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金融与数字治理
0.00     定价 ¥ 9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13795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黄益平,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学与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政策与金融改革。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展开
精彩书摘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因此,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急迫的工作。

我国从1978年年底开始推进经济改革,当时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即一身多任的中国人民银行。1984年年初,中国工商银行成立, 承担原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的商业运营部分,中国人民银行保留政 策工作部分,这才算正式开启了金融改革。40年过去了,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应有尽有。但与许多市场化经济体系相比,我国 的这套金融体系具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即规模大、管制多、监管弱、银行主导。

在一开始的30年,这套看起来不十分完善的金融体系有效地支持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不过,在最近10年,两个方面的 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一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减弱,具体反映在边际资本产出率翻了一番,即金融效率下降了一半;二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从股市到汇市,从影子银行到地方融资平台, 从互联网金融机构到中小银行,几乎连续不断地发生了风险事件。

金融效能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金融体系本身看,原先就存在的效率损失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政府兜底难以为继,而 且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即金融机构因为知道政府会兜底,反而会 放松对风险的防范。从实体经济看,我国经济刚刚完成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要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本身也在发生变 化,增长模式正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变了,金融模式也需要随之改变,而这就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目的。

数字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金融支持转型中的实体经济有两个明显的短板:支持经济创新的能力不足及服务普惠客户的能力不足。但这两个短板对于我国经济形成 “双循环” 至关重要。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核心是供求两方面良性地循环起来,供求质量的关键是创新与效率,而需求稳定的基础是共同富裕。如果国内经济大循环能够顺畅地运转起来,我国经济就可以保持持续的增长,国内市场甚至可以成为全世界共享的大市场,这样国内经济大循环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就可以找到一个新的耦合点。

我国数字金融的起点是 2004 年年底阿里巴巴在线上推出支付宝,2013年上线的余额宝则将2013年定义为 “互联网金融元年”。 过去的发展经历表明,一方面,我国的数字金融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诸如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等业务,实实在在地填补了传统 金融服务中的空白,让没有信用卡的老百姓拥有了便捷的支付手段,让许多 “信用白户”获得了贷款,甚至开始积累信用记录。这些业务在服务普惠客户、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创新,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有些还走在了世界前列。数字人民币虽然还没有正式推出,但已经 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关注、学习的对象。

另一方面,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制造了不少新的问题。个体网络借贷平台就是一个重要的反面例子:从2007年第一家平台上线,平台总量一度达到6000多家,到2020年整个行业清零,但依然留下了许多尚未处置完毕的问题。其他数字金融业务领域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现象也不少。过去几年监管部门对数字金融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现在提出来实现监管全覆盖,确实是必要的。

当前,数字金融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业务形态可能会发生一些大的变化。

第一,早期的数字金融创新主要是由科技公司自发推动的,如支付宝、京东白条、微粒贷等。未来数字金融创新的主体可能要转向持牌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等。当然,许多科技公司如果要持续从事金融业务,也需要获得相应的牌照,野蛮生长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任何金融业务都必须纳入监管框架。

第二,过去数字金融创新主要是基于消费互联网展开的,这主要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最活跃的大科技平台公司都集中在消费者领域,如电商、短视频、外卖、社交等。许多金融服务都是针对 消费者个人的,即便是一些所谓的小微贷款业务,也主要是基于零售业务逻辑开展的。未来,除了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也可能会 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样类似于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金融服务就会获得 新的发展机会,而这样的金融服务直达实体经济,可以更好地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第三,过去数字金融创新的主要突破口在普惠金融领域,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甚至数字人民币的核心价值都体现在普惠方面。将来发展普惠金融仍然是数字金融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也可能将一部分重心转向支持创新活动。例如,2021年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其宗旨是服务 “专精特新”企业。但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甚至要大于到银行贷款,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数字金融在形成大数据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形成大数据投资分析 的模式,对于支持创新企业融资,可以发挥更加直接的作用。

第四,过去数字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境内,但 “双循环”必然涉及国际经济大循环。让数字金融在推动跨境支付、投资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有效地检测甚至控制金融风险,是一个特别值得期待的创新方向。

进入新阶段的数字金融,归根到底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无数 想象空间。我国的数字金融做得相对比较好,一是因为实体经济有 实实在在的需求,二是因为数字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三是因为 政府愿意支持创新活动。这三点对未来的数字金融发展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过去的经验是什么,教训又是什么,未来应该如何持续往前走,等等,许多与数字金融相关的问题都迫切需要明确答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成员们对于数字金融问题有很多深入、独到的分析与思考,现在我们将这些分析与思考结集成书,希望全社会都能参与 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共同促进数字金融助力我国经济实现 高质量发展。

黄益平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数字经济与数字普惠金融
“十四五”数字经济新机遇
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人文视角看数字经济发展:亟需高版本就业优先政策
普惠金融与平台经济
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创新结算模式,促进金融科技的颠覆性应用

第二章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金融机构数字发展新格局
推动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健康融合发展,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国有大型银行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积极稳妥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战略
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公业务与内部管理新课题

第三章 数字货币发展与数字人民币
从金融服务角度理解数字货币的重点问题
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
国际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态势与启示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机会与局限
数字人民币的隐私与安全的平衡之道
数字人民币推动第二波数字金融革命

第四章 数字金融的监管框架与规则
构建适用、有效的数字金融国际监管框架与规则
数字金融监管重构
推进伦理治理护航金融科技行稳致远
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第五章 数据治理与个人信息保护
做好数据要素市场的顶层设计
数字金融发展中的数据治理挑战
开放银行模式下的数据共享与个人信息保护
大型金融机构可先行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
数字风控破局与数据普惠金融

第六章 平台发展与反垄断
信息不对称与平台经济
企业边界、萨伊定律与平台反垄断
数字时代的市场秩序、市场监管与平台治理
加强金融科技领域的反垄断监管
反垄断问题与大型互联网平台监管的复杂性
中国数字金融平台的创新发展和监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