

夜探石钟157

金陵见王160

第六章庙堂难度日163

太后苦心163

争论新法170

不合时宜174

苏门学士182

蜀党洛党195

第七章再请江南行200

急民所急200

治病救人206

整治西湖209

与民同乐213

化朽为奇215

扬州诗祸223

颍州岁月228

扬州花会233

第八章 归期何迟迟 238

出知定州 238

连遭贬谪 244

惠州行程 250

朝云之死 256

远涉海南 260

儋州晚秋 263

浩气长存 267

附 录 苏轼年谱简编 271

再版后记 27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