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婚姻自由入宪及其价值基础
一、婚姻功能的演变
二、婚姻自由与宪法的连接
(一)婚姻自由在宪法文本中的呈现
(二)通过宪法解释“发现”婚姻自由
(三)国际人权文件对婚姻自由确立的影响
三、婚姻自由入宪的价值基础
(一)人类生存智慧的延续
(二)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保护
(三)共同体价值观的整合
(四)个人、家庭和国家关系的调整
第二章 婚姻自由的历史演进
一、晚清民国时期婚姻自由的观念启蒙
(一)婚姻自由观念的引入
(二)清末时期对婚姻自由的讨论
(三)新文化运动前后对婚姻自由的讨论
(四)民国政府制宪过程中对婚姻自由的讨论
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制宪实践
(一)《宪法大纲》中的婚姻自由
(二)《施政纲领》中“自愿的婚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婚姻自由
(一)《共同纲领》中的婚姻自由
(二)1950年《婚姻法》作为1954年宪法的制定背景
(三)1954年宪法中的“婚姻受国家的保护”
第三章 婚姻自由规范的基本内涵
一、宪法中婚姻自由规范的识别
二、婚姻概念的宪法界定
(一)婚姻的一般概念
(二)我国宪法指导思想下的婚姻概念
(三)宪法上婚姻概念的核心要素
三、“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的宪法含义
(一)“禁止破坏”的含义
(二)婚姻自由的权利主体
(三)婚姻自由的保护范围
四、“婚姻受国家的保护”的宪法含义
(一)“国家”的含义
(二)“保护”的含义
(三)制度性保障的引入
(四)“国家保护”的其他实现方式
第四章 体系视角中的婚姻自由
一、宪法上的“家庭”
(一)宪法上家庭的概念
(二)宪法上家庭的规模——核心家庭抑或扩展家庭?
(三)宪法上家庭的形式
(四)婚姻作为现代家庭的形成途径之一
二、宪法上婚姻自由与家庭的关系
(一)宪法中的家庭关系——男女平等
(二)宪法中的家庭关系——“父母之慈子女之孝”
(三)《宪法》第49条第3款的规范地位和功能
(四)一般宪法义务与婚姻自由的关系
三、宪法上婚姻自由与保护特定家庭成员的关系
(一)特定家庭成员的宪法界定
(二)“母亲”“妇女”“儿童”“老人”的宪法含义
(三)“母亲”“妇女”“儿童”“老人”的国家保护义务
(四)特定家庭成员保护与婚姻自由的关系
第五章 婚姻自由的限制及其界限
一、婚姻自由限制的概述
(一)婚姻自由限制的理论基础
(二)婚姻自由限制的宪法依据
二、婚姻自由的内在限制
(一)内在限制的一般含义
(二)单偶制作为婚姻自由的内在限制
三、婚姻自由的外在限制
(一)基于特定主体身份的限制
(二)基于生育功能的限制
(三)基于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限制
(四)基于公共利益的限制
四、婚姻自由限制的界限
(一)形式界限——法律保留原则
(二)实质界限——比例原则的权衡
五、“离婚冷静期”对婚姻自由的限制及其合宪性论证
(一)婚姻自由的保护范围
(二)“离婚冷静期”对婚姻自由的保护性限制
(三)“离婚冷静期”的合宪性论证
(四)“离婚冷静期”适用的合宪性调控
第六章 婚姻家庭制度的挑战及应对
一、家庭的代际传承功能重塑: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例
(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宪法基础
(二)促进家庭教育的国家义务之展开
(三)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路径
二、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特定家庭成员的权利保障:以母亲的权利为例
(一)母亲面临的“家庭—工作”冲突
(二)母亲权利的内容体系
(三)母亲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
结语
一、历史之鉴
二、规范诠释
三、未来展望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