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6卷20世纪下半期马克思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发展)(精)/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23534
  • 作      者:
    编者:王东|责编:孟庆晓//徐小玲//李俊峰//贺志红//马海英等|总主编:顾海良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卷试图全景式地展现20世纪下半期马克思主义在苏联东欧各国的发展过程,突出的一条主线,就是其曲折发展的三部曲,借此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三个与苏联东欧命运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一、1945-1985年,苏东各国力图突破传统计划经济苏联模式的改革,三次来潮,又三次受挫,曾取得哪些成果,又有哪些历史教训?二、1985-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受挫之后,迷失方向,改旗易帜,乃至发生苏东剧变,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遭受了一次世界历史性的大曲折,其深刻根源到底何在?三、从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出现了特质各异的六个学派,这引人深思——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如何?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带我们走回历史长河,弄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与历史教训,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活的智慧,启迪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做出新探索,开创新时代!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本书研究的特定对象
二、这一阶段的历史分期
三、方法论上的三点创新
四、理论内容上的五点创新
第一章 20世纪下半期时代主题的重大转化
一、战后十年的跌宕起伏
二、20世纪50年代时代主题转换的历史先机
三、原子能和信息化的现代科技革命先机
四、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先机
五、20世纪80年代时代主题转换大势已成
六、战后苏东各国主要矛盾与改革三次来潮
第二章 以季米特洛夫为代表的人民民主论探索初潮
一、东欧国家的共同历史地理特征与不同个性
二、东欧国家战后走向人民民主道路的历史契机
三、季米特洛夫人民民主论或新民主主义论
四、东欧各国对人民民主制度的探索
第三章 战后斯大林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
一、斯大林战后和平发展论与民族特色论
二、1948年后人民民主道路探索何以受挫
三、晚年斯大林向“左”逆转
四、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新奠基
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开拓
六、斯大林晚年时代观与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局限
第四章 苏共二十大与斯大林问题
一、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二、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内部报告”
四、由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引出的政治风波与理论争论
五、斯大林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
第五章 赫鲁晓夫的改革得失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论基础
二、从农业改革开始的最初有益尝试
三、全面建成共产主义空想目标
四、1958年后一系列盲动改革举措
五、盲动改革终归失败
第六章 1956年前后东欧各国改革再次来潮
一、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初期实践与理论探索
二、1956年“波兹南事件”与波兰改革
三、1956年“匈牙利事件”与匈牙利改革
第七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与柯西金经济改革
一、勃列日涅夫时期18年
二、柯西金开始改革的历史背景
三、柯西金经济改革的基本内容
四、柯西金经济改革一度见到成效
五、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使柯西金经济改革无果而终
六、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与苏联模式僵化
第八章 20世纪中后期苏联哲学社会科学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哲学成果
二、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理论演化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社会主义所有制、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
第九章 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改革的第三次来潮与受挫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与东欧发展的新特点
二、卡达尔领导的匈牙利改革稳健推进
三、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新阶段与新问题
四、波兰改革新走向与理论新问题
五、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探索与“布拉格之春”凋零
六、20世纪70-80年代东欧各国改革余波与体制性危机
第十章 南斯拉夫实践派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
一、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形成过程与理论观点
二、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史》三卷本
三、南斯拉夫实践派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局限
四、以卢卡奇为代表的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
五、晚年卢卡奇的四大理论创新
六、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思想
第十一章 波兰等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一、战后波兰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
二、兰格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沙夫的人道社会主义批判理论
四、科拉科夫斯基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三卷本
五、波兰新马克思主义的其他重要学者
六、民主德国的实践中心论、布洛赫的希望哲学
七、保加利亚的巴甫洛夫现代科学反映论
八、捷克斯洛伐克科西克的存在主义人类学和里赫塔的现代科技革命哲学
九、罗马尼亚古里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
十、东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与历史命运
第十二章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演变轨迹
一、固守苏联模式的“加速战略”宣告失败
二、缺少真正反思而转向政治“公开性”“民主化”
三、1987年的《改革与新思维》:照搬西方的开始
四、1989年11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五、1990年提出多党制、总统制和议会制
六、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照搬西方、背离马列
第十三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理论争论
一、“马列主义原罪论”与“源头活水论”之争
二、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与苏联哲学的终结
三、政治经济学中的改革新思维
四、马克思、列宁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重新发掘
五、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学界的局限性
六、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人倡导的“公开性”“民主化”
七、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
八、共产党与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地位的丧失
第十四章 东欧剧变浪潮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多事之秋、东欧剧变
二、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夺权
三、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分裂,失去政权
四、捷克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党的领导权
五、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六、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被推翻
七、保加利亚共产党丧失政权
八、历史趋势与历史教训
第十五章 苏联解体根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