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缠论基础篇之理论基础
1.1 缠论的产生
1.2 缠论的立论基础
1.3 缠论的唯一原则
1.4 缠论的两大假设条件
1.5 缠论的三大支点
第 2章 缠论基础篇之市场法则
2.1 缠论的基本原理
2.1.1 走势终完美
2.1.2 走势类型必含中枢
2.2 缠论的中枢定理
2.2.1 走势中枢定理
2.2.2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
2.3 交易心理
2.3.1 赌徒心理
2.3.2 单一思维
2.3.3 脆弱心态
2.3.4 心理较量
第3章 缠论形态篇之K 线
3.1 K 线的包含关系
3.2 K 线包含处理原则
3.2.1 向上处理及原则
3.2.2 向下处理及原则
3.3 K 线包含处理顺序
3.3.1 时间处理原则
3.3.2 再次处理原则
3.3.3 K 线关键位置
第4章 缠论形态篇之分型
4.1 顶分型
4.1.1 顶分型定义
4.1.2 顶分型分类
4.1.3 顶分型强弱
4.2 底分型
4.2.1 底分型定义
4.2.2 底分型分类
4.2.3 底分型强弱
4.3 分型操作方法
4.3.1 破坏分型形成
4.3.2 用分型制约分型
4.3.3 顶底分型力量均衡
从
第5章 缠论形态篇之笔
5.1 笔的定义与要求
5.2 上升笔与下降笔
5.3 笔的划分步骤
5.4 笔的延伸与结束
5.5 笔的当下模式
5.5.1 笔模式分类
5.5.2 笔模式定义
5.5.3 笔模式演变
5.6 新笔与旧笔
第6章 缠论形态篇之线段
6.1 线段概要
6.2 线段的延伸与结束
6.2.1 线段的延伸
6.2.2 线段的结束
6.3 线段破坏分类
6.3.1 线段被笔破坏
6.3.2 线段未被笔破坏
6.4 数学概念
6.4.1 特征序列与标准特征序列
6.4.2 特征序列缺口
6.5 线段划分
6.5.1 笔破坏情况
6.5.2 笔未破坏情况
6.5.3 线段补充说明
第7章 缠论形态篇之中枢
7.1 缠论也有错误
7.2 中枢定义及划分
7.2.1 中枢定义与级别
7.2.2 中枢划分
7.2.3 走势定理
7.3 中枢的变化
7.3.1 走势终完美
7.3.2 走势类型的延伸
7.3.3 走势中枢的延伸
7.3.4 走势中枢的新生
7.3.5 走势中枢的扩展
7.4 中枢操作策略
7.4.1 中枢延伸操作策略
7.4.2 中枢新生操作策略
7.4.3 中枢扩展操作策略
7.5 走势类型连接方式
7.5.1 走势类型种类
7.5.2 常见连接方式
7.6 中枢问题解读
7.6.1 级别问题
7.6.2 中枢扩展
4.2 底分型
4.2.1 底分型定义
4.2.2 底分型分类
4.2.3 底分型强弱
4.3 分型操作方法
4.3.1 破坏分型形成
4.3.2 用分型制约分型
4.3.3 顶底分型力量均衡
第8章 缠论动力篇之背驰
8.1 背驰概述
8.2 趋势背驰
8.3 趋势背驰种类
8.3.1 形态背驰
8.3.2 指标背驰
8.3.3 均线背驰
8.4 盘整背驰
8.5 背驰力度
8.6 区间套
第9章缠论动力篇之买卖点
9.1 缠论核心
9.2 买卖点分类
9.2.1 第 一类买卖点
9.2.2 第二类买卖点
9.2.3 第三类买卖点
9.3 中枢与买卖点
9.3.1 中枢延伸与买卖点
9.3.2 中枢扩展、新生与买卖点
9.4 买卖点辨析 206
第 10章 缠论工具篇之均线
10.1 均线指标
10.1.1 均线概述
10.1.2 均线系统
10.2 均线与缠论
10.2.1 均线关系
10.2.2 均线信号
10.3 均线定律
10.3.1 买点定律
10.3.2 短差程序
10.4 均线的其他应用
10.4.1 均线与中枢
10.4.2 级别定位
第 11章 缠论工具篇之MACD指标
11.1 MACD 指标简述
11.2 MACD 指标走势类型
11.2.1 两次回抽
11.2.2 双头形态
11.2.3 三角形结构
11.3 MACD 指标参数
11.3.1 参数调整
11.3.2 指标双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