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日照历史文化故事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969821
  • 作      者:
    王志民
  • 出 版 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日照,历史悠久,文化丰厚,人才济济。日照依托海洋资源奋斗谋生的历程,是中华文明刚健有为、奋发图强的生动缩影:海盐业的发展促进了日照地区人口的聚集与行政建制的不断升格;作为山东南部门户,日照在保卫国家海防、抗击外来侵略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航运业的发展兴盛使日照成为北方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日照文教兴盛,为历朝历代输送了众多安邦定国的名臣与德才兼备的大师。文脉延绵,不绝如缕,古老而年轻的日照,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蝶变。    本书紧紧围绕日照市优势和特色展开,主要记述日照历史故事、文化遗址与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是推动文化廊道落地、推进片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认同、深化文旅体验的重要载体。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志民,本丛书总编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齐鲁文化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曾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主持完成齐鲁文化研究12项重大学术工程,主编《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山东区域文化通览》《中国名门家风丛书》《历代诗咏齐鲁总汇》等大型学术丛书。出版个人专著《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中华书局)、《齐文化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等,发表学术文章100余篇。13次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重大成果奖两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社会科学名家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向海奋斗
日照文明发展的历史,正是一部向海奋斗的历史。西汉时期,日照地区为海曲县,因盛产海盐,设有盐官。日照因位于“濒海日出处”,是“日出初光先照”之地而得名。北宋时设日照镇,金朝升格为县,都是基于发达的海盐业所引发的人口聚集与商业流通。日照是山东南部门户,在保卫国家海防、抗击外来侵略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朝设立的安东卫成为一座至今屹立于人民心中的海防古城。清朝的涛雒人丁泰向康熙皇帝上《开海禁疏》,率先打开了山东“海禁”,日照的海上贸易得以发展。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军民兴建安东卫盐场,在海滩上种下大片“白银”。新中国成立后,石臼港的建成为日照市的建立播下了一粒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种子……历史足印坚实铿锵,正在助力日照向现代化海滨城市的精彩蝶变。
1.日照前世名“海曲”
古印钩沉一海曲
清朝咸丰年间,在日照县瞻埠潭西南方的一座小山上,村民挖出一块二寸见方的古印。这本不算稀奇事,因为在这座被称作“崮”的小山上,村民常常掘出铜制箭头或铜印。但这方古印却有所不同,它的鼻纽古朴,上书“海曲督印”四字,篆法精妙。著名朴学大家许瀚先生对其进行了鉴别,认为这是一方汉印。
汉朝时,日照县地的确曾为海曲县。“海曲”因何而建,又因何而废?“海曲督”是何人?一方小小古印,钩沉起多少轮汉时明月……
汉朝建立后,折中地继承了秦朝所创立的郡县制,推行一种郡县与封建兼而有之的郡国制。秦朝所设的琅邪郡被保留下来,辖五十一个县,其中一县为西汉初设,名为海曲,治所位于今天日照市东港区烟墩岭村南300米处。
此县为何得名“海曲”?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日照县志》有这样一条记载:“海限塞山,有此一曲,故名。”“海曲”高度概括出了它的地理特点——被海洋所围限,被群山所阻塞,这里是山海间的一曲之地,是僻居海隅的一处小地方。
虽然地理位置上有些偏僻,但这里海洋资源丰富,沿海滩涂广阔,港汊沟渠相接,气候四季分明,是一块盛产海盐的宝地。西汉时,海曲县设有盐官。盐官是盐政官署,管理一个地区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
为何要设立官署来管理盐务呢?
在古代,盐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其地位堪比今天的石油,被称为“白色的金子”。食盐专营能够给政府带来稳定可观的税收,为安邦定国发挥巨大作用。比如,古罗马、印度都曾实施过盐业专卖,古罗马士兵最初的军饷中有一部分就是盐,今天英语中的“薪水”salary就是从“食盐”salt演化而来。
西方如此,中国也是这样。春秋时期,齐国贤相管仲推行“官山海”的政策,将海里的盐、山里的铁都收归国有,促使齐国迅速崛起,齐桓公也因此成为一代霸主。
西汉时期,汉武帝数次征讨匈奴,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致使国库空虚。因此,他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国家对生产与销售盐铁的权利进行垄断。 元狩四年(前119),盐铁官营政策开始全面实施:政府招募百姓进行盐业生产并提供煮盐用的大盆,有敢私自铸铁器煮盐的,要对其施以刑罚,并没收他们的器物。全国多地设立起主管盐铁的地方官府,选拔了一批经营有方的盐商充任盐吏。元封元年(前110),各县设置盐官或铁官。最迟从这一年开始,海曲县设了盐官。
古代“盐”字的小篆写法“□(特殊字体)”能够反映出盐业生产的管理方式:火上架着煮盐的器皿,人在不停地搅拌卤水,官吏在一旁注目监视——这是对君主与中央集权的臣服与屈从。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时全国共设盐官30多处(包括海盐、池盐和井盐),仅现在的山东地区就设11处,是盐官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海曲县所属的琅邪郡,就有3处产盐区(另两处分别为计斤县、长广县,是今山东省胶州市与莱阳市东)。
P3-5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语
一、海毓日照文脉延绵
 (一)向海奋斗
   1.日照前世名“海曲”
     古印钩沉一海曲
   2.海防重镇安东卫
     安东卫的抗倭史迹
   3.康熙皇帝开“海禁”
     一道上疏打开山东“海禁”
   4.大海滩上“种白银”
     抗日根据地垦盐田
   5.海蛤珍品“西施舌”
     毛泽东主席称赞的鲜味
   6.日照东岸巨港出
     合力建设石臼港
 (二)群星闪耀
   1.日照县首位进士张莘卿
     开创“一门五进士”
   2.日照县首位状元张行简
     建书院启文风
   3.“北方学者第一”许瀚
     创立“照邑朴学”
   4.“中华炮师”丁守存
     研制中国近代首架火箭
   5.国民党元老丁惟汾
     孙中山感慨“唯丁是赖”
   6.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
     中文亮相诺贝尔奖
二、红日照耀本色永恒
 (一)丹心永驻
   1.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
     在祖籍地唤起民众
   2.五卅英烈尹景伊
     青春热血沃华夏
   3.中共日照党组织主要创始人安哲、郑天九
     血染雨花台,热血造虹桥
   4.毁家纾难的王玉璞
     不会享福的“败家子”
   5.独臂文人尹仲岩
     勇士血洒丝山之巅
   6.“人民的母亲”范大娘
     母送三儿上战场
 (二)改换新天
   1.三关口战斗
     解放五莲山区的关键一战
   2.石沟崖战斗
     “杀猪(朱)过年”慰百姓
   3.“长空雄鹰”牟敦康
     赴朝作战长眠深海
   4.“农民思想家”吕鸿宾
     铆劲写成《访苏日记》
   5.日照水库建设
     力拔山兮造水库
   6.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建设
     “台田造林”战荒滩
三、遗韵采撷海岱流芳
 (一)生活印记
   1.踩高跷推虾皮
     山海经的“长股与长臂”
   2.一人双狮舞起高兴线狮
     线、狮、球演绎飞狮夺球
   3.“飞千”技艺心中的秋千会
     春天里的民间盛会
   4.传统小船制作技艺
     匠人心中的“船使八面风”
 (二)余音绕梁
   1.鲁南五大调满江红
     盅盘碗筷合奏曲
   2.民间小演唱莒县周姑戏
     庄户人家的庄户戏
   3.以方言扎根民间的茂腔
     拴老婆橛子戏
   4.“岚山渔民号子”
     岚山渔民的“信天游”
   5.夹仓传统吹打乐
     渔民的摩斯密码
   6.人与海和谐共舞之水族舞
     鱼鳖虾蟹闹海潮
 (三)手造生活
   1.古城“钱串子”莒县过门笺
     悬于门楣上的愿景
   2.刘氏盘扣制作技艺
     巧手下的“鸳鸯”盘扣情
   3.日照农民画
     握锄耕千里,执笔绘山河
   4.传承五千年的日照黑陶
     泥与火的艺术
   5.三庄石雕石刻
     刀锋石影的情怀
   6.五莲石磨制作技艺
     “磨光岁月”
   7.五莲割花
     “绣”与“割”的艺术碰撞
 (四)日照味道
   1.日照的绿色茶饮
     炒茶人的“执着”
   2.海沙子面
     “孝子面”的来历
   3.五莲原浆
     传统工艺匠心酿造
   4.走进京城的京冬菜
     清代日照县唯一贡品
   5.日照八大碗民俗宴席
     海边灶台上的饮食文化
四、百年考古世纪辉煌
 (一)遗址寻踪
   1.一片红烧土命名的丹土遗址
     以玉为礼展史前风采
   2.东海岸边的重大考古发现
     揭示史前文化传承的“三叠层”
   3.规模宏大的尧王城
     与尧王“无关”的太古之域
   4.北大门两城镇的传奇
     从战火走来的“考古圣地”
   5.“两个名字”的苏家村遗址
     石椁墓里的千年传奇
   6.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曲汉墓
     永不褪色的丝路繁华
 (二)毋忘在莒
   1.吹响文明号角的陵阳河
     洗手偶遏千年古文
   2.文化名城莒国故城
     齐桓公“毋忘在莒”称霸主
   3.铁血藩王铲吕氏
     记一方诸侯城阳王刘章
   4.双錾白陶鬶
     五千年前飞来的鸟
   5.记汉画像石孙熹石阙
     阙门里的贵族生活
五、经山历海名人逸事
 (一)山海雄观/18l
   1.屋楼春晓
     “山头纪历”始展现
   2.福山寿地浮来山
     银杏树下莒鲁会盟
   3.山东海滨第一崮
     体验大山里的“田园综合体”
   4.五莲山一九仙山地质公园
     奇秀不减雁荡
   5.万艘渔船平安抵港(万平口)
     渔民的幸福港湾
 (二)钟灵毓秀
   1.千年古刹定林寺
     刘勰归隐《文心雕龙》出
   2.流风余韵柱史公祠
     三代著述《金瓶梅》
   3.海边礁石上的石刻
     万里海疆第一碑
   4.众河之源一石亭
     “满腹诗书”老钟楼
   5.船员的生命航标
     石臼灯塔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