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河湖生态修复与滨水空间构建技术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8465973
  • 作      者:
    扈幸伟,李江锋,邬龙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精彩书摘
  《城市河湖生态修复与滨水空间构建技术》:
  对于城市景观河湖来说,要成为生态良好、景观美丽、市民喜爱的水城,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水体的清洁,清澈的水流和碧波荡漾的水面才能发挥出其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会使居民受益。相反,如果是“一池脏水”,不仅不能发挥环境效益,还会成为环境的污染源,会成为市民躲避和讨厌的对象。由于河湖处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内,因此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污染来源构成复杂,污染控制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
  通过调查发现,水系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及人为弃污,也有一些自然污染。污染源基本构成如下:
  1.生活污水。在水系附近,有几片平房居民区,家庭生活污水排入地下管道,直接流入河道。多数入河排污口比较隐蔽,不是设在明渠,而是设在暗沟内,河道上游无来流的时候,污水储留在暗沟内,当河道上游有来流时,污水和垃圾则流出暗沟,瞬间对河道造成严重污染。也有一些城区建筑没有实施截污处理,而是就近排入河道,造成河流污染,比如使馆区的生活污水就直接排入亮马河。
  2.人为弃污。目前,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河流沿线的建设工地比比皆是,施工人员为了方便,经常偷偷地将渣土、生活垃圾、废水倒入河道;水边一些餐馆、水上餐厅等经营场所将残渣剩饭、垃圾、污水弃入湖中;路边行人、小吃经营者将饭盒、垃圾等投入河道,清洁工人为了偷懒,将抽粪车中的粪便偷偷倾入河道;还有行人将河沿当厕所等。人为弃污种类很多,防不胜防。
  3.雨水管污染。据当地居民反映,河道两侧的十几个雨水管经常有污水流入,这些污水来历不明,多属于人为弃污。经调查发现,街道两旁的小饭馆、小卖铺等为了方便,将污水倒入路边的雨水沟,污水量大时就会流入河道。此外,特别是春季,经过了一个冬天的积累,马路边的雨水沟内积累了大量的尘土、垃圾、脏物,没有径流时,这些垃圾在雨水沟内睡大觉,下雨时,街面形成径流流入雨水沟,将沟内的垃圾一起冲入河道,造成严重污染。所以,每年春夏季节,第一场大雨是最脏的。
  不管怎样,雨水管是一个通道,在水流的冲刷下,将市街地上的污染物送入河湖。雨后,街面变得干净,而河、湖却变得污浊。4.自然污染。春天的大风将土地上的尘土、垃圾扬起抛入河道,夏天的雨水将泥沙、垃圾冲入河道,造成污染。秋季,河边大量树叶飘落在水面,如果不及时清捞,漂浮数日后就会沉入水底,逐渐腐烂发酵,形成有机底泥、释放营养物质于水中。这些都属于自然污染。
  5.防卫性污染。调查时发现,由于水脏,附近蚊蝇较多,水边平房有的住户使用很多农药灭蚊蝇,这种举动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
  城市水环境污染恶化了居民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生活质量,居民怨气很大。投资者总希望在清洁的水面附近搞开发建设,住房购买者也希望周围水环境清洁,污染的水体显然对城市建设不利。
  城市河湖水系的水环境有如下两个特性:一是易受密集人类活动的影响,控制难度较大,二是环境的质量对居民、对城市总体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必须进行治理。城市治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达到治理目的、确保水质,必须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在研究了污染源基本特征后,笔者向北环水系整治部门提出了以下建议:(1)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资金支持是污染治理的必要条件,一点资金都不舍得投入,一切治理措施就无法实施。需要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不但涉及沿线居民,涉及外地进京人员管理,涉及众多部门,还涉及其他民族,涉及城市建设规划。因此,单靠水利部门或环保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市政府的统一协调及强力支持。
  需要法律支持。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城市应制定保护水环境的地方性法律,让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管理措施实施起来容易一些。
  (2)工程保障措施,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是城市水系中最重要的污染源,污水截流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于城市雨水(特别是初期雨水)较脏,而且雨水管经常被用作排污管,因此必须实施污/雨分流。
  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新建楼房居民区都有完备的下水道系统,但是,老平房区多数没有下水道系统,而且污/雨不分,这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不管从污染治理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都需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城市与水体形态变化历程
第一节 水体形态与影响区域分析
第二节 规划管理启示

第二章 城市河湖水环境的变化规律及保护
第一节 城市河湖的污染源及水环境保护
第二节 城市湖泊的水环境变化规律

第三章 中国当代城市滨水地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节 安全的滨水——河流景观与水和安全的协调与兼顾
第二节 生态的滨水——发挥自然力,减少人工建设低维护成本是可持续之道
第三节 市民的滨水——造就有潜力、开放、连续的滨水空间
第四节 引领城市复兴的滨水——创造有型的、有身份的滨水空间

第四章 系统治理视角下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途径
第一节 “水量-水质-生境”多过程联调
第二节 “制度-工程-文化”多手段治理
第三节 “生态-安全-产业”多目标协调
第四节 “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多主体参与

第五章 城市生态景观湖泊的研究与设计
第一节 工作方法与设计理念
第二节 湖泊形态优化设计
第三节 环境现状调查及污染源预测
第四节 水体流动及水质演变的数值模拟
第五节 水环境保护措施

第六章 城市滨水景观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第二节 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营造
第三节 城市滨水景观的造型运用
第四节 城市滨水景观中的灯光效果
第五节 城市滨水景观中的绿色空间

第七章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