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言文选读(第一册) 张中行编注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8075611
  • 作      者:
    张中行,张铁铮,李耀宗,潘仲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负暄琐话》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编者的话

 

 这部《文言文选读》是为了辅助中学语文课的文言教学, 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的能力, 供中学生课外阅读而编注的。也可供程度相当于中学生而初学文言的人研读, 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参考。

全书包括三册, 每册选文六十篇。第一册较浅近, 程度适合于初中。 第二册略提高, 程度适合于高中。 估计中学生中有一部分, 将来想学文科, 还会有一些, 虽然不学文科, 却想多读一些古典作品, 此外, 中学生以外用这部书学习文言而想取得阅读一般古籍 (非特别艰深的) 的能力的读者, 都会希望多读一些程 度再提高些的作品。第三册是适应这种需要而编注的。因为程度再提高, 它就可以容纳许多名篇, 一些重要作家、重要典籍,个别的文体, 以补第一、 二册的不足。

全书的安排: 第一、 二、 三册由浅入深, 例如第一册的选文, 文字较浅易, 记叙的, 尤其故事性的比较多, 以后文字略深, 议论性的增多。各册选文都按时代先后编排 (个别篇目也有 按体裁编排的)。一篇包括几则, 有时候按深浅或内容性质编排。一篇文章, 题目之下先列 “解说”, 为的是读之前先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以下是本文, 标点、 分段, 段后有段落大意。难词 难句有注解, 为了便于检阅, 照语文课本体例, 排在本文同页的下方。最后是 “研读参考”。

选文的原则:

(1) 思想感情要健康, 至少要无害。个别问题 (如有迷信成分) 在 “解说” 中说明。

(2) 文字要平实、 流畅。过于艰深的 (如《尚书》) 不选, 过于别扭的 (如唐朝樊宗师的文章) 不选, 文白夹杂的 (如语录) 不选。

(3) 酌量照顾传统名篇、重要作家、重要典籍、常用文体, 以期读者读后能够多有所得。(4)为了开阔眼界、 增加兴趣, 选材面求适当广一些, 如也收笔记、日记、诗话、词话等。

 (5) 学会语言的重要方法是 “熟”, 因而读的字数偏少不如偏多。浅近的或故事性的文章, 篇幅长些的也选; 篇幅嫌短的, 集同性质的几则为一篇。

 (6) 入选的文章, 不同版本文字不同的, 因为目的不在校订, 斟酌选用一种, 不加说明。 文题之下的 “解说”, 是想简要地介绍一下与这篇文章有关的知识: 选自什么书, 以及此书的情况; 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有什么值得注意之点; 作者的略历。

 “段落大意” 简明地指出上面一段 (有时不止一个自然段) 的中心意思, 并尽可能说说与前后文的关联, 目的是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内容和写法

注解:

(1) 因为希望学生专靠自学能够理解, 所以注解 (尤其第一册) 求详: 估计学生会感到困难的, 或者会误解的, 都注。 第二、 三册适当减少。

(2) 注解的用语, 第一、 二册尽量求浅显、简明; 第三册酌量用一些浅近的文言, 以期读者能够更快地熟悉文言。

(3) 为了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单词片语可以理解的, 尽量避免串讲。

(4) 必要时也引经据典, 但不作过多的考证和论辩。

(5) 为了减少记忆和诵读的负担, 有些字, 文言中某种用法过去要用另一种读法 (如 “王天下” 的 “王” 读 wàng), 现在不用另一种读法也不影响理解的, 只在字后注 “旧读什么”, 可以不照旧读法念。

(6) 有关文言词、句特点方面的知识, 适当地在注解中反复说明, 以求读者结合具体词、 句, 能够逐渐熟悉。

(7) 文言常用的词, 注解不多重复; 不常用的不避重复。

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选文, 积累文言知识, 每篇后安排 “研读参考” 一项, 就本篇文字的主要特点 (语法、 修辞、 篇章、内容等方面) 提出三两点, 或介绍知识, 或启发思考, 或提出问题, 供读者参考。

本书的目的是培养初步阅读文言的能力, 而能否达到这个目的, 还要看读者怎样使用这部书。 读文章, 先要 “确切理解”, 然后是 “读熟”。 读时先要慢, 体会词句的意义、 情调, 以及上下句的关联, 声音有快有慢, 有抑有扬; 渐熟后可以略快。这样连续读三两次, 自己觉得顺口了, 放下。 但不能从此不再过问,最好是过几天再读三两遍, 不时温习。特别喜欢的, 能够背下来更好。至于一年读多少篇合适, 那要看自己的兴趣和时间, 难于统一规定, 总的原则是多比少好。

没有学中学语文课的读者, 最好把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找来一道学习, 因为不少大家熟悉的名篇, 中学语文课本已经选了, 本书没有选。

本书承启功先生题书名, 王泗原、 王微、 隋树森三位同志审阅, 特此志谢。

编者学力有限, 书中难免缺点和错误, 希望读者多多指正。

编者 一九八一年十月


展开
目录

目 录

 

一 子书故事四则

南郭处士 ··························· 韩非子

窃 ······························· 列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 ······················· 孟子

河伯 ······························· 庄子

二 非攻 ······························· 墨子

三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四 察传 ···························· 吕氏春秋

五 《礼记》 选 ·························· 礼记

曾子易箦

延陵季子葬子

黔敖为食于路

六 冯谖客孟尝君 ······················· 战国策

七 诏令二篇 ··························· 刘邦

入关告谕

求贤诏

八 《韩诗外传》 选 ······················· 韩婴

原宪居鲁

魏文侯问

九 优孟传 ··························· 司马迁

一○ 《列女传》 选 ························刘向

楚子发母

晋范氏母

赵将括母

一一 杨王孙传 ························· 班固

一二 遗疏二篇

疾困与吴主笺 ······················ 周瑜

自表后主 ························ 诸葛亮

一三 古笑话四则 ······················ 邯郸淳等

执竿入城

楚人隐形

狗枷犊鼻

浣溪沙孔子

一四 《搜神记》 选 ······················· 干宝

干将、 莫邪

宋定伯

一五 范式传 ·························· 范晔

一六 《世说新语》 选 ····················· 刘义庆

荀巨伯

庾公乘的卢马

陈太丘与友期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七 江水 ··························· 郦道元

一八 景兴尼寺 ························ 杨衒之

一九 涉务 ··························· 颜之推

二○ 赠序二篇 ·························· 韩愈

送董邵南序

送区册序

二一 与微之书 ························ 白居易

二二 钴 潭西小丘记 ··················· 柳宗元

二三 柳氏 ···························· 孟棨

二四 书何易于 ························· 孙樵

二五 短论二篇

俭不至说·························来鹄

英雄之言 ························· 罗隐

二六 唐河店妪传 ·······················王禹偁

二七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二八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二九 送石昌言使北引 ····················· 苏洵

三○ 患盗论 ··························· 刘敞

三一 训俭示康 ························司马光

三二 方山子传 ························· 苏轼

三三 记游二篇 ························· 苏轼

记游定惠院

游沙湖

三四 答李几仲书 ······················ 黄庭坚

三五 《唐语林》 选 ······················ 王谠

乐工罗程

陆少保

徐大理

狄梁公

三六 唐明皇出走 ····················· 资治通鉴

三七 诗话四则 ························ 洪迈等

诗词改字

推敲

文章如作家书

语贵自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