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美中国手绘名物系列:中国民居 中英文双语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620788
  • 作      者:
    王其钧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央美院王其钧教授经典著作

• 本书内含王其钧教授100余幅珍贵白描写生画作

• 作者同类著作曾荣获1993年台湾“金鼎奖”

• 畅销30年,引导了几代美术和建筑专业学生研习线描

•民居如同国画中的“水墨山水”,充满诗意,耐人回味。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其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中国艺术信息网总顾问。其绘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国外展出,艺术理论书籍多次获奖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日、韩等多国语言。被多家媒体誉为“学者型画家”。

 

1984年,中国画《雪尽春来》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美展。1993年,《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获台湾图书最高奖(金鼎奖)。1995年,《中国古建筑大系》获国家图书奖(担任其中《传统民间建筑》卷作者)。2008年,油画《蜀国石韵》入选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并被组委会收藏。2014年,个人油画展《江南叙事》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水彩画《都市中的一抹霞光》(与李晓明合作)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荣获“优秀奖”。2010年,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与中国国家美术馆合办的60集纪录片《经典与不朽》活动中,入选60位画家之一。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颁发的“艺术成就奖”,表彰王其钧为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人民日报海外版《艺术之路任重道远——海归艺术家王其钧》2004年与2012年两次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优秀论文奖。


展开
精彩书摘

晨曦中,我们徜徉在老村古镇间,穿梭于深巷高墙下,呼吸着清新自由的 空气,远离大都市喧闹的嘈杂声。那雄峻的高山,那平静的小河,弥漫着轻烟 般的晓雾。一幢幢有形貌有神灵的民居在朝霞下醒来,触动了我们的想象、情

感和审美感受。

在福建北部山区的一组民居里(见图一),我们可以看到变化丰富的封火山墙、凌空耸起的木质吊脚楼、简易朴素的小棚、各具特征的宅邸和错落有致的屋顶。在雄鸡的鸣唱中,小镇迎来新的一天。当我们来到皖南古镇或贵州石板寨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民居美的感染,如饮醇醪,似醉其中,赞叹其美。从美学角度来讲,在现实的审美世界中,民居并不是以类型,而是以个别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不同的民居具有不同的形式,给人的感觉也各有异采。

皖南某宅(见图二)完全保持明代民居的风格,它给我们的感觉是肃穆、古朴,在层层下落的屋顶中,我们感觉到节奏的律动,在以横线为主的轮廊线中,我们感觉到恬静。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有两句名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特定的艺术意境中,被它所感染。我们似乎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气氛和情调。而这种感受又好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皖南歙县一处清代住宅(见图三)在月光下,

树影婆娑,一个个窗子像闪亮的眼睛,流露出绵

绵情思,静中有动,动中寓静,把我们的思绪带入富于诗意的遐想中。建筑物的轮廊似平非平,耐人 寻味。环境气氛给我们的感受,是感性的,直觉的, 又是朦胧的。正如宋代诗人梅圣俞所说:“作者得于 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 其仿佛……”这可以说是审美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规律 性的现象。正如我们读诗一样,我们体验到了诗的美, 但往往是“心中所有,口中所无”。要我们用语言来 完整准确地描述民居美,亦是同样困难。 当我们看到浙江西部地区的民居(见图四),就会想起宋代诗人陆游《吾庐》在诗中说:“吾庐虽小亦佳哉,新作柴门斸绿苔。”蜿蜒起伏的山路边,传来了悦耳的莺声,在明丽秀美的初夏山景中,这幢民居展示出它的清新韵致和盎然画意。民居之美既是自然美,又是艺术美,更是自然美

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漫步于乡间小路,徘徊于古城老街,我们心中产生了美的感觉和情绪。日暮人归之后,在湘西凤凰县城的一角(见图五),游人如织的喧闹街道开始冷清起来。踏在石板路上,怀古之情油然而生,那高大巍峨的城楼和曲折延伸的路径,

使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完美的图画中。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恬静秀美的农村意境和淳朴浑厚的情谊所表现出来的浓郁隽永的诗意,不正体现在这幢太湖边上的民居之中吗?(见图六)在民居的和谐、节奏、静谧、朴实中得到启示,我 们忘掉了自然,忘掉了自我的情绪波动和思想起伏,沉浸到美的意境里。大谈民居之美的人,也许住在现代建 筑里,而民居的真正主人往往对自己住宅的美不那么感。为什么呢?可能是美学家们所说的“心理距离”在此产生效应了吧!

作为观者的自我和民居保持着相当的“心理距离”时,更有可能在心中产生美。这一点在郭六芳的《舟还长沙》诗中就有很准确的说明:“侬家家住雨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 在四川嘉陵江边(见图七),高地上蕴藉含蓄的民居, 映照在秋江寒水之中,远处的苍山作为背景,使画面的意境愈益宏阔深远。在著名的山城重庆,我们沿石级从房顶走下去,一个个奥妙的空间在前后上下左右变幻着。迷蒙蜿蜒的石阶与大起大落的建筑使人流连忘返。重庆民居(见图八)为什么使我们倍感兴趣呢?

这是因为民居和官式建筑如宫殿、府邸、寺观、陵寝不同,受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法式”“则例”的限制很少。因此,民居在不同的地点有其不同的形式,很有感染力。从闽南民居(见图九)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建筑规模很大,歇山、悬山和重檐都得到了应用,但其突兀峥嵘,意境宏大开阔,完全不同于官式建筑。那石级重楼,远远望去,宛如挂在天幕之下的蓬山瑶台。

美妙的建筑与美妙的环境融为一体是民居的一个特点。由于就地取材,所以建筑的色彩和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官式建筑金碧辉煌,鲜艳夺目,如同国画中的“金碧山水”“青绿山水”。而民居则如同国画中的“水墨山水”,充满诗意,耐人回味。建筑材料的质感,也和周围的环境融和统一。

在西北黄土高原,建筑是黄色的。在贵州东部山区,山岩崭露,怪石嶙峋,犬牙交错,建在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民居也是石块墙、石板瓦,好一个石头的世界(见图十)!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