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水环境现状与河长制的实施
1.2 水环境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变革
1.3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上篇 科层驱动:水环境“中国之治”的基础
第2章 “上下同治”:层级协同治水机制创新
2.1 科层协同治水中的政治权威及其作用机制
2.2 河长制如何推动“上下同治”
2.3 层级协同中的治水“最后一公里”
2.4 层级协同中的基层河长政策执行力
2.5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部门联治”:横向协同治水机制创新
3.1 河长制能否促进“一龙治水”:积极论与消极论
3.2 基于“结构—程序—技术”的跨部门协同治水机制
3.3 河长制如何推动“九龙治水”走向“一龙治水”
3.4 河长制促成了“一龙治水”吗
3.5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实证检验:河长制下的跨部门协同治水网络
4.1 河长制: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创新的“第三条道路”
4.2 跨部门协同治水的社会网络分析
4.3 跨部门协同治水网络何以可行
4.4 结论与讨论
本篇小结
中篇 社会吸纳:水环境“中国之治”的助力
第5章 社会组织治水参与:政社协同治水机制创新
5.1 社会组织治水参与:何以可能
5.2 社会组织治水参与:何以可为
5.3 专业环保组织在治水中的政策倡导:单案例研究
第6章 企业的治水参与:从污染者到河湖守卫者
6.1 企业治水参与:何以可能
6.2 企业治水参与:何以可为
6.3 企业治水参与:来自S市的实践探索
第7章 民间河长治水参与:填补官方河长注意力转移的空缺
7.1 民间河长治水参与:何以可能
7.2 民间河长治水参与:何以可为
7.3 民间河长治水参与:来自S市的实践探索
本篇小结
下篇 技术赋能:水环境“中国之治”的支撑
第8章 技术赋能协同治水:单案例研究
8.1 技术协同治水:“技术—行动者—制度”的三角互动关系
8.2 “互联网+”治水:技术如何嵌入协同治水
8.3 执行边界:技术嵌入协同治水的限度
第9章 技术赋能公众治水参与:基于多层次模型的分析
9.1 “期望—手段—效价”理论驱动下的“互联网+”公众治水参与
9.2 研究设计
9.3 数据结果与分析
9.4 结论与讨论
本篇小结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水环境协同治理的未来——大数据驱动水污染风险防控
10.1 后河长制时代水环境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10.2 敏捷治理:大数据驱动水污染风险防控
10.3 大数据赋能风险治理——S市河长制改革探索的“第三条道路”
10.4 大数据赋能水污染风险治理的机制分析
10.5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