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历史文化丛书·淮河流域早期文明》:
蔡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蔡叔度于蔡。杨宽先生认为“蔡”“祭”古音同,通用。蔡叔所封之蔡原在祭,建都于蔡,辖地大致在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春秋初年,蔡国曾出兵与鲁、宋等伐郑。公元前684年楚国将蔡国纳入楚国控制范围。公元前531年,楚一度灭蔡,三年后蔡平侯复国,并迁都吕亭(今河南新蔡)。公元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蔡昭侯迁都州来(安徽凤台县),经五世,于前447年再次为楚所并。
蔡国遗址,因都城三迁,故有三处:1.上蔡。自蔡叔度公元前1045年受封到公元前531年蔡灵侯被杀,蔡在此共历18王,514年。蔡国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上蔡县。蔡国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现存城墙高4-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小夯窝圜底。城墙缺口较多,疑是城门遗址。南城墙三处,西城墙一处,保存较好。城内中部有一土台,称二郎台,面积120万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台上台下还有许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说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建筑。城内西南隅翟村一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个土冢,相传为蔡侯墓。2.新蔡。自公元前528年蔡平侯迁都新蔡至公元前493年蔡昭侯迁下蔡,蔡在此共三王,35年。现新蔡城北有蔡侯墓和公室墓群七十二座。3.下蔡。自蔡昭侯迁此到公元前447年蔡亡,蔡在此四侯,历47年。今安徽寿县、凤台县、淮南市葬有蔡侯,此三地古称寿州。寿县蔡侯墓位于寿县西门之内,系1955年在治淮工程中发现。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是春秋晚期的标准器,可作为铜器断代标尺,还有大量铭文,因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项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姬姓或姑姓,子爵,又称项子国。位于今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之间,都城在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西郊,和陈国、顿国、沈国相毗邻,地跨颍水而立。鲁僖公十七年(前643)灭于鲁国,仅存项地名。后为楚国所有,项羽祖先世世为楚将,封于项,以项为氏。楚襄王时以陈(今河南淮阳县)为都,项为别都。
宋国,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都城为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宋国地位特殊,与周为客,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继承商文化。春秋时期,宋襄公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宋国末代国君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国强盛起来。他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受到齐、楚、魏三国的忌恨,公元前286年.齐国、楚国与魏国联手灭掉宋国,三国瓜分宋国领土。宋国从第一位国君微子启至最后一位国君宋康王,历经35君,时跨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长达754年。它的版图最大时跨有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端之间,皆膏腴之地。
陈国,西周时的诸侯国,国君妫姓陈氏,是虞舜后裔。陈国的建国君主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职(也就是掌管制作陶器的官)的虞阏父(又称遏父)之子满,史称陈胡公,为陈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滑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陈国所在的位置被称之为“太嗥之虚”。陈境地处黄河以南,颍水中游,淮水之北,是为淮阳之地。在地理上,与蔡接近,北方的邻居还有夏的后裔杞和商的后裔宋,西南则有楚和徐。东周初期,西北方又有从西方迁来的郑。由于地处中原,属于重要的交通枢纽,陈人受商族人影响擅长经商。春秋后期,东方吴国崛起,与楚国竞争。陈国又只得游走于吴楚两国。不久吴国被兴起后的越国压制,亲吴的陈国便最终为楚所灭。
杞国,是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0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杞国虽小,但也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杞国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后,存有夏礼,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历史上还流传着一些和杞国有关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说的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杞国,可见杞国多经磨难而造成的国人忧患意识。
沈国,姬姓,周朝诸侯国。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由于春秋时期沈国与楚国毗邻,不得已而与楚国结盟,后多次被晋国或晋国支持的中原诸侯国攻破。《水经注·汝水》云:“汝水又东南,左会漶水。……又东径平舆县故城南,为漶水。县,旧沈国也,有沈亭。”可见沈国最后国都的遗址可能在河南平舆北射桥镇古城村。沈国究竟封于何处,史学界争议颇多。有人说封于今安徽省临泉县古城子,有的说封于今河南平舆县北射桥镇古城村,还有说封于今河南固始。
许国,西周及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西周初,封许文叔于许(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建立许国,国君为姜姓,爵位为男爵。公元前576年,许国迁都叶邑(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迁都夷邑(今安徽省亳州市城父镇)。公元前524年又迁都白羽邑(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公元前506年再迁容城邑(今平顶山市鲁山县东南)。战国初,许国被楚国所灭。
房国,曾与今河南遂平县建立的一个祁姓诸侯国,国君为尧子丹朱之后,始封之君为丹朱。侯爵,故称房侯国。丹朱子陵以父封邑为氏,称房陵,公元前529年为楚所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