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整个8月,重庆的气温几乎都在40℃以上。8月18日,重庆市北碚区气温高达45℃,这是我国自有可靠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在新疆地区之外出现45℃高温。
持续高温干旱,不仅龟裂了农田,干涸了河池,还让重庆多地突发山火:8月17日,涪陵北山坪发生山火;8月18日,南川发生山火;8月19日,江津发生山火;8月21日,巴南界石发生山火……
8月21日
8月21日22时30分许,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山突发山火。山野风大,山火迅速向青木关、缙云山南北两个方向蔓延开去,一旦失控,既会威胁到山上居民的安全,也会给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造成巨大破坏,危及北碚城区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接到火情报告,北碚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北碚区应急管理局、林业局、公安分局、消防救援队、歇马街道机关人员,以及区级、各镇街综合应急救援队、武警战士、民间志愿救援队伍……迅速集结,赶往虎头山扑救,虎头村的村民也自发加入了灭火的行列。
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灭火战役拉开了序幕。
山火来势汹汹,情况紧急。火情处置前线指挥部根据虎头山的地形、集结的力量和山火发展的情况,决定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策略,保住位于山火下方的民房,同时选择开挖隔离带的位置。 夜晚的虎头山,罡风劲吹,风助火势,山火沿山的两侧迅速蔓烧。
在与火魔进行了艰苦的拉锯战后,凌晨两三点时,因火势太大,山地又多悬崖断壁地势,夜间无法作业,为确保人员安全,火情处置前线指挥部及时下达暂停进攻指令,调整灭火战术。
前方全力扑救山火的同时,后方也在快速行动。支援救援人员的物资集散点很快堆满了物资,一夜之间,涌现出许多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他们捐款捐物,运送灭火器材,加入灭火队伍。
8月22日
经过一夜苦战,火线还是在不断拉长,向四面蔓延。
火情处置前线指挥部通宵达旦紧张地忙碌着,一边制订灭火救援作战方案,一边继续统筹调配多方救援力量,转移撤离群众,确保后勤保障,协调机具装备、运输车辆、灭火工具……,争分夺秒开展山火扑救工作。消防队员、武警官兵、市区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带着专业设备,纷纷投入灭火救援工作。救援人员在不断增加。重庆航空救援总队、甘肃森林消防驻重庆队伍相继到场。
在众人齐心协力的艰苦奋战下,火势一度得到控制。然而,高温天气加上山势陡峭,有些地方人迹难至,正午时分,山火随风猛烈反扑。
为方便给救援人员提供物资,北碚区沿缙云山脚,从南至北,设立了歇马街道、缙云新居、三花石游客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物资集散点。许多居民小区自主发起了募集活动,救援所需物资源源不断送到各物资集散点。
要将这些物资顺利送到火场救援前线,并非易事。山路狭窄陡峭,普通汽车根本开不上去,于是,越野车和摩托车便成了运送物资的好选择。听到需要摩托车运送物资的消息,很多摩托车骑手马上加入了物资运送队伍。他们奔驰于崇山峻岭中,一次次冲向陡峭的山坡,为运送物资立下了汗马功劳。山中还有许多地方根本没有路,摩托车也上不去,志愿者们便组织起来,一背篼一背篼地背着物资徒步前行。
首先开挖的隔离带,从高家岚垭开始。凌晨5点,晨光熹微,隔离带的挖掘工作就开始紧张进行。要在荆棘丛生、林木茂密、山陡坡峭、人迹罕至的山上,迅速开辟一条足够宽的隔离带.谈何容易!需要以人力先行砍倒树木,挖掘机才能跟进挖出树木的根部,确保隔离带上寸草不剩,不为山火留下燃料,并平整大块凸起的山地,为后续救援队伍开路。
中铁十四局的八台挖掘机首先到达挖掘点。
砍伐隔离带需要大量人手。征召志愿者到山中开辟隔离带的消息在朋友圈里转发,就像吹响集结号。村民、民兵、志愿者携带着砍刀、木工锯、斧头、油锯纷纷奔赴火场。
P6-1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