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蠕虫》绝对是一根“硬骨头”。小说文本糅合了大量星球宜居化改造、太空武器作用机制等坚实的硬科幻内容;写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人物、时间线,甚至文本格式都迅速切换,令人目不暇接。如果你能在作者的种种技术细节“轰炸”下幸存,或许能沉浸入这个派系分支众多、势力关系错综复杂的充满冷酷残杀的世界,享受作者精心设置的这场硬核“思维游戏”——激烈对峙的棋局,异星文明的蛛丝马迹,以及最终浮出水面的远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真相:在更加宏大的宇宙格局中,何为生命与文明的运行规律……
这颗以古代凯尔特女神命名的小行星,曾是一颗熄灭的彗星的内核。它外表看起来像一块完整的岩石,但内部却是硅酸盐粉尘、沙子和碎石组成的混合物,被冻结在含有笼状碳氢化合物的氨水冰中。其整个表面陨石坑密布,且覆有一层干燥的浮土。在火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运行的千万个直径千米的小行星中,莱安诺平平无奇。为什么太空舰队恰恰选择它作为殖民地基地呢?这纯属巧合。2280年,莱安诺将靠近另一颗未命名小行星,两者距离只有400千米——这是一个让它们结为双小行星的绝佳机会。
当时,将小行星转化为可居住殖民地的技术已经被研究出来。筹备行动历时约二十年。首先,机器人在精心挑选的点位上用钻头将竖井打进冰层。然后,往冰层发送了成群带有放射性热源的微型机器人——又称发酵机器人、“酵母”。它们加热冰层,从笼状化合物中释放出冻结的气体,气泡膨胀使冰层裂开,一道道裂缝形成网络向小行星深处蔓延。发酵机器人沿着这些裂缝不断向莱安诺深处爬行,留下新的气泡链。“酵母”释放出的催化剂将二氧化硅和碳氢化合物凝结成黏稠的、缓慢凝固的硅酮膏——这样就使得气泡壁固定、固化。渐渐地,莱安诺的内部就变成了一个多孔的气泡迷宫,其结构类似于面包屑。
而当发酵机器人向中央进发的时候,在已经凝固的气泡中,人造细菌努力将气体混合物转化成适合呼吸的空气。排放物——氢气和炭黑也没有被浪费掉。氢用来做燃料,碳用来做超强纳米管纤维。然后裁缝机器人将它们提取到表面并缝合成一条巨大的绳索传动装置——这是使莱安诺快速旋转并使其内部产生重力所必需的。
这个在莱安诺表面绕了几百圈的绳索传动装置,正在等待着宝贵的2280年的到来。当第二颗小行星(简单将其命名为P2)快要靠近莱安诺时,一个重量级火箭助推机器人将绳索的自由端拽到它身上,与它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并潜入到冰层深处。P2继续在轨道上运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直到绳索拉伸到极限。一股巨浪般的张力传遍了这条绳索和两颗小行星。在张力达到高峰的那一刻,这两座不坚固的山峰看起来似乎无法承受——它们会自己崩塌,或者撕裂绳索。但一切都经过了精确计算。随着一阵人耳听不到的碎裂声和摩擦声,莱安诺整个球体都沉了下去,变成了洋葱状。浮土从它的表面飞出,形成一个巨大的扇面,露出事先被弹力网固定在一起的基岩块。绑定成功了。莱安诺和 P2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质心旋转,就像一个巨大的流星锤,旋转一周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这样,莱安诺就获得了地球五分之一的离心引力——这完全适合生存。接下来只需要清理气泡孔和在内部铺设通信设备——殖民厅的首领可以凭良心向太空舰队统帅报告:“工作已经按时完成。这颗小行星已经可以定居了。”
此后又过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莱安诺殖民地,一个拥有上万居民的洞穴迷宫——人类蚁巢,已经成为太阳系最大的人类工厂。
致中国读者 Ⅰ
第一部 阴差阳错 3
第零章 棋盘 5
第一章 开棋 41
第二章 中局,开端 132
第二部 友谊之火 289
第三章 中局,续篇 291
第四章 终局 462
第五章 将死 536
词汇表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