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九学科”管理思维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4776990
  • 作      者:
    杨森,刘亚翠
  • 出 版 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森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

国家第一批人力资源管理师

浙江大学客座讲师

英国版权课程colour for people授权讲师

江苏省培训行业联谊会副会长

江苏省体育局培训顾问

长期服务于世界五百强企业,从事销售管理及培训工作,对各大中型企业进行服务、销售、心态、管理类培训。受到参训单位的高度评价,培训效果显著。

部分合作客户:

金融类:国资寿险、外资寿险、华夏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农商行、中国邮政银行等

企业类:长安大有汽车、宝马汽车、中国移动、苏州工业园区、碧桂园、奇正药业、安运集团、陕西西凤酒业、南京安运机电、奇正药业、萧山机场、康恩贝集团、吉田拉链、飞创科技、时代广场、国药集团、华奎电子、周子水机场、中国电信等

政府及教育类:江苏省教育厅、江苏体育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政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


一、打破对传统管理的刻板印象


有人将现代管理出现之前,即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这一百多年间,西方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方式称为传统管理;也有人将封建的、人治的经验式的管理称为传统管理。 


在一般的语境下,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经常相对出现。如果说现代管理意味着科学、系统、客观、可复制执行;那么传统管理就意味着武断、主观、缺乏包容、人事不分。


人们动辄将“管理”“传统管理”“现代管理”这些词挂在嘴边,写进报告里,却很少有人细究这些词的内涵与区别,许多人只用一种笼统的方式看待它们。


这种方式不利于厘清对管理的认识,更不利于说清现代管理等管理方式的特殊与可贵之处。


是时候打破传统管理的刻板印象了!


1传统管理


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对,可以分为西式传统管理、中式传统管理和本能传统管理。


(1)西式传统管理。


西式传统管理又被称为“传统管理阶段”“因袭管理”,是18世纪中后期工厂制度出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结束的一百余年间,西方各国企业所采用的一系列管理方式方法、制度等的泛指和统称。这个时期是西方近代企业管理由旧的封建手工业工场管理方式中脱胎出来,并缓慢发展的时期。西式传统管理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封建“人治”与经验式的管理。

其经典的古典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等。


西式传统管理特征包括以下几点,如图1-1所示。




图1-1西式传统管理特征


①一般管理者即企业主,管理方式直接、扁平,以完成生产进度为主要管理目标。管理者直接对生产者进行管理,双方有时为了各自的利益会呈现对立的状态。


②管理职能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分工,管理体系较为简单,一般不设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管理决策多由管理者主导做出,受管理者的经验与能力的影响非常大。管理决策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机性,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④管理的思路和理念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只适用于本领域、本行业,不适合直接复制应用到其他的领域。



(2)中式传统管理。


中式的传统管理脱胎于中国传统思想,有非常浓重的人本位思想,将人作为核心要点和管理的重点。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至此,在管理中,需要完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步。


在这八步中,前五步指向自身,是“修己”的功夫;后三步指向他人,是“安人”的本领。中式传统管理步骤如图1-2所示。




图1-2中式传统管理步骤


在中式传统管理观念中,做好管理首要的是做好自己,由此才能“以德服人”,管理好别人。中式传统管理更倾向于将管理作为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而不是独立不变的实体。在管理中,团队中的人、事、地点、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3)本能传统管理。


事实上,人们很少真正有目的地训练自己的管理思维,都是按照自己的本能来进行实际的管理。这些本能的管理方式,可以看成一种传统管理。


例如,在意排序的人,往往有着清晰的逻辑思维;喜欢朋友支持的人,特别在意关系的维护。


这些本能为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之后,也可能导致思考方式的单一化。


思考方式单一化、只解决某一个问题,缺乏总体思维,会导致人们学习了什么,就运用什么。例如,学习了头脑风暴,就想要通过头脑风暴解决所有问题;

学习了人机料法环,于是遇到问题只考虑人机料法环;

学习了鱼骨图,于是所有的分析都借助鱼骨图。


2传统管理的利与弊


不同文化背景下产出的传统管理各有利弊。


西式传统管理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求效率的大背景下,目标指向性极强,执行力也很高。对于那些小规模的加工制造业来说,要想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可以从西式传统管理中吸收借鉴经验。


然而西式传统管理对生产者的关怀较少,受管理者的影响非常大,一些能力不足的管理者容易将组织带进“死胡同”中走不出来,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现代新型企业。这是西式传统管理的主要问题所在。当一个小微企业想要求突破、谋发展时,就不能盲目地借鉴这种管理方式,而要从其他的管理方式中寻找答案。


中式传统管理非常注重管理中的“人”本身,变通性和包容性都很强,制定的制度也很有弹性,主要依靠企业文化来约束员工,员工身居其中,能体味到很浓的“人情味”。这种管理方式非常有利于公司中企业文化的形成。对于一些注重创新和创造的文化企业,中式传统管理非常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保护员工的原创力。


然而,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太适合那些要效率、要产量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往往不需要太多的“人情味”,甚至将“人情味”过重视为一种负担。这些企业希望员工是理性且具有高执行力的,希望身处组织中的员工不会因领导的态度影响手头的工作。


3传统管理并不过时


很多人将传统管理看作过时的管理方式,认为传统管理是老式的、迂腐的、主观的。其实不然,在讨论传统管理时,要看到传统管理实用且极具智慧的一面,以及企业想要通过管理达成的目标。


如果企业想要通过管理达成的目标,正好是传统管理的强项,那么,不妨抛弃偏见,大胆地使用传统管理。例如,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微加工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团结企业内的所有员工,加快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相比盲目引入现代管理,使用“西式传统管理+中式传统管理”的方式反而更能凝聚团队的力量,提高生产效率。


传统管理并不会过时,这不是一个凭空想象的论断,也不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盲目信任,而是对传统管理方式所包含的内核的信任。


西式传统管理的内核是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多的利润;中式传统管理的内核是“以人为本”。这样的管理理念,虽然各有利弊,但永远不会过时,甚至其中不少益处还是许多现代管理所欠缺的,值得吸纳和借鉴。


4如何妥善利用传统管理



传统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就某一个问题进行长期训练,形成固有的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生产类企业强调精益生产,互联网企业则重视市场下沉,金融企业对于利润的关注超过很多其他企业……这些都是管理思想。企业本身是由很多部门组成的,有很多工作内容。在现有这些管理思想之外,是否有其他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无论是中式传统管理,还是西式传统管理,或是依靠本能的传统管理,往往有着思考方式单一化、不能因事因地制宜的缺点,只解决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缺乏总体思维。在大多数情况下,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将问题解决得更好。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传统管理、现代管理与学科思维管理1

第一章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3

第二章“九学科”管理思维22


第二部分“3”:项目管理的底层逻辑33

第三章

表达、想象、“尊”与“从”——语文管理思维35

第四章记录、逻辑与分析——数学管理思维51

第五章沟通、换位与同理心——外语管理思维72


第三部分“2”:判断项目归属的分类法87

第六章设计、组织与制衡——物理管理思维89

第七章复盘、迭代与革新——历史管理思维102


第四部分“4”:有力的思维方法论117

第八章创新、实验与催化——化学管理思维119

第九章灰度法则、二八法则与生态系统——生物管理思维131

第十章尊重规律、划分与问题树——地理管理思维143

第十一章顶层设计与CAF法则——政治管理思维150


第五部分思维的实践:从关键词到解决方法161

第十二章“九学科”管理思维的落地:找关键词、对应学科、

解决方法163

第十三章“九学科”管理思维的落地实操167

参考文献17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