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面向低碳生态旅游的自然风景区系统测度与预测研究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4140
  • 作      者:
    骆毓燕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及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增长模式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同。
  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各国自主贡献与减排承诺严重不足,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需要在国家、城市、行业和家庭等各个层面快速推进行为转变、技术升级和系统性变革[1]。目前,我国也在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破解可持续发展的困境[2]。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是“无烟绿色产业”,但其已经成为碳排放的大户,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发布的Towards a Low Carbon Travel & Tourism Sector显示旅游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占全球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3],旅游活动也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旅游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各地区应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旅游道路。
  旅游作为一种人们了解大自然的休闲娱乐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产业门类,2019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到123亿人次,全球旅游总收入达到5.8万亿美元[4]。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物质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精神的追求,而自然生态旅游则是精神享受的*佳选择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直快速增加,其中90%是人类活动所致[5],根据预测,到2035年整个旅游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152%,而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由此可见,发展低碳旅游势在必行,否则必与全球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决策背道而驰[6,7]。
  低碳经济时代使低碳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旅游业日益显示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8]。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产地数量众多,但仍不能满足旅游旺季迅猛增加的旅游需求,旅游地人满为患的情况时有出现。旅游地的自然风貌是旅游地区的核心价值所在,其具有不可再造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是低碳生态旅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低碳生态旅游,明确体现了节能减排的举措,既能以一种新方式催生发展自身的原动力,又能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鉴于此,对促进自然保护区、风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综合集成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景区低碳化发展态势进行预测,以期建立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区低碳化建设的集成测度、仿真预测体系,促进景区倡行低碳生态旅游理念,践行低碳化发展方式,推进自身低碳化建设,构建低碳化景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保持人景和谐共生。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面向低碳经济时代,针对现阶段关于景区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资源开发等方面评价中的问题和不足,本书进一步交叉融合多学科知识,探讨景区系统内在结构,提出景区低碳化发展状况的评判体系。本书以低碳经济时代为背景,以预测景区系统发展状况为研究目标,以景区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景区的利益相关者为辅助研究对象,在低碳经济、系统科学、管理熵、旅游管理、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的基础上,使用演绎-归纳混合法、分解-联合法;在对低碳化景区系统及其所含的多个子系统内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等理论,灰色关联法、G1法、语言集成算子等方法,提出多角度、多维度、多尺度的评价模式,对景区系统低碳化发展进行综合集成测度,从多个维度、多个尺度展示景区系统各层次的状况及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总态势,以此来评判景区系统在低碳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从宏观、微观层面展示景区在低碳化管理运作下的状态,并利用仿真技术,预测其态势,通过综合全面地反映景区当前的有序性状况及发展状况,为景区低碳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从多个角度,运用访谈分析手法,面向景区员工及居民,获取一手信息资料,面向游客,使用问卷调查方式,基于语言集成算子,实现“从语言信息获取到语言信息评价”的过程,客观反映游客体验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状况。
  1.2.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低碳化景区、管理熵与管理耗散结构理论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复杂性科学、系统工程、系统控制、旅游管理等基本理论和方法,集成管理熵增和耗散结构评价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概念模型、语言集成算子,融合主客观G1法与灰色关联法的组合赋权法,分析影响景区低碳化建设的因素集及作用机理,并考虑旅游景区所具有的经济性、生态性、社会性等特性,提出景区系统低碳化发展的多维集成评价指标集及评价过程体系。本书的研究对丰富低碳经济环境下景区低碳化建设、景区评价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以及交叉学科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应用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以及系统建模思想,对自然风景保护区系统开展研究,在景区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当景区开放性复杂巨系统的管理熵值*小时,则景区系统受控有序度*高,使得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大限度地和谐共生。本书以景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从宏观上进行评价,还从宏观到微观的尺度,立足于游客、居民、管理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建构多角度、多维度、多尺度的评价模式,实现对景区低碳化管理过程的粗、细粒度相结合的评价及反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系统评价,尤其是自然风景区系统评价理论。
  2. 现实意义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下,为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良好、可持续发展,需树立低碳经济理念,采用全新增长模式,从传统的粗放型方式向新兴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发关注环保与生态。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区发展需要转型,低碳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潮流的旅游方式。面向低碳景区,如何基于系统工程、复杂性科学的视角,从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生态表征、低碳控制、建设保障等多层面评估景区低碳化建设效果是极具探讨、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本书具有如下重要的意义:*先,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背景下景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其次,揭示景区实施低碳环保建设的效果,并为今后的景区低碳化建设路径调整提供改进及完善的决策建议;*后,通过实践验证的低碳化景区系统集成测度模式、预测分析可供其他同类景区参考,为景区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适时控制、高效管理提供依据。
  1.3 研究内容及特色
  1.3.1 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旅游景区低碳经济理论探讨
  基于低碳经济理论,阐述旅游景区演化趋势,并对旅游景区低碳经济理论的内涵、低碳化景区系统(decarbonated tourist attractions system,DTAS)与低碳景区系统(low-carbon tourist attractions system,LTAS)的概念等进行界定,指出低碳化景区系统不仅仅关注“低碳化”或“发展”,而且使其发展“绿色化”,即寻求低碳化发展方式,推动景区复合、系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低碳经济时代,旅游景区在运行过程中,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和高效集成管理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在发展自身旅游经济、带动当地发展的同时,将“低碳化”与“发展”紧密融合,运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和综合集成管理手段,提升景区节能和环保水平,提高植被覆盖率;使景区游客人均碳排放量下降,单位碳排放收益上升,碳汇能力增强,能耗效率提高,污染程度降低;使旅游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景和谐共处,不断实现低碳化发展过程。低碳化景区系统即使未达到低碳景区的目标要求,但其发展趋势良好,它是景区寻求关键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人景和谐共处、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态势、向低碳景区转化的必经过程及中间状态。低碳景区是低碳化景区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控制、低碳旅游管理等方面不但呈现低碳化发展趋势或保持平稳发展状态,而且其景区系统包含低碳化程度、低碳技术应用、管理服务等在内的经济、生态、社会等效益水平及相关指标数值均上升至一定高度或达到一定约束限制,在同行业内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基于此,本书进一步阐明低碳化景区系统的层次结构、特性、要素、要素间关联等,并指出景区低碳化建设构架与低碳化发展路径。
  2. 系统建模理论方法分析
  通过回顾熵理论的发展历程,本书对管理熵与管理耗散的内涵及其在组织变革、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绩效评价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行梳理,明确了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管理过程中管理理论的认识、管理系统运动规律的把握、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从宏观角度总览到微观角度剖析的新途径。
  旅游景区是一个复杂的开放巨系统,故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反映景区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如游客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景区管理活动对游客行为的引导作用、景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兼顾等,基于管理熵与管理耗散结构理论,探讨旅游景区系统运行机理、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演化原理,同时对其演化方向进行判定。
  在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本书综合运用管理熵理论、低碳经济理论、管理学等多种理论,集成管理熵增与管理耗散结构评价法、灰色关联法、G1法、语言集成算子、系统动力学等多种相关评价的建模方法,至此形成低碳化景区系统研究的集成测度与仿真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管理熵理论是本书的主要理论基础,引入灰色关联法与G1法组合赋权的管理熵增与耗散结构评价过程恰能从宏观、微观角度系统地揭示景区低碳化建设的系统序度、发展趋势,利于揭示系统发展状态,并判断其变化趋向;基于语言集成算子的游客低碳旅游体验主要表现为对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状况的感知;系统动力学应用于景区系统仿真中,着眼于系统内部结构,体现系统边界内要素间的相关性和反馈过程,对景区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
  3. 基于管理熵的低碳化景区系统综合集成测度
  在对旅游地评价、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多角度(multi-angle,MA)、多维度(multi-dimensional,MD)、多尺度(multi-level,ML)测度模式(MA-MD-ML,M3ADL),如图1.1所示。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内容及特色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主要特色 6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7
1.4.1 技术路线 7
1.4.2 研究方法 8
1.5 本章小结 9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0
2.1 低碳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 10
2.1.1 低碳经济 10
2.1.2 低碳旅游 11
2.1.3 生态旅游 12
2.2 旅游地评价的研究现状 13
2.2.1 旅游环境容量 13
2.2.2 游客满意度 13
2.2.3 旅游地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4
2.3 系统评价理论及方法的研究现状 15
2.3.1 指标筛选与权重确定 16
2.3.2 系统评价方法 17
2.4 本章小结 19
第3章 旅游景区低碳经济理论探讨 20
3.1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20
3.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20
3.1.2 低碳经济的特征 20
3.2 旅游景区内涵特征及演化趋势 21
3.2.1 旅游景区内涵 21
3.2.2 旅游景区特征及分类 22
3.2.3 旅游景区演化趋势 23
3.3 旅游景区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内涵及相关概念界定 25
3.3.1 旅游景区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内涵 25
3.3.2 低碳化景区系统与低碳景区系统的概念界定 26
3.3.3 低碳化景区的目标及层次 28
3.3.4 低碳化景区要素关联分析 30
3.3.5 低碳化景区的功能及特性 33
3.4 旅游景区低碳经济发展方式 39
3.4.1 旅游景区低碳化建设构架 39
3.4.2 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路径 40
3.5 本章小结 41
第4章 系统建模理论方法分析 42
4.1 管理熵与管理耗散结构理论 42
4.1.1 熵理论发展简述 42
4.1.2 管理熵与管理耗散结构的内涵及应用 44
4.1.3 基于ME-MDS的旅游景区系统运行机理 48
4.2 系统建模理论及方法 51
4.2.1 系统建模概念及原则 51
4.2.2 系统建模方法及途径 52
4.2.3 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系统测度模型及仿真预测方法 53
4.3 本章小结 54
第5章 面向低碳生态旅游的自然风景区系统测度 55
5.1 多角度、多维度、多尺度的系统测度模式 55
5.2 景区低碳化发展多维度、多尺度测度 56
5.2.1 多维度、多尺度测度的效用 56
5.2.2 基于ME-MDS的景区低碳化发展测度模型 57
5.2.3 景区低碳化发展评价指标集 60
5.2.4 权重确定的方法集 74
5.2.5 景区低碳化发展的评级参考 77
5.2.6 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测度过程 79
5.3 面向利益相关者的景区低碳化发展多角度验证性评判模式 79
5.3.1 多角度验证性评判模式的效用 79
5.3.2 基于问卷调研的游客体验景区低碳化发展的评判体系 79
5.3.3 基于访谈分析的员工与居民感知景区低碳化发展 85
5.4 验证性分析 85
5.5 案例分析——J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系统测度 85
5.5.1 案例对象 85
5.5.2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86
5.5.3 评价指标应用集构建 87
5.5.4 评价指标平移无量纲化 88
5.5.5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88
5.5.6 评价结果计算与分析 93
5.5.7 基于MA的J景区验证性评判 96
5.6 本章小结 104
第6章 面向低碳生态旅游的自然风景区系统预测 105
6.1 景区低碳化发展仿真预测模型构建的目的 105
6.2 景区系统边界及结构分析 106
6.2.1 系统边界 106
6.2.2 系统结构 107
6.3 系统仿真模型构建 107
6.3.1 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因果关系图 107
6.3.2 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流图及方程式 112
6.3.3 基于Vensim软件的仿真实现 114
6.3.4 系统过程趋势预测及调控分析 114
6.4 案例分析——J景区系统低碳化发展的仿真 116
6.4.1 案例对象 116
6.4.2 J景区SD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 116
6.4.3 J景区系统过程趋势预测与调控分析 123
6.4.4 J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25
6.5 本章小结 127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128
7.1 主要研究结论 128
7.2 研究展望 129
参考文献 1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