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追求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黑格尔《小逻辑》的思辨演绎)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81345
  • 作      者:
    贺长余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贺长余,1984年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唯物辩证法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教学。曾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学习时报》《哲学动态》《社会科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社会主义研究》《理论月刊》《中国社会科学报》《辽宁日报》(理论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纪检监察报》《南方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等重要理论刊物与网站转摘。
展开
精彩书摘
  《追求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黑格尔《小逻辑》的思辨演绎)》:
  附释二:“逻辑学就是以纯粹思想或纯粹思维形式为研究的对象”,逻辑学就是专门为揭示或澄明思维如何生息不止地永恒存在历程的,一旦思维有了停滞或外在的规定,它便有了终结点,也就成了非存在,从而走向自身毁灭。思维思考的是大生命如何存在的事业,是自由的存在精神,即便在他物中,它也能够将他物的规定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成为自由。“只有当没有外在于我的他物和不是我自己本身的对方时,我才能说是自由。”这种自由是从自身出发又回到自身的运动,它完全不同于依赖外界的冲动。冲动总是由外在的刺激所引发,一旦刺激不见,冲动也会自然消失。在这个意义上讲,冲动是不自由的,要受到外在驱使。反倒成为证明别的东西客观存在的偶然性要件,冲动成了偶然性的物件,即便它曾过于频繁地表现自身,反复地冲动,多次印证他者存在,可也只是表面上的、形式的自由而已,实质上它却早已放弃了自身永恒存在价值与意义(当然像这样的存在物,在逻辑学的运演中也会逐渐地被扬弃掉)。所以,当我在思维自身时,一定要放弃我的任何外在的主观任意性干涉,必须要深入事情之中,让思维自由地做主,不要干涉思维,使其偏离自身的运转轨道,从而消解它的存在。
  逻辑学既研究思维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彰显存在之为存在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逻辑学极尽所能地表现出孕育生命的伟大。在逻辑学的全体系中,所涉猎的全部环节,都将因成为思维的逻辑本身而分有高尚的存在,包括高贵的死亡在内,成就永恒之城。如像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恰恰因为蕴含逻辑学的“富有生气的灵魂”而成为哲学。再以概念中的推论为例,“我们可以看见推论是这样的一个规定,即特殊是普遍与个别两个极端结合起来的中项”①。推论(按照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概念的运作方式)恰恰是给予个别性以普遍存在的方式,是一种赋予个别性以永恒生命存在的方式。若是没有这一赋予生命存在的逻辑运演,那么自然哲学就会降为干瘪的自然。
  既然思维的逻辑运作是赋予生命的根本,对象之所以存在以及怎样存在恰恰是因秉承了思想理念的灵魂,而积极奔向永恒不息的存在之路,由此便具备了永恒价值和意义。这条存在之路是对象实现自身存在的必然之路,是证成自身的命运之路,也正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所指出的“真理之路”。只要对象按照这种纯粹逻辑的思路运动发展,它才是存在的、被自身证明的,也就是真实可靠的;否则它便是流变的、幻灭的、暂时的“意见”。这种理解方式与我们通常所接受的真理观念有些不同,通常我们认为,所谓的真理无非是我们的表象与对象相符合。但这里所讲的真理是指,思想的内容或对象要与思想或思维逻辑本身相符合,换句话说,就是要与它自身的永恒不息的绝对存在的理念相符合。若是思想内容与思想本身不符合,那么思想内容将完全丧失存在意义,从而也将丧失实现自身的必然。当它已经不是它自身时,它也就必然是虚假的非存在。所以,在黑格尔看来,思想本身才是真正判定自身真假的唯一标准。而不需借助于其他外在的标准。外在的标准只会终止思想的存在,阻碍思想内容成为思想本身,荣享永恒存在的价值。
  附释三:实际上我们会采用种种不同方式去认识真理,比如常常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认识真理。“一说到经验,一切取决于用什么样的精神去把握现实。”像歌德这样的思想家,会通过静观自然、透视历史的直接方式,洞见理性原则,并把它展现出来。还有些人也会通过间接的反思,来规定和认识真理。不过这两种方式,都还不是表述自在自为真理的真正形式。认识真理最完善的方式,就是思维自身表述自身的这种自由的运演方式。要想说明该方式的完善性,就必须先厘清其他认识方式的规定性与局限性,以及思维把握自身的理性方式又是如何扬弃或超越这些有限的认识方式,而最终把握绝对真理的。曾经古代的怀疑主义,早已做了前半段工作,不过后半段对于通达理性真理的工作,却采取了有限态度,把有限材料硬塞给理性对象,加以严格的批判,试图获取心灵上的无限慰藉。那么,在初步论中,要给予各种有限的认识方式以中肯的评判和揭示,只能是以非科学的、后天给予现成材料和对象的方式进行。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黑格尔《小逻辑》创生的外在缘起与内在必然
第一节 关于三版序言及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的说明
第二节 关于导言部分的说明

第二章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
第一节 逻辑学的初步形态
第二节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
第三节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
第四节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态度
第五节 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

第三章 存在论
第一节 质
第二节 量
第三节 尺度

第四章 本质论
第一节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第二节 现象
第三节 现实

第五章 概念论
第一节 主观概念
第二节 客体
第三节 理念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