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3年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经济步入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十年,也是天津经济经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营商环境重塑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天津民营经济爬坡过坎、砥砺前行,虽历经艰难,但充满韧性。本书通过长期的、连续的、大量的一线调查所形成的连贯事实数据,从企业微观的角度透视天津民营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轨迹,追踪民营企业的 发展动态、探究数字背后的企业发展逻辑和变化动因。
第二章 创新驱动:2017—2019 年天津民营经济发展
一、欣欣向荣的 2017 年
2017 年前三季度,天津民营经济增加值为 6352.19 亿元,同比增长 13.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47.6%。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 18.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 9.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7.8 个百分点,比重达到 45.8%;民营商品销售额增长 22.4%,快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 16.5 个百分点,占全市限上销售额的比重为 46.5%,同比提高 6.3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 6731.74 亿元,增长 7.8%,占全社会投资的 57.7%,其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仍是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占比分别为35.3% 和 19.3%。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 12.16 万户,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的 98.0%,其中民营企业为 6.50 万户,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领域。
目前,天津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三大态势:一是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整体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二是民间投资规模和民营企业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三是民营经济对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的作用显著,民营企业社会贡献日益突出。2015—2019 年的天津民营企业追踪调查数据显示,2017 年是近年来天津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行业和企业发展信心较足,要素价格还没有大幅上涨,企业相对竞争优势较多,银行贷款充足,企业融资缺口小,投资热情高涨。
1. 信息软件技术行业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调查显示,有 56.1% 的受访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指数为 8.35,相比 2016 年的 7.87 有所提高。其中武清、宝坻、东丽、河东等区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武清,90% 的被访企业认为,当前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并连续两年生产经营状况指数位居全市之首。与 2016年相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经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然而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第三产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
2017 年天津信息软件技术行业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行业、企业发展信心指数和增长率都居各行业之首,全市有 16.5% 的民营企业 2017 年新增投资于信息服务产业,居民营企业新增投资领域第三位。从当前经营状况、行业发展信心、企业发展信心和新增投资比例来看,信息软件技术行业极有可能成为天津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独角兽”领域。
2. 电子商务、节能环保、信息服务为主要投资方向
2017 年天津民营企业的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节能环保及信息服务,占比超过 50%,此外智能制造及房地产也是民营企业的重点投资领域。一些区企业的投资领域相当集中,94.7% 及 84.2% 的津南区企业投资于智能制造和公共产品与服务,50% 的南开区企业投资电子商务,42.9% 的蓟州区企业投资节能环保,40%的西青区企业投资智能制造。
整体而言,民营企业投资还基本集中于本行业、本领域,如 42.9% 的农、林、牧、渔业企业投资于绿色农业、31.6% 的制造业企业投资于智能制造、78.9% 的房地产企业投资于本行业。然而,一些传统的、附加值低的行业呈现跨界投资的趋势。如住宿和餐饮业最大的两项投资领域是房地产和公共产品与服务,30.8% 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投资于信息服务领域,1/3 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企业投资于科技服务,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的投资领域则更为分散。这体现出传统行业所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探索。
3. 整体融资状况改善,融资渠道更趋多元化
被调查企业的全样本融资缺口指数为 2.6,与 2016 年调查相比下降了 7.1%,2014—2017 年,被调查民营企业的融资缺口指数逐年下降,反映了企业整体融资状况的改善。2017 年各行业间融资缺口状况趋同,农、林、牧、渔业继续面临较大的融资缺口,信息软件和科教文卫正处于行业发展的上升期,投资需求旺盛,导致两个行业的融资缺口较大。
在融资渠道方面,民营企业银行信贷可得性逐年增强,民间借贷、个人拆借等非正规融资渠道的使用比例逐渐下降,企业平均融资渠道个数从 1.25 个上升到 1.29个。融资租赁、小贷公司、上市、中小企业集合债、互联网金融的使用比例与 2016年相比都有所增加,特别是上市这一渠道占比明显提高。
2017 年民营企业使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现象更加普遍,特别是小型企业。以往天津的融资租赁公司主要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租赁服务,不少公司因为缺乏项目而处于“睡眠”状态,但广大小企业的租赁需求却得不到满足。通过 3 年的发展,融资租赁企业逐渐调整业务范围和对象,放宽中小企业授信,21.8% 的小型企业通过设备租赁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同比增加 137%。
4. 利用制造业基础,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竞争优势
本次受访企业涉及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中的各种类型,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领军企业,其中没有进行名称认定的最多,占调查总数的46%,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 36%,小巨人企业占比 13%,另外是 3% 的领军企业。总体来看,受访企业近一半属于科技型企业。
2016—2017 年,为了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及市场变化,天津民营企业纷纷采取创新的方式进行升级。集中采取技术创新的企业占比最高,为 40.37%。通过产品创新(39.31%)和服务创新(35.09%)的企业占比也均高于 35%。此外,采用管理创新(22.96%)、工艺创新(20.84%)、市场创新(19.79%)和营销创新(19.0%)也是较为常见的创新方式。而在组织创新方面,企业较少作出改变。需要注意的是,有11.08% 的企业在 2016—2017 年并未开展创新活动。
在受访的天津市民营企业中,生产的创新型产品类别中智能制造(27.34%)占绝大多数。电子信息技术(11.65%)、电子商务(10.89%)占比也在 10% 以上。另外,涉及的创新型产品类别还有内容制作及分发(7.59%)、智慧城市(6.84%)、生物医疗(6.08%)、互联网金融(5.06%)、数据挖掘及分析(5.06%)、人工智能(4.81%)、绿色食品(2.28%)、云计算服务(1.77%),关于节能环保的创新型产品占比最低,只有 1.52%。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基本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天津本地的制造业基础主动创新,并进行一定的高端化升级,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核心竞争优势。
目 录
第一篇 发 展
第一章 承前启后:2013—2016 年天津民营经济发展
一、从“民营经济 20 条”到“民营经济 27 条”
二、“民营经济 27 条”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
三、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四、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五、企业的投融资情况
六、创新创业举措与企业家的创新思维
第二章 创新驱动:2017—2019 年天津民营经济发展
一、欣欣向荣的 2017 年
二、内忧外患的 2018 年
三、危机并存的 2019 年
四、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培育
五、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评价及反馈
第三章 数字化转型:2020—2022 年天津民营经济发展
一、新冠疫情对天津民营企业的影响
二、后疫情时代天津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三、民营企业的创新实践和特点
四、民营企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第二篇 挑 战
第四章 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环境
二、融资环境
三、人才环境
四、创新环境
第五章 转型升级与新动能培育
一、2014 年:税负、资金支持和市场准入为关键词
二、2015 年:同行竞争,利润下滑,税费负担有所缓解
三、2016 年: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和创新模式为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
四、2017 年:税费负担下降,成本问题突出,转型升级困难加剧
五、2018 年:组织结构障碍和社会创新环境问题开始凸显
六、2019 年:困难有所缓解,创新发展相关问题突出
七、2020—2022 年:社会生产恢复,新动能培育进行时
第六章 智能化需求与数字化发展
一、民营企业的智能化需求
二、民营企业智能化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三、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第三篇 探 索
第七章 创新创业与众创空间的发展
一、众创空间的内涵及发展脉络
二、天津众创空间发展的概况与特点
三、众创空间嵌入的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
四、天津“双创”人才引进开发的特点与问题
五、众创空间发展对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
六、发挥众创空间生态载体作用,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第八章 天津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效与特点
一、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和成效
二、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结构特征
三、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四、民营企业低成本、普惠性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第九章 天津营商环境的改善和重塑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确保“放管服”措施落地生效
二、“双万双服”的成效与深入推进的着力点
三、破除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末梢梗阻”
第十章 促进天津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机遇,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二、打造多层次、高配置的人才结构
三、对症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四、提升涉企服务效能
附 录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