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庄子内篇引归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8467
  • 作      者:
    谢彦君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庄子》一书自晋朝郭象作注后,至民国时期注家便多至百余,其中不乏各个时代*著名的学者。至于当代,则著作更其杂多,注解各出己见,各有特色。本书试图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庄子思想给出较为忠实的解读,还原《庄子》全书的思想宗旨,并再现其始终一贯、毫无矛盾的理论风范,并试图对过去注解《庄子》所遗留下来的部分疏漏,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全书文字简洁、生动、准确,与《庄子》的文风相呼应,具有语言上的流畅美。


展开
作者简介

谢彦君,海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旅游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工作,对于庄子思想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看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何谓“逍遥”?要而言之,即“无心”。所谓无心,乃是无刻意、无系心、无执念。心无所系,则自逍遥。

何谓“游”?要而言之,即“无为无不为”。所谓无为无不为,乃不刻意其为,不系心于为,不执念于为;凡有为,则为其所不得已。此庄子所谓之“游”。当然,庄子所谓“不得已”,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难之处。而修道的关键,就在于识得这个“不得已”。

所以,庄子所谓“逍遥”,非真逍遥于江海、逍遥于林下、逍遥于云天之外、逍遥于草莽兽群,乃是逍遥于言辩、逍遥于养生、逍遥于人间世、逍遥于帝王、逍遥于庶民,逍遥于大鹏千万里之翱翔、南徙,逍遥于蜩雀数仞之决起、腾跃。所谓“游”者,乃游于“有无”、游于“有为与无为”、游于“有辩与无辩”、游于“可与不可”、游于“材与不材”、游于“有用与无用”、游于“方内与方外”,总而言之,以《庄子》作为一部真正的、完全的知识论著作,是游于“有知与无知”。这才是“逍遥游”三字的真义所在!

如何而不能得“逍遥之游”?答案就是“有待”——凡有待,则不得“逍遥”游。心有所系,则必有所待;有所待,则无逍遥游矣。大鹏心系九万里之南徙,其有待矣;蜩与学鸠心系榆枋,其有待矣;列子御风,亦有待矣。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其必无待矣!凡无待之游,即为逍遥游。有待之者,盖因心系于有己、有功、有名,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故无待。无待之人,乃为真人。所以,许由欲无名,尧欲无功,皆几于真人之神者、圣者;藐姑射山之四子,则是真人之神者、之至者矣,并为尧所向往之。惠子有知,却不能因顺小用、大用之材,不能善处有用、无用之间,吟必倚树,瞑必据梧,而终以“坚白”鸣,故而不得逍遥游,是庄子所最不取者。此为《逍遥游》篇之关节。

试想,吾辈于今日,恰遭逢知识爆炸之时代,谁不以知为傲?谁不以知为生?谁不欲以所知逞其辩才?如此,又安得庄子之“逍遥游”?

细思极恐,而若有所思,则自安安人矣!

……

 


展开
目录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附录:本书主要征引及参考的著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