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设计点亮教育
0.00     定价 ¥ 4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033335
  • 作      者:
    [美]迈克尔.科恩(Michael,Cohen)
  • 译      者:
    焦隽,徐品香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设计者

创造力是指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它是想出非常规的方法来表达想法和解决“不可能”的问题。
创造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触手可及的。是的。甚至你。
没有人期望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跑完——更不用说赢得——马拉松。这种尝试需要培训和练习,需要历经大量的练习,甚至在途中出现滑倒和跌倒。迈克尔·科恩在《设计点亮教育》中指出,创造力也不例外。当创造力得到明确的界定和有意识的实践时,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改进他们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设计。
很多人看着别人的成功,批评自己没有艺术天赋或才华。实际上,创造力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思维模式。在这本书中,迈克尔给你提供了增强自己的创造勇气、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所需的指导。只要稍加练习,你可能就会发现,创造力可以改变世界。
展开
作者简介
迈克尔·科恩(Michael Cohen),被称为“技术拉比”,他既是设计师,又是技术专家出身的教育工作者,他还是演讲者、作家和创造力的发起者,他以帮助年轻人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信心为己任。
他与学校、机构和企业合作,帮助它们为学生创造或改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利用技术、媒体创作和数字时代的技能,提升其探究和解决全球社会复杂难题的动力。
科恩通过社交媒体、主题演讲和在国际舞台上的专题讲座,包括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西南偏南教育峰会、墨西哥教育大会、教育技术教师峰会和苹果教育活动等,分享他的设计和创新故事。

译校者简介
焦隽,中学英语教师。本科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特拉华大学。现任职于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
徐品香,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英文翻译。曾先后受委派赴印度尼西亚、加拿大、英国、泰国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代表性著作有《对外汉语教学词语英文译释研究》。
焦建利,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技术学自留地(jiaojianli.com)创始人,教育自媒体人,终身学习者。代表性著作有《指尖上的学习》、《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译著)、《慕课》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创造力是一种思维模式,不是天赋


我们在地球上的使命是认清——我们内外的——空虚并填补它。
——卢巴威彻·雷贝(The Lubavitcher Rebbe)
如果你看对了的话,偶尔你会在最奇怪的地方看到光。
——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


创造力是什么?
当我问人们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倾向于将创造过程与天赋联系在一起,通常都是艺术或音乐方面的东西。但真正的创造力并不局限于艺术。创造力能够激发无数的天赋、技能和才华,因为它源自一个人的内心。创造力是火花、催化剂,是以新的或意想不到的方式看待问题——甚至是生活本身的动力。创造力在有天赋的人发挥自身的才华时显现出来。它显现于他们的思考、好奇、探索和对未知的拥抱之中。正是这种思维模式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那么那些不懂艺术和音乐的人呢?那我们这些不会跳舞、唱歌、绘画、雕塑、手工制作、表演的人呢?创造力对我们来说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它必须采取一种不同的形式——不是集中精力从无到有地创造什么,而是集中精力将一些东西创造成更多的东西。今天,创造力对我们的思想、灵魂以及我们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在学校长大,得知创造力不是一份工作。而今我的工作就是发挥创造力,帮助他人培养相同的思维和策略,以实现上述目标并超越他们的目标和期望。
我已懂得,并不是生活中需要知道的一切都是在学校里学到的,学习什么或者成为什么永远都为时不晚。西德尼·弗兰克(Sidney Frank)七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了,本可以继续维持现状,但他却开发了灰雁伏特加(Grey Goose Vodka)生意。在创造出新的伏特加仅仅八年之后,他就以二十亿美金的价格将其卖给了百加得(Bacardi)。他向世人证明,创造全新的、伟大的东西永远都不晚,创造力可能就在眼前。七十岁的西德尼·弗兰克尚且如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创造。
对骤变的恐惧使我们中的许多人陷入现状,害怕可能失败。2016年,我参加了SXSW教育会议。24当时我肩上挎着一个邮差包,满脸疲惫,住进了奥斯汀市中心的一家酒店。接待人员微笑着问我来奥斯汀干什么,我告诉他,我是来参加会议的,要在会上讲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并为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寻求解决方案。他嘻嘻直笑,就像他之前的许多人一样,说着诸如“我希望我更有创造力”或“我没有创造力”之类的话。尽管他在奥斯汀的豪华酒店担任礼宾员期间还在攻读电影制作专业的硕士学位,但不管怎样,还是有什么让他确信他缺乏创造力。这是什么呢?这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吗?长达12年解决线性问题,这能否解释我们倾向于通过标准化考试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挑战呢?也许能。令人高兴的是,虽然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可能不是为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但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还是有可能的。
现行的教学模式在学生6岁左右就开始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现象极其严重,以至于诸如探究式学习之类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存在,而且还被认为是革命性的。
是不是任何创新发明、工艺或方法都是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实现的?
回头想一想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一个旨在让年轻人为成功的未来做好准备的体制,其设计是这样的,即基于提出问题、难题和设想并寻求解决方案的学习模式可视为创新性的学习模式。现在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认为探究式学习是一个了不起的概念,但它的诞生源于一个线性和多项选择的标准化学习系统。那么我们如何将教育与很快被扼杀的创造力和好奇心重新融合在一起呢?我们如何将它融入我们的教师实践、课堂学习以及学校和机构的文化中?第一步是打破创造力是一种天26赋的荒诞说法以及将创造力等同于艺术、音乐或其他表达技能的刻板印象。
当我们终于明白创造力是一种将我们的想象力与周围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思 维方式时,真正的创新就可以产生了,它不需要达到发明灯泡的水平。一年级学生的创新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开创性的,重要的是要记住,在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创作过程时,价值是主观的。创造力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不是一套艺术品。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28创造力并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揭示了什么。这涉及发散思维,即一个由心理学家吉尔福德(J.P. Guilford)创造的术语,用来描述通过产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来创造想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方法与今天的教育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建立在聚合思维的基础上,是一种发现唯一“正确”答案的方法。
我相信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生活中都有作用,但当我们创造新的想法和问题解决方案时,创新实践和过程则更有可能蓬勃发展。我们经常将创造力和原创性联系起来。虽然它是一个因素,但并不总是必需的,而且很多时候,是对已经存在的东西的改进引发了创新。
你的创造性思维有多发达?
你会找到一个链接到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试(TTCT)样本的链接。测试一下你自己,并给你的学生一个用它进行测试的机会,这样就可以了解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有多发达。如同在马拉松训练中评估自己,它有助于了解你现在能做些什么以及你希望取得的进步。
功能固着障碍
如果我们愿意改变我们的思维,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我相信这可以从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话语中找到答案。他在1994年的采访中说:“创造力是连接事物的纽带。”我们将人、地点和想法联系起来的能力植根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反过来,这种世界观决定了我们克服创造力的最大障碍之一(功能固着)的难易程度。
什么是功能固着?这是一种认知偏差,导致无法以新的方式使用已知对象。通俗地说,这意味着盒子是用来装东西的,鞋带是用来系鞋的,如果你的牙齿里没有塞任何东西,牙签是没有用的。围绕功能固着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当时格式塔心理学家卡尔·邓克(Karl Duncker)开始研究我们用有限而熟悉的资源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最著名的活动“蜡烛问题”对你来说可能很熟悉。我第一次是在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的书《驱动》(Drive)里看到它的,但出于某种原因,我没能讲我以前就看过它。我真的重温了我读研究生时期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这个在第8章会提到!
这个问题如此严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研讨会上,我看到一些人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另一些人则费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解决方案。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阻碍我们寻找新颖而非传统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的心理障碍。克服这种功能固着的一种方法就是参与不同的体验,并与具有不同背景的个人互动。
在成为一名专业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教师)之前,我曾是一名设计师、艺术家、战略营销人员(如今被戏称为讲故事者)和一名商人。我认为所有这些经历影响了我的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发展。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在呼吁老师找第二份工作,33也不是在质疑教师课程、证书和高级学位的有效性(毕竟我有教育硕士学位)。我是在强烈建议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人,在寻求磨炼其教育技能的同时,使其资源和联系多样化。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真正的第一步是找到各行各业的创造性人才并向他们学习。
向创造性人才学习
以下是那些对我产生影响、启发我转变思维并帮助我取得成功的人员名单。他们才华横溢,富有创造力,适应力强,最重要的是,很有耐心——一个不难拥有的特点。他们是核心领域的领导者,我认为这对于学习创造性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企业家
加里·瓦伦创克(Gary Vaynerchuk)是一个连环创业者、媒体营销大师、作家和社交媒体达人。他也像水手一样咒骂,这让拉比支持他有点尴尬。最后,他告诉我,只要有耐心,坚持下去,并投入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对我来说都是千真万确的。
塞斯·戈丁(Seth Godin)是一位企业家、35作家和演说家。他出版了十八本畅销书,其中许多对我和我的工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关键时刻》(Linchpin)和《轮到你时该怎么办(而且总是轮到你)》[What To Do When Its Your Turn (and its always your turn)]。我们怎样围绕我们能为他人带来的价值以及“把它传播出去”并推向世界的需求这个主题交流想法、建立信心?他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不仅鼓舞人心,而且对帮助我们的学生为明天作好准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设计师
约翰·梅达(John Maeda)是教育和商业领域的设计师、技术专家和创意领航人。作为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的前任院长、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教授和初创公司的顾问,他掌握了设计和创造性思维可以影响企业取得成功的方式。
大卫·克里(David Kelly)是一位企业家、设计师、工程师和教师。他是IDEO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自从2012年我第一次看到他的IDEO团队出现在一集《晚间报道》(Nightline)里,他的工作就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我自己的设计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演变,我开始将他视为一位远程导师。
工程师
蒂娜·西利格(Tina Seelig)36是斯坦福大学科技创业项目的负责人,著有很多书,包括《我希望我20岁的时候就知道》(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她的书永远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多次凝望着她。
发明家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之一。在过去的十年里,他改革创新的企业比某些人一生中所能做到的还要多。他发明了第一枚可重复利用的火箭,也发明了最快、最具史诗意义的电动汽车。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以行动帮助有需要的社区。他对我和我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创意领袖
肯·罗宾逊爵士(Sir Ken Robinson)是一名作家,同时也是国际艺术教育方面的演讲者。他在2006年发表的关于学校如何扼杀创造力的TED演讲对我这个教育工作者以及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
既然我们愿意转变我们的思维并拥有激励我们的资源,我们就必须克服创造力的第二大障碍,即失败。无论我们尝试什么,37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都不可能成功的概率很大。我们必须要有耐心,善于反思,并长期全力以赴,不要让短期的事情告诉我们,我们的努力是不值得的,或者世界本来就很好。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当某件事第一次出现不完美或表现不佳时,我们便将其归咎于失败,给予适当的字母等级,然后接着做其他事。对于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挫折不仅是一种可以接受和预见的风险,而且是通往成功的跳板。对于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失败并不意味着放弃愿望。它意味着放慢脚步,调整心态,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甚至与新人合作集思广益。最重要的是,它有能力拥抱未知,并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学生、同事、导师,甚至是竞争对手——与你同行。
超越天赋的创造力
当被问及创造力是什么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把它与所做之事联系在一起——比如艺术、音乐和烹饪天赋等,而不是可以发挥这些才能的思维模式。这种倾向不是我们的错。在词典中查找创造力,你会发现一个定义,侧重于原创想法和艺术作品。我对创造力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创造力首先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维过程、一种分析我们周围世界的方法。同时,它还是一种体验,它不仅仅是从无到有,而是把一些东西变成更多的东西。
所罗门王在《旧约圣经》(传道书1: 9)中说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这句话很有说服力,因为它提出新的东西不是在虚无中发现的,而是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和经历的混合重组中发现的。它指的是发明和创新。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作为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生涯,38它所传达的思想是我每日生活的信条。我一直热衷于教学和帮助他人。当我考虑把圣经的智慧与现代创新思想联系起来时,我发现史蒂夫·乔布斯的许多见解都充实和扩展了所罗门王的言论。乔布斯的整个非传统生活都以创新为标志。他不允许传统、趋势或大众的期望支配他如何改变世界。在乔布斯看来,创造力就是建立联系,拥有不同的经历。他在2005年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中分享了一个故事,讲述他是如何在大学退学后才得以选修他感兴趣的书法课的,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条件限制,他在入学时未能选修。我并不是建议我们的年轻人大学退学,但无论如何,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和广泛的体验,但在K-12中发生的大多数学习都产生于预先定义的、具有单一结果或预期的标准化体验。事实上,创造性思维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来实现的,这些体验要求你找到并非以线性方式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像设计思维这样的创新性问题解决模式在处理大型复杂问题方面非常出色,但这种多样化的体验就连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挑战都能帮你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像设计师那样思考,需要开阔眼界。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要撒下比先前预期更广的网。拓宽思维和丰富经历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与你们学校或机构,甚至其他领域的同人保持联系。
我曾经在一所国立重点大学举办过一次设计思维研讨会。令人惊讶的是,研讨会的参加者是来自商学院、健康学院、音乐学院、科学学院和工程学院的教授,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群体。40这些教授素未谋面,学生人数超过30 000人,这并不奇怪。那次研讨会更多地是教他们了解和使用设计思维的方法。
那些教育工作者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经验,能够以原本不可能的方式解决难题。通过移情和思考,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开始解决学生在大学面临的一些挑战。有些小组选择寻找使学习更加真实的方法,有些小组则试图通过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来让学生努力超越“获得A”。在观察他们的工作时,我想,如果这些小组由相似学科的教授组成,那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会更自在吗?是的。他们会更快地提出想法吗?很有可能。缺乏多样化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否会限制他们的创造力?这很难说,但当我看到音乐、商业和生物学教授融合了他们独特的背景和学习方法、以新颖和创造性的方式解决学生参与的问题时,我敢说是的。
这些类型的社交互动和参与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请记住,创造力涉及广泛的思考,它是通过超越我们自己和我们最亲密的同伴和同事寻找灵感来实现的。在担任教育信息技术主任的时候,我的职责之一就是解决我的团队中没有人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一次,我坐在空荡荡的体育馆里,试图用我工作的K-8学校的演示设备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MacBook能够通过HDMI电缆投射视频,但无论我怎么做,都无法让音频达到同样的效果。由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YouTube上搜索,看看是否有人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创建了逐步解决这个问题的教程。我没有意识到的是,我打开了投影仪,我所有的活动都被投射在大屏幕上,此刻一个八年级学生在门口看着我。当我搞完并转身离开时,我惊讶地看到她站在那里。她说:“拉比科恩,我不知道你需要油管(YouTube)来解决问题。我以为你对科技了如指掌呢。”就在那一刻,我学会了某种强大的东西。一是一定要检查投影仪是否打开。二是学生(或者至少我们希望他们)对了解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学习的兴趣和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一样的。这次会面的结果促使我设计了一门选修课,其中包括一个单元,专门讲如何有效地在互联网上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重申一下,它不是让你自己提出新的想法,而是让你以新的方式使用你所拥有的。
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创造性思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与我们领域以外的个人接触来丰富我们的经历和思想而形成的,特别是当我们已经处于一种没有计划使自己的工作经历多样化的职业心态时。请记住,创造性思维是导致创造性操作的原因,而不是相反。想想今天的科技进步,想想我们能做些什么。想想那些简化了的流程和活动,曾经是高中阶段的活动,现在连幼儿园儿童都能够完成了。42我说的是视频制作,这项技能曾经需要多种设备和数小时的培训。现在它可以用在小学课堂上——轻松自如地——教授孩子们有关蝴蝶的知识。今天,全国各地的一年级学生定期编写、拍摄、剪辑和制作自己的教育电影。你想想看,这真是太绝妙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看在线视频、注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或参加一流大学的在线课程,了解教育资源的进步,这些资源能够使你获得几乎任何方面的技能。
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并继续为我们提供无数探索创造力的方式。机器人可以被编程来画蒙娜丽莎,在钢琴上演奏莫扎特,同时还可以烹饪由森本(Morimoto)设计的菜肴。但是,如果创作过程缺乏深思熟虑、激情和灵感,那也不过是模仿而已。真正的创造力源于影响人们并改变他们周围世界的愿望。它可能发生在教室或办公室里,可能从你当地的社区和其他地方传播开来。虽然为了创造而创造是可能的,但正是社会联系将创造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展开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创造力是一种思维模式,不是天赋
第二章 失败是旅途中的一站,而不是终点
第三章 同理心激发创造力
第四章 协作是创新的先决条件
第五章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
第六章 技术只是工具
第七章 请勿等待批准
第八章 创造力是一种亲身体验
第九章 用心去做
第十章 保持谦逊
第十一章 培养创造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