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文化与传播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149589
  • 作      者:
    梅雪芹,陈林博,仇振武,等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精彩书摘
  《生态文化与传播》:
  入选理由:
  田螺姑娘来帮忙。
  一般解读:
  本篇选自《搜神后记》,是一则叙写人间男子得到超自然女性帮助的神话故事,民间俗称“田螺姑娘”。故事流传甚广,本是出自西晋束皙所作的《发蒙记》。另外,《搜神记》《述异记》《舆地广纪》均有记载,唐代皇甫氏的《原化记》也有记载,情事相类,叙述更为婉曲细密。
  在民间,“田螺姑娘”是妇孺皆知的动人故事,这篇《白水素女》可以说就是它的雏形。在古代,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生存的压力是极大的,解决温饱、安享天伦之乐就成为人们心中最为强烈的愿望。当这种愿望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得以实现时,就只能被寄托在神话故事里了。“田螺姑娘”的故事在流传中经过文人的改编创作,融入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与价值观。例如,在其中的一个版本中,谢端呵斥田螺为妖,见于南朝梁任叻的《述异记》。千百年来,田螺姑娘的人设几乎无变化,男主角的名字却在各地衍化为王宝、吴堪、吴龛、吴翕等,人物身份也从普通百姓到刚正不阿的官吏。故事的传播中有讹传也有创新,甚至远播日本、韩国等地。
  “田螺姑娘”的故事,在宁波市海曙区的高桥镇、集士港镇一带流传最广。在宋代以前,这一带有个广纵干顷的广德湖。广德湖东起望春桥,西及横街林村,南过蜃蛟,北至高桥,在古代是湖水荡漾、芦雁翔集、舟帆竞发的理想民居之地。周边有湖泽稻田,田螺也多,因此田螺成了当地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肴。后来,明州太守楼异围湖造田,广德湖便不复存在了,可湖边美丽的“田螺姑娘”的故事却代代相传。之后,“田螺姑娘”的故事被改编成甬剧《田螺姑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还在2013年被改编成青春版甬剧。如今,“田螺姑娘”的传说已成为宁波市市级“非遗”项目,集士港镇还专门建立了“浙江省田螺姑娘传说研究基地”。
  田螺姑娘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这些美德美行赢得了民众的心。这正是干百年来“田螺姑娘”的故事广为流传、深受喜爱的原因。与《搜神记·董永》中的织女一样,神女下凡是天帝令其助人,男女之间未有情爱,助后即离,毫不留恋,助人之心至纯至真。这与那些遇仙、遇怪的艳遇故事不同,并没有加入文人气的情爱幻想,纯粹是一种拙朴清新的民间故事本色。
  生态解读:
  在各个“田螺姑娘”的故事版本中,男主人公无不热爱生活、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始终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人类生活在自然中,依赖生物而生存。人类所有的食物都来自被驯化和改良的野生动植物,人类的医药最终也是来源于野生的动植物。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体,自然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动态发展的。在当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更应以人与自然关系的互惠共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生态整体性的自然观为指导,建构绿色、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流传在宁波的谜语“弯弯小楼,桃子门头。姑娘出门,扇子戴头”是经过宁波文人的修改流传而来的,谜底就是田螺。还有一首《田螺叹苦》的民谣是这样唱的:“我做田螺实命苦,夜里沿沙滩,日里沿田塍,一桶水养活我,一篷柴烧我熟,长针短针挑我肉,剥我心肺还我壳,一把壳东壁角,一把壳西壁角,两只大水牛踏破壳,高冠雄鸡走来啄。”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其实不需要什么大道理,只需要一点宽容,一点关心,人类退一步就能给动物留下很大的生活空间,就能与它们好好共处,让这个世界更加温馨和暖心。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朴素的生态智慧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诗词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散文
第三节 中国古代小说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念
第一节 中外现代诗歌
第二节 中外现代散文
第三节 中外现代小说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世界经典影视作品中的生态意识
第一节 世界经典电影
第二节 中外经典纪录片

第四章 中外环保科普作品中的生态思想
第一节 中国环保科普作品
第二节 国外环保科普作品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世界环境史经典著作中的生态认知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世界重要环境公约中的生态思维
参考文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