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篇
第1章 黑河流域的生态水文
1.1 流域概况
1.1.1 自然地理条件
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总面积约为13万km2,东、西部分别与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相邻,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图1-1)。在行政区划上,黑河流域横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张掖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共3省、5市(州、盟)、11县(市、旗)。流域上游祁连山区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中游平原区属河西走廊中段,下游为阿拉善高原,上、中、下游地理条件差异显著(图1-2)。上游祁连山区由一系列平行山岭和山间盆地组成,海拔在2000~5500m。受构造和冰川等地质作用影响,上游河床陡深,有现代冰川发育,是流域的产流区。上游海拔4200m以上地区终年积雪,海拔在2600~3600m的地区林草丰茂,分布有高寒草甸、森林。中游平原走廊东西长350km,南北宽20~50km,海拔在1300~2000m,其张掖盆地、酒泉盆地光热资源丰富,分布有大量人工绿洲。下游以戈壁沙漠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海拔在900~1200m,金塔盆地、额济纳盆地主要由合黎山和马鬃山围成。
图1-1黑河流域
图1-2 黑河流域地形与主要盆地
1.水系分布
黑河流域内有大小河流约40条(图1-3),除干流外,主要支流包括山丹马营河、民乐洪水大河、大都麻河、梨园河、酒泉马营河、丰乐河、酒泉洪水河以及北大河。根据地表水力联系,如今的黑河水系可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水系(Li et al.,2018)。东部子水系包括黑河干流、梨园河、山丹马营河、民乐洪水大河等,为黑河水系的主体;中部子水系包括酒泉马营河、丰乐河等,归于酒泉东盆地;西部子水系包括酒泉洪水河和北大河等,归于金塔-花海子盆地。根据1956~2010年的水文观测资料,整个流域上游山区形成的出山径流总量约为36.32亿m3/a,其中东部子水系贡献24.75亿m3/a,中部子水系贡献2.60亿m3/a,西部子水系贡献8.97亿m3/a。在东部子水系的出山径流量中,干流贡献15.50亿m3/a,梨园河贡献2.32亿m3/a,其他沿山支流贡献6.93亿m3/a。
黑河干流全长约819km,上游又分为东、西两支,其中西支是黑河的主干流,长约175km,发源于铁里干山;东支又称八宝河,长约75km,发源于青海省境托来南山和冷龙岭。黑河上游东、西支在青海省祁连县黄藏寺附近汇合,之后经莺落峡出山进入张掖市,穿行河西走廊平原区后经正义峡进入下游。干流在金塔县鼎新镇附近原有北大河汇入,但由于鸳鸯池水库的修建,目前北大河已失去与干流的直接水力联系。黑河干流进入下游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后,在狼心山附近又再次分为东、西两支,其中东支流经额济纳旗绿洲后汇入苏泊淖尔(又名东居延海),西支则汇入嘎顺淖尔(又名西居延海)。
图1-3 黑河流域水系空间分布
2.气候条件
黑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区域纬度跨幅大,海拔差异明显,因而气候的垂直和水平差异也十分明显(Xiong et al.,2009)。根据1950~2012年流域内国家基本气象台观测数据,统计了流域主要气象要素特征(表1-1)。流域南部祁连山区属于高寒地带,气候寒冷湿润,年均气温为-3~4℃,年均降水量为200~400mm,年均潜在蒸发量少于1100mm。中游平原走廊区属于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且多集中在夏季,蒸发强烈,年均气温为6~8 ℃,年均降水量为70~200mm,年均潜在蒸发量为1300~1600mm。由于中游东西范围较宽,气候的东西差异较为明显。由东向西,年均降水量从200mm递减为70mm左右,年均潜在蒸发量则从1300mm左右增至1700mm以上。下游额济纳盆地属于极端干旱气候,区域内年均气温为8~10℃,年均降水量不足50mm,年均潜在蒸发量可达2200mm以上。
表1-1 黑河流域主要气象要素特征
3.水文概况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是整个流域的主要产水区,有水文测站的出山河流有10条。表1-2给出了1956~2012年这10条河流的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其中山丹马营河0.74亿m3/a,洪水河1.26亿m3/a,大都麻河0.86亿m3/a,酥油口河0.44亿m3/a,黑河干流15.98亿m3/a,梨园河2.50亿m3/a,酒泉马营河1.09亿m3/a,丰乐河0.94亿m3/a,洪水坝河2.55亿m3/a,北大河6.23亿m3/a。有测站的出山径流总量为32.59亿m3/a。此外,无测站的河流有19条,出山径流总量估算约为3.8亿m3/a。部分无测站出山径流量,根据测站控制的集水面积并与邻近有测站河流进行类比,无测站河流的径流量评估为:山丹瓷窑口河0.01亿m3/a,大瓷窑河0.11亿m3/a,大河0.05亿m3/a,水关河0.06亿m3/a,黄草坝沟0.04亿m3/a,涌泉坝沟0.07亿m3/a,观山河0.15亿m3/a,红山河0.17亿m3/a。在整个出山径流中,黑河干流径流量约占总量的45%。
黑河属于降水补给型河流,受降水和产流条件的影响,6~9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0%。如图1-4所示,黑河*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7~8月,*小径流量出现在1~2月。受气候变化影响,近20年来黑河出山径流量呈一定的上升趋势。黑河下游水量的季节性分配受中游农业活动的显著影响。4~6月和10~11月为中游农业用水高峰期,正义峡以下地表径流量处于低值。根据黑河干流水文站实测资料,莺落峡站径流量年内分配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特征,其径流量在6~9月达到峰值,7月达到极大值;而正义峡站则呈“双峰型”或“三峰型”分布特征,其径流量在5月和11月达到谷值,在3月、7~9月到达峰值。20世纪50年代正义峡径流量极大值出现在8月,60年代和80年代出现在7月,70年代、90年代和2000~2009年出现在9月。
表1-2 黑河流域10条河流的多年平均(1956~2012年)出山径流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